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救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520&run=1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农民治山治河,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病
虫害的防治,至20世纪80年代,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发生的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则迅速组织力量,及时做好生产救灾,使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从1950年至1990年总计受灾97起,旱灾30起,涝灾7起,风雹灾26起,水灾15起,虫
灾8起,病灾4起,疸害1起,冻灾6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期战争的破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
带来很大困难。中共沂水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从发展生产入手,积极组织生产
救灾。1950年春旱,城子、英山、丰台等6个区小麦发生腥黑穗病和锈病。夏季同时
发生土蚕、蝼蛄等虫害,秋豆虫为害较重。8月16日,傍晚天降暴风雨,山洪暴发,
河水漫溢,公路冲坏,交通中断,194000亩作物受灾。为帮助灾民度荒,国家采取以
工代赈方法,救济灾民。1950年3月,国家从沂水调灾民1000人,参加第三期导沭工
程,得工资粮7.5万公斤;县委、县政府还组织灾民为国家运盐,得工资粮3万公斤,
现款2523万元(旧币)。同年莒沂县有灾民24595户,98825人,国家拨救济款1.4亿元
(旧币),以工代赈粮5.6万公斤。1951年春、夏干旱,212万亩作物受灾,由于上年歉
收,同年春、夏沂水县有断粮要饭的25000人。上级以工代赈,调灾民600人修建沂水
专署大院、师范校舍及酒厂工程,6个月的工期,得粮2.5万公斤。为解决口粮不足,
县委、县政府发动县直干部、职工,节衣缩食,向灾民捐献粮食3400公斤。发动群众
采集干菜352万公斤,群众互助互济度灾荒,互借粮食7万公斤,现金12万元,国家下
拨7.65万公斤粮食,帮助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2年春旱,沂水县有灾民26933户,106829人。国家拨救济款19.45亿元(旧币
),生活贷款4亿元(旧币),贸易贷粮17.5万公斤,农业贷款96亿元(旧币),供应水车
136部,木犁251部,耕锄128部,小农具67990件,喷雾器245架,砷石3287.5公斤和
各种农药计价11292万元,饼肥45.5万公斤,化肥23万公斤和价值838万元的其它肥料
。帮助灾民解决吃饭、穿衣等问题,支援灾区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3年6~7月,大雨连绵,全县淹没庄稼14万亩,多数村庄受灾。县委、县政府
派工作队,到受灾村庄,组织抗灾,全县挖大小排水沟18757道,救出禾苗12562亩。
雨后又连续73天没下雨,造成严重秋旱。县委提出:“多浇一棵是一棵,多种一分是
一分,多打一碗粮少挨一顿饿”的口号,发动群众利用一切水源、水具与干旱作斗争
,挖新土井1031眼,修河闸358道。
1957年7月6日起连续20天降大雨,沂沭河堤决口365处。沂城西河堤决口,前小
河街被淹房子207间,县委动员500名干部组成抢险队,及时组织前小河街群众安全撤
离。这次水灾,全县庄稼受涝面积40万亩,其中冲淤作物93897亩,减产5成的27449
亩,减产3成的66948亩,滞水地172006亩,绝产的39500亩。冲垮地坎486254处,小
塘坝524道,冲淤水井249眼,冲倒、冲走大小树6200492株,冲去牛1头,猪14头,倒
塌房屋4720间,砸死3人,淹死7人,抢险受伤12人,其他财产损失折款3600多元。前
小河街被淹后,有134户,500余人无房屋住。秋又干旱,灾情严重,给灾区群众生活
带来困难。同年县委、县政府两次发动县、区干部、职工、学校捐款950元,衣物39
1件。仅8个区的统计,群众间互借粮食2.3万公斤,干菜11.3万公斤,款41730元,衣
物2129件,放贷款91600元,帮助2822户群众解决了缺吃少穿的困难。
1960年遭受旱、涝、雹、虫等灾害。春旱,山岭地的小麦干枯,其它庄稼难以下
种。汛期连降暴雨,8月16日,雨量最为集中,午夜4个小时,全县降雨250余毫米,
造成25个公社遭受水灾,其中重灾有十里堡、道托、界湖、大庄、辛集、苏村等公社
,轻灾有四十里、马站、蒲汪、高桥、铜井、张家哨等公社,其他公社有插花受灾大
队。这次暴雨有299个村受灾,水深1~2米,冲倒房子11176间,淹死、砸死72人,伤
26人,淹死大牲畜72头,伤14头,淹死猪309头,羊346只,家禽28833只,冲倒成材
树88399棵,冲毁幼林10427亩,冲去粮食26.8万公斤,水浸粮食21万公斤,柴草33.
7万公斤,农具、家具、衣物损失极重,以上损失折款248800元。冲塌小水库37座,
塘坝247道,河堤决口173处,倒塌地坎10万处。冲淤庄稼33129亩,减产5~9成的44
075亩,绝产的54730亩,减产粮食2909万公斤。同时国营工业、商业、卫生等部门被
冲淹物资损失折款210万元。在8月16日暴雨中,院东头公社单家庄5000余只家禽全被
淹死,碾被冲倒,碾砣子冲出30多米远。同年,全县受重灾的有136个大队,9894人
,受轻灾的有313个大队,249568人,插花受灾大队有115个大队,7919人。缺粮大队
564个,4277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缺粮969.85万公斤,灾情发生后,县委、
县人委即成立了沂水县生产救灾委员会,县委书记张方庚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县派
出200个抢险队,奔赴灾区抢险,还抽调220人组成的捞尸队,沿河捞回尸体19具。组
织了106人的医疗队,分赴重灾公社抢救受伤人员。县委、县人委发动群众开展生产
自救,群众互借房屋3417间,建简易房4591间,安排淹后无房住的灾民。同时,开展
以收集干菜为主的五储备(干菜、代食品、副业原料、柴草、饲料)活动。全县投入劳
动力421484人,采干菜2000万公斤,代食品1000万公斤,鲜菜4250万公斤,淀粉原料
475万公斤,饲草56223公斤,拾柴草3750万公斤,购煤658吨,食盐6657吨。国家拨
统销粮969.85万公斤,救济款39.4万元,集体拿出公益金45万元,帮助427708名灾民
抗灾度荒年。机关干部、职工捐献棉絮194公斤、棉衣128件、单衣鞋帽2406件、现金
2250元,干部、职工口粮每月压缩1公斤支援灾民。各大队也都发扬互助友爱精神,
集体、个人互借粮食39.3万公斤、代食品194.4万公斤、现金2079元布票18707尺衣物
28件、棉絮972公斤。但因气候不正常和营养不足等因素,至11月份,全县发生9种疾
病,其中水肿病24350人,疟疾、痢疾、流感病2.5万人,干瘦病、妇女子宫下垂病及
其他疾病35965人。县机关抽调36名干部及医务人员,配合山东省、临沂地区、青岛
市派来的180名医务工作者,由副县长李桂芳带领,分赴姚店子、苏村、辛集、夏蔚
、高桥、道托、十里等重灾公社进行抢救治疗,并拨29000元救济款,为患病者免费
治疗。
1990年7~8月间,沂水县连续发生水灾,秋季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总受灾面积
达48.4万亩,占秋季作物面积40%,其中重灾面积38万亩,占秋季作物面积的31.7%
,粮食作物减产三成至四成的7万亩,减产五成至八成的5万亩,减九成至绝产的8万
亩,经济作物减产四成的6万亩,减产五至八成的八万亩,减九成至绝产的4万亩。林
果受灾面积15万亩,减收250万公斤果子。倒塌民房5600间,损坏民房3503间。因灾
死亡12人,受伤58人。死伤大牲畜30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2967万元。由于灾害造
成农户生产困难,缺粮村达765个,有14000户47000人缺粮,基本无口粮的达3500户
14000人。受灾较重的乡镇有院东头、泉庄、高庄、夏蔚、黄山铺等乡镇。
同年8月2日晚6时至3日11时,沂水县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最大降雨量为186毫
米,最小降雨量为140毫米。这次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全县31个乡镇普遍受灾,
其中重灾的乡镇有高庄、夏蔚、崔家峪、黄山铺、龙家圈、沂水镇、武家洼、柴山、
泉庄、院东头、姚店子、袁家庄、许家湖等13个乡镇,399个村。这次暴雨冲淹农作
物8.5亩(玉米4.5万亩、地瓜1.8万亩、花生2.2万亩)。其中减产三成至五成的5.1万
亩,减产6成至8成的1.4万亩,绝产的有2万亩。经济损失1020万元。另外,冲淹蔬菜
和其它作物1.2万亩,经济损失360万元,冲倒冲去树木15万株,冲去畜禽3.2万只(头
),倒塌民房260间,院墙101万米,冲毁县乡公路130公里,11处乡镇通讯线路刮断,
死亡2人,受伤4人。此次暴雨给全县造成经济损失1940多万元。受灾重的院东头乡,
冲垮河堤7000多米,冲去成材树木2万余株,冲垮拦水坝40余道,拦河坝400多道,冲
坏大口井8眼,冲倒高压电线杆9基,通讯线杆22基,冲去12马力拖拉机斗1个,冲去
大牲畜470头,冲去家禽1万多只。全乡沿河的11个村庄285户房屋进水,其中倒塌房
屋57间,冲毁生姜2000余亩,仅此一项损失3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常委及时
召开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察看灾情,制定生产救灾措施。对大中型水库堤坝进行加固
,跋山水库开闸放水500个流量。泉庄乡连夜组织40多个人的抢险队,对冲坏的库坝
地堰进行修复加固,对倒塌的房屋进行抢修,及时组织群众排涝,加强倒伏农作物的
管理。临沂行署拨给沂水县救济款14万元,主要用于汛期因暴雨洪水灾害造成的重灾
民和五保户房屋的修建。
1990年春,村级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在沂水镇埠东村试点,进行生产自救,互帮
互助。至年底,全县已有260个村建立了储金会,有30000户群众入会,储金额达27.
5万元。对解决个别受灾贫困户生活和发展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