第三节 职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604&run=13

发展概况 1915年,县依据部颁《实业学校章程》在县城茶庵街地藏庙(今沂水师
范院内东北角)建沂水县乙种蚕业学校,招收具有初等小学毕业之学历者,入学传授
蚕丝专业,修业3年,首届学生分甲、乙两班70余人,1924年,学校更名为沂水县乙
种职业学校。1927年,国民党袁永廷部队进驻沂城,占据职校,第四届学生未能结业
,学校随即停办。乙种职业学校历经13年,共招生276人。此后,县内职业教育长期
未能再兴。
1956年7月临沂专署在沂水建“山东省立沂水农林学校”,校址初在沂城东岭劳
改所旧址,后迁到沂河西岸前马荒村。初办时,招收部分县、镇知识青年,开短期职
业训练班。1957年起,始招高小毕业程度的农村技术班2个112人,学制3年。
1958年,在改革农村中等教育单一体制的尝试中,本县开始大量创办农业中学,
当年全县设农业中学11所学生286人,同年临沂专区第二人民医院(今沂水中心院)附
设沂水卫生学校,首招各县学生2班90余人,修业2年。1959年,县卫生局在沂河西岸
一中二院创办沂水县卫生学校,招生2班92人。1960年,上述两所卫生学校合并,改
名为山东省沂水卫生学校,同时校址迁至县城西门里(今县政府院西)。至此,全县有
农林、卫生两处职校,学生312人,农业中学发展到26所(包括当时沂南划归沂水的6
所农中)学生1112人。
1961年至1963年,教育进行调整,全县农业中学缩减到13所,学生减少到645人
,沂水卫校于1961年下放2个护士班,1962年3月医士班也随之下放,学校停办,同年
6月农林学校亦停办。
1964年,县大力兴办半工半读职业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社来社去。同时再次恢
复和发展农业中学,同年8月于原十四中旧址创办沂水县农业职业学校,先后招会计
班1个53人,专业班2个106人,学校有生产基地71亩。同年11月,县委合作部、县农
业局和县文教局联合于县城西前马荒村创建沂水农校,首招初中毕业生2班110人。1
965年4月,农业职业学校并入沂水农校,名为沂水县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中学则发展
到44所,学生达1647人,占全县中等教育各类学生总数的36.5%。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类职业学校停止招生,逐渐解体,农业中学则全部停
办或改办普通中学。
1976年,县文教卫生系统联合在沂水一中、沂水师范、城关中学以及地、县医院
开设卫生职业训练班。学员中在职轮训人员也有农村“赤脚医生”,修业一年、半年
或几个月不等。到1980年,县卫生局举办综合性卫生学校统一培训卫生人员,校址设
在卫生局。
1982年9月,为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县政府将黄山中学改为沂水县第一农
业技术中学,翌年8月,县政府又将沂水一中分校改为沂水县王庄林业技术学校,将
四十里中学改为畜牧兽医技术中学。1988年2月,县由县劳动局牵头创建沂水县劳动
技校,开设电工、烹饪、建筑等专业,培训待业青年。1989年,临沂商校在沂水农技
中学开设沂水分校,设立商校中专班。到1990年,全县职业技校达到5所学生1096人

课程设置 1915年,沂水乙种蚕业学校所设课程分通习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类。通习
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史地、体操等;专业科目有养蚕学、蚕体生理解剖学、蚕
体病理学、桑树栽培、蚕业法规等。另置桑园10亩作为实验基地,全年授课384课时
,专业科目教学时间占40%。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沂水职业学校,课程有政治、文化、专业、生产劳动和实习
4类。1964年创办的农业职业学校实行半工半读,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都面向农村,
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会计以及体育、音乐等。另有劳动基地60亩,教学计划采
用“四、二制”,即每周上课4天劳动2天。
农业中学是一种改革普通中学教育,培养农村技术力量的新型学校,教学中既有
普通中学课程内容,又有职业教育课程。学校课程分文化课、专业课和劳动实验课三
大类。文化课教授普通中学初级课程,专业课主要教授农业基础知识。
1980年后,本县所办职业中学其文化课教授普通高中课程,专业课则根据学校开
设专业由专业教师或聘请专业人员兼职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