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油储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296&run=13

保粮措施 沂水县粮油储存方法,解放前比较落后。粮食仍分散于农村储存,仓房
简陋,条件低劣,加之保粮制度不健全,又缺乏保粮知识。检查粮食,仅看粮层表面
,很难发现整个粮堆的变化情况。因此,粮食霉变、发热、生虫、鼠咬等现象经常发
生。防潮手段一般是用麦糠和草苫子等。1950年南大仓建成后,开始推广铺沙垫墼等
措施,初步改善了储粮条件。1953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保粮技术的提高,较
正规的仓房相继建立,逐步以沥青代替铺沙垫墼,并结合进行粮食密闭措施,使储粮
事故逐渐减少。70年代开始,即采用低浓度化学药剂保藏,逐渐开拓了科学保粮新领
域。各粮管所还配合使用塑料薄膜、棉毯等作为密闭压盖物,收到显著降氧效果。
对虫害的防治,新中国成立前后,限于条件,只采用过筛、高温曝晒或低温冷冻
等物理方法进行密闭,除耗费大量劳力外,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50年代末,开始使
用化学药剂防治虫害,先后使用过六六六、滴滴涕、溴化甲烷、氯化苦、硫酸、磷化
锌、磷化铝等,1971年后,开始推广以生石灰代替硫酸与磷化锌反应的熏蒸方法,效
果良好。后又使用氯化苦与磷化锌混合杀虫新技术。80年代,广泛使用磷化铝杀虫剂
,使防治虫害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粮油检验 正确评定粮油质量,提高纯度和净度,保证入库质量,贯彻以质论价政
策,是改进储粮条件、提高粮油加工业经济效益,树立粮油商品信誉,支援工农业生
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质检验,主要是观感检查,以手摸、牙咬、眼看来鉴别粮食
水分、杂质、虫害等,很难准确判断。1950年,南大仓和各粮库开始使用米温计、探
粮器等物理方法测试粮温。后又用油蒸式水分测定器测试粮食水分。60年代,开始使
用煤油为热源的德林克式烘箱和隧道式电烘箱。1972年开始使用快速水分测定器。1
989~1990年,在传统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先后购进电子测温表和微机测温仪等先进
检验仪器,使粮油检验工作逐渐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四无”粮仓 1955年4月,国家粮食部总结全国保粮工作经验,在学习推广浙江
省余杭县创建“无虫粮仓”经验的同时,又增加“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简称“
四无”,号召全国粮食系统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之后又规定了油品“无变质、无
混杂、无渗漏、无事故”的四无标准。沂水县粮食局即派员赴浙江省余杭县学习保粮
经验,遂以王庄粮所为试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四无粮仓”活动。1956年,县粮
食局派颜西伦参加了全国粮食先进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使全县“
四无粮仓”活动进一步发展,涌现了一批“四无”先进单位。如崖庄、诸葛、四十里
、泉庄、姚店子等。县粮食局及时总结“四无”工作先进经验,每年组织4次粮食普
查,并签定“四无”责任状。在这项工作中,诸葛粮所连续30年保持“四无”称号,
道托粮所连续15年保持“四无”称号。沂水县从1982年至1990年连续9年被临沂地区
粮食局授予“四无粮仓”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