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妇女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429&run=13

妇女团体沿革 1928年5月,县妇女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沂水县第一批女共产党员
组成。1929年2月正式成立妇女协会。同年5月,党组织遭破坏,县妇女协会机构瘫痪
。1938年7月始,县、区、乡各级妇女负责人逐步由党组织派任。同年11月,县委设
妇委会书记,同时委任县妇女救国会会长。1939年1月,县妇女救国会成立,全县各
区、乡、村妇救会相继成立。1950年9月改称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村妇救会改称妇代
会。1958年4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又改称县妇女联合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全县各级妇女组织瘫痪。1973年恢复建立沂水县妇女联合会。1987年至1990年全
县设有31个乡(镇)妇女联合会,全县行政村建立1176个妇代会。
历届妇代会 1948~1990年沂水县共召开十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历届大会简况如下

第一届妇代会。1948年11月在夏蔚区松泉官庄召开,出席代表40余人,大会主要
议题是总结检查几年来妇女参战动参和支前工作,讨论制定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选举产生了沂中县(沂水县)第一届妇女救国会委员会,委员12人。
第二届妇代会。1950年9月在沂城区泮池沟召开,出席代表500余人,大会总结检
查前届妇救会工作,讨论决定今后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二届民主妇女联
合会,委员15人。
第三届妇代会。1952年春在一区于家官庄召开,出席代表200人。会议主要议题
是总结检查两年来的工作,讨论和制定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
三届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15人。
第四届妇代会。1954年8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95人,列席代表20人。会
议提出了秋季妇女工作的意见,解答了大会提案;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四届民主妇女
联合会,委员16人。
第五届妇代会。1957年3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40人。会议讨论通过了前
届县妇联工作报告的决议;讨论决定了争取完成1957年农业增产的任务;选举产生了
沂水县第五届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17人。
第六届妇代会。1959年5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20人,列席代表11人。大
会号召“以实际行动带动全县广大妇女完成1959年的各项计划指标和各项任务而奋斗
”;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六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7名。
第七届妇代会。1962年3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83人,列席代表3人。大
会学习讨论了《全国妇联组织条例草稿》;听取了建立社会主义婚姻与家庭的报告;
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七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6名。
第八届妇代会。1965年3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29人,列席代表91名。会
议期间组织代表参观县阶级教育展览馆,结合参观进行了回忆对比;会上选举产生了
第八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5名。
第九届妇代会。1973年3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264人。代表们听取了《
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九
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9名。
第十届妇代会。1979年3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700人,会议总结了前届妇
联工作,提出了今后的任务;选举产生了沂水县第十届妇女联合会,委员33名。
第十一届妇代会。1985年1月在沂水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75人,特邀代表20人。
会议听取了《锐意改革,开拓前进,全面开创沂水妇女工作新局面》的报告;选举产
生了沂水县第十一届妇女联合会,委员35名。
第十二届妇代会。1988年1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20名,特邀代表20名。会议
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妇代会,委员35人。同时表彰了100户“五好”家庭;155名“三
八”红旗手;50个“三八”红旗集体。
妇女活动 1929年沂水县妇女协会成立后,即组织妇女宣传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
官污吏,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启发妇女提高觉悟,破除迷信,放足,提倡婚姻自由等
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水县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为前方做军
衣军鞋,推米磨面烙煎饼,站岗放哨,抢救伤病员,掩护工作人员等,做出了巨大贡
献,涌现出了著名红嫂祖秀莲、张志桂、赵传春,鲁中抗日拥军支前模范李强德等优
秀代表。朝阳官庄妇救会长王步荣先后送四子一女参军,在其带动下,1945年全村一
次参军42人,该村成为动参模范村。四十里堡镇薛家河(原薛家庄)村妇救会长孙桂兰
、西约疃村妇救会长刘兰英、小阿疃村妇救会长邓培英等在国民党还乡团的屠刀下,
坚贞不屈,受尽种种毒刑,壮烈牺牲。在莱芜战役中,万名妇女为部队运送粮食。当
时,沂城区发动妇女十天碾小米一百万斤,特别是徐家荣仁村一夜发动一百多名妇女
碾米一万多斤。夏蔚区的公方英等五位妇女被选为鲁中区生产劳动模范。另外,妇救
会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妇女学文化、上夜校,开展新文化运动。1944年各区举办青年
、妇女文化教员训练班。沂城区在东关街创办一处青年妇女干部训练学校,共培训教
员70多人。抗日模范村李家峪由16名青年妇女组成民兵爆破班,是全区学文化的模范
,也是拥军支前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妇联发动妇女积极宣传贯彻《婚姻法》,维护少年儿童合法
权益,开展拥军优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50年,国家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县里成立了婚姻法宣传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妇联
,通过各种会议及宣传棚等形式宣传贯彻《婚姻法》。1952年,在整理变工互助组发
动妇女参加生产的同时,组织了农忙挂钩组织,闲解散的看孩子小组272个,保育员
430人,入托幼儿1040名。1956年合作社时期也组织了农忙托幼组织。1958年12月3日
,夏蔚公社朱家坪村副书记,治山姑娘谢秀莲出席了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代表大会。1960年3月5日,黄山铺公社吕家庄村植棉姑娘张玉珍出席了山东省妇女社
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同年3月8日,沂水县被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
手(或集体)8名,被省、地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或集体)120名。“文化大革命
”期间,妇女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7月5日,县妇联号召全县妇女开展“战
士在妇女心中”活动,向云南老山前线寄慰问品,鼓励边防战士奋勇杀敌,再立新功
。全县妇女以“红嫂”、“玉秀”的名义分别把自己绣的锦旗、背心、毛巾、鞋垫等
寄往云南老山前线。至7月20日,全县有6万名妇女寄慰问信1200封,锦旗50面,背心
4200个,裤头3600件,毛巾1781条,鞋垫3800双,手帕1500个,慰问袋185个,急救
包等2万余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妇女开展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计划生育,邻里
团结,教育子女等为内容的创建“五好家庭”和建立“妇女之家”活动,积极投身经
济建设,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1981年县妇联组织妇女发展多种经营,到198
3年,妇女劳动致富专业户发展到693户,重点户18207户。1985年4月,中共沂水县委
批转了县妇联《关于发动全县妇女开展“访富问计,访贫帮富”活动的报告》。198
6年1月中旬,深入开展“一帮一一对富”活动,全县有846个村2390个富户与贫户结
成对子,签订协议书,保证当年脱贫。1987年6月,全县妇女以实际行动支援大兴安
岭灾区人民生活,仅6天时间捐人民币5387元,粮票3087斤;1988年5月20日至21日,
县妇联与有关部门举办了外向型商品生产展览,技术表演和技术比赛活动,全国妇联
书记处书记范崇燕,省妇联副主任侯逾章,地区妇联主任程彩霞来沂水参观;12月县
妇联参加了全国妇联在河北汤县举办的贫困地区县妇联主任培训班,并介绍了沂水县
“访富问计,访贫帮富”和“一帮一一对富”的经验和做法,受到全国妇联的赞扬;
12月底,建“妇女之家”979处。1989年2月,全国“女子爱国储蓄”活动中,县、乡
成立“女子爱国储蓄”促进委员会32个,设专柜142个,存款250万元,受到地区表彰
奖励。1990年4月7日,成立了沂水县“双学双比”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卢修田
任组长,在全县妇女中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5月9日,崔家峪镇对荆峪村民张
德华去北京参加全国百带丽技术比赛获第一名;5月13日,张德华赴日本表演百带丽
技术50余天,167场次,赢得了日本人民的高度赞扬;9月,县妇联组织开展“我为亚
运多贡献”活动,10天内3000名妇女捐款4892.50元,受到了亚运会组委会表扬。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0年底,沂水县被全国和省地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或
集体)129名;县级以上五好家庭已发展到517户,达县级以上标准的妇女之家3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