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区道路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388&run=13

新中国成立前,城区有街巷27条,城区道路最宽的不过五六米。路面多数为沙土
,少数为石条。1921年至1922年县知事彭一卣利用囚犯拉石条铺了北关街。1933年至
1936年县长张里元用石条铺了东关街和县政府前街。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对15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拓宽和新建,全长14745米,其中14
545米为沥青路面,200米为沙土路面。1990年县城共有路、街、巷150条。城区主要
路、街有15条。其中南北走向7条:
沂新路 原名益新公路经县城段,始建于1935年,系沙土路。1954年山东省交通厅
,将县城路段路基以五级路标准,加高加宽,路基宽35米,砾石铺筑,路面宽8.5米
。1978年又将该路段路基加宽到48米,主路面12米。1979年将该路段12米主路面,铺
设沥青。1986年沂水县政府对该路段又进行了改造,由临沂地区公路段设计为三块板
式,5厘米厚城市高级沥青路面,总投资300万元。此路北起沂水机床厂,南至拘留所
,全长3140米,占用面积150720平方米,道路总宽48米,快车道16米,两条慢车道1
4米,两条绿化带宽4米,两条人行道宽14米,为县城最宽的沥青路面和城内主要干道

东关街 位于县城中部,南起沂蒙路(包括阳东街一部分),北起北关街南头,全长
700米。相传清代以地处县城内城东门外而得名。路面初系乱石铺成。1934年和1936
年将此街路面进行铺设,用石条铺成两行,间隔1米宽,石条每块长1米,宽0.5米,
路面两侧铺有路沿石。1959年该路拓宽18米,改建成沙土路面。1974年铺设沥青路面

北关街 南起东关街北头,北至健康路。此街原系狭窄土路,1922年~1923年路面
进行铺设,铺成条石路面。1959年该街拓宽为18米,改建成沙土路面。1974年铺设沥
青路面,长700米,宽18米。因此街位于县城的北侧得名。
县府前街 原名衙门前街,此街位于县政府门前。北起沂城西街南至沂蒙路(包括
南关街、阳西街部分),全长697米,8米宽,北段200米沥青路面,其余是条石路面。
阳东街 北起沂蒙路,南至茶庵街北端,长210米,宽24米,1987年改建沥青路面
。清代,因此街处“沂阳社”东侧而名沂阳东街,民国初年始简称阳东街。
茶庵街 北起阳东街南头,南至县十一万伏变电所,1985年3月动工改建拓宽,19
86年10月竣工,投资71万元,铺设沥青路面,全长1220米,宽24米。1989年从十一万
伏变电所向南延伸此路,至县兔毛厂,投资53.6万元,全长871米,宽24米,沥青路
面。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即形成此街,因有一座“白衣庵”,县衙于此设
茶点供奉过路官员,故名茶庵街。
西环城路 北起健康路向西南至沂河大桥东头,成弧形,1987年建,总投资38.6万
元,全长1774米,宽22米,沥青路面。
东西走向8条:
健康路 东起沂新路,西接西环路,长875米,宽27米,其中主车道宽14米,沥青
路面,两侧人行道各宽6.5米,水泥路面。1979年建成。
埠东街 西起沂新路,东至后埠东村。全长425米(一半为沥青路面)、宽22米(一半
为6米)。
沂城西街 西起西环城路,东至沂城东街西端,长857米,宽22米,1987年铺设沥
青路面。
沂城东街 西起沂城西街东头,东至沂新路,长906米,宽18米,1987年铺设沥青
路面。
沂城东路 西起沂新路,东至跋山水库东干渠(县劳动局),1986年9月动工,1987
年竣工,长315米,宽22米,沥青路面。
新建路 西起沂水影院,东至跋山水库干渠(县水利局机修厂)1987年建成,全长1
244米,总宽22米,主车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宽8米,沥青路面,工程总投资44.82
万元。
沂蒙路 原名泰石公路经县城地段。西起沂河大桥东头,东至黄烟复烤厂,全长1
960米,宽17米,沥青路面。
一中路 东起沂河大桥,西至一中学校,东段长360米,宽24米,西段长708米,宽
20米,1987年建,投资46万元,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