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营场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144&run=13

沂山林场 位于县城西北50公里,沂山主峰南侧,与临朐县接壤。1958年9月初建,始
为园艺场。1959年12月经省林业厅批准改为国营林场。总经营面积经省林业厅林业资
源调查队调查为1.1万亩。1962年与周围村划定山权林界,落实为9146亩。
建场初期,除原有600亩疏林外,其余均为荒山。1960-1963年,中共沂水县委组
织崖庄、马站、诸葛、高桥等公社上万名民工投入治山会战,先后造林9000亩,栽植
果树600亩。1965年幼树开始郁闭成林。70年代果树开始结果,用材树陆续成材,至
1977年,果园进入盛果期,用材林也开始采伐利用。1977-1987年11年间,沂山林场
采伐更新用材林1145亩,产苹果427.5万公斤,产板栗1.75万公斤,总收入195.1万元

从1985年开始,经营管理实行全面责任承包。1987年,全场拥有职工68人,分总
场,石槽峪、上沟、北山、西坡、东沟6个林区,林业用地9004亩,有林地面积8767
亩,其中用材林(主要是刺槐、杨树)6336亩,防护林(主要是松类)1919亩,经济林5
12亩。包括苹果337亩,板栗175亩,林材总蓄积量1.8万立方米。同年,设立沂水县
公安局沂山林场派出所。1977-1988年,采伐刺槐成林1307亩,产木材4000立方米,
苹果常年产量35万公斤左右,全场年均总收入45万余元。为扩大苹果销路。该场于1
989年在沂水城建千吨储存恒温库一座,1990年投产,年增值10万余元。
沂河林场 位于县城西,沂河东岸,建于1960年7月。总面积3864亩,辖上岩寺、
圣水坊两个分场及马荒、兰香埠、场部3个林区。
该场大部分用材林断续分布在沂河干流两岸的沂河滩,北起信家庄,南至与沂南
县交界的兰香埠,连绵30余公里。建场初,主栽树种为小叶杨、刺槐。由于河滩土瘠
。树木多年不成材。1973年开始实行科学造林。栽前抽沙换土,造林采用优良树种杂
交欧美杨。栽后施肥浇水,使林木达到速生。到1982年,全场速生丰产林已达740亩
。丰产林总蓄积1200立方米,高产林中,林木生长量平均每年每亩2.5立方米以上,
至1990年该场杨树丰产林已近千亩,其中高标准的丰产林达600亩。
经济林主要分布于上岩寺分场。该分场原为上岩寺果园,始建于1955年。1958年
,果园面积扩大到200亩,干果园50亩,荒山造林1500亩,1963年与沂河林场合并,
改称分场。
1986年,全场有职工67人,经营用材林1330亩,防护林1322亩,经济林243亩。
全场林木总蓄积量6600立方米,成熟林蓄积量1015立方米,年采伐量347立方米,产
果量20万公斤,年总收入12.7万元。1990年总产值36.3万元,总收入22万元。
辛子山林场 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的院东头乡境内,原为庙产,1950年收归国有。
山上原有树木稀少,只有小片赤松,麻栎疏林残次林。1951年,县林业所委托田家峪
村代管,1959年改建为辛子山柞蚕场。因蚁害严重,柞茧产量很低,不宜继续发展,
随即改建为林场。同年冬。县委组织依汶(今属沂南县)、姚店子、院东头3个公社民
工,分批到辛子山林场整山造林。到1961年,造林4000亩,使大部分荒山绿化。196
1年恢复沂南县建制。北大山林场析出归属沂南县,属沂水县部分定名为辛子山林场

1962年,辛子山林场扩大造林2000亩,栽板栗50亩,建苹果园5亩。至70年代,
松林郁闭,松毛虫危害严重,林场放养赤眼蜂治虫,效果显著。1987年,设立沂水县
公安局辛子山林场派出所,编制3人,维护林场秩序。辛子山林场经营总面积6002亩
。其中防护林5694亩,用材林206亩,经济林102亩。林木蓄积量1600立方米,有职工
27人。
汞丹山林场 位于县城东北部杨庄镇境内。林场辖汞丹山、峨山、金华山、胡家庄
4个林片。其中胡家庄片是1933-1937年间国民党县政府支持地方集资营造的,汞丹山
、峨山两片1949年前系庙产。1949年,收归国有。1950年,莒沂县政府将汞丹山、峨
山、金华山、胡家庄4个林片合一,组建成国营汞丹山林场,场部设在高家楼子村东
,并于当年栽植赤松24万株。1958年,场部迁至汞丹山脚下。
1970年以后,林木陆续成材,并开始采伐,年采伐量5-10立方米,到1986年,林
场总经营面积1020亩,有防护林885亩。用材林13亩,经济林112亩,林木总蓄积200
0立方米,年产果类3万公斤,现有职工13人。
城子苗圃 位于县城北35公里杨家城子村西南,始建于1952年1月,初建时,房子
10间,职工12人,总面积140亩,其中育苗面积80亩。当时育苗树种主要有刺槐、板
栗、乌桕、女贞、车梁木、赤杨、甜茶等,每年出苗约50万株,1959年之后,苗圃所
育苗木则主要以杨、松、花椒、苹果为主,每年经济收入约1.5万元。1981年,国家
拨款5万元,将苗圃南迁1公里,建房40间,新址面积114亩,育苗面积60亩。1982年
,建温室60平方米,新开10亩花卉圃,培育雪松、冬青、毛刺槐、洒金柏、龙柏、月
季等庭院绿化树木及花卉50余种,并繁育出刺槐良种无性系号10多个。1985年,圃内
实行承包责任制。当年苗圃收入达3万元。
城子苗圃建成后,为全县特别为马站、高桥、杨庄、圈里等附近乡镇的荒山荒滩
绿化提供了大量优质苗木,成绩突出。第一任主任刘玉美在50年代初以圃带村,加速
绿化,成效显著,于1956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
龙山苗圃 位于县城西8公里的龙山北侧,建于1953年春,初有房屋11间,职工5人
,总面积138亩。当时育苗树种主要有松柏、核桃、板栗、后引进乌桕、杜仲、女贞
。1957年,为适应河滩、“四旁”造林需要。育苗品种增加,育美杨、小叶杨、毛白
杨、刺槐等用材树苗60亩,并培育苹果、花椒、核桃、桑、栗等经济苗木20多亩。7
0年代后,先以培育花椒、棉槐苗为主。接着又引进水杉、淡竹、雪松、北京杨、八
里庄杨、健杨及刺槐良种无性系进行育苗。后又引进沙兰杨、214杨、69杨、72杨等
杂交欧美杨,成为全县最大的杂交杨良种育苗基地。
1985年,苗圃实行承包责任制。1986年,固定职工16人,总育苗面积110亩,全
年总产值3.5万元,1989年进一步完善了承包责任制,实行以统为主,辅以“四小”
(小段生产计划、小段包工、小段验收、小段评比)作业,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生产有了深入发展。
于沟苗圃 位于沂山脚下,县城西北45公里的东于沟村东南,建于1950年,原为省
林业厅造林站。总面积90亩,育苗面积85亩,1952年移交沂水县。建圃初期,主要培
育山滩绿化和干果树种,所育苗木无偿供给附近村庄。1955年,该圃改属县桑苗圃,
以培育桑苗为主。1958年又划归沂山林场管理。主要为林场造林提供苗木。1963年恢
复独立核算经营。1984年,实行承包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育苗面积60亩,
苗木质量较高,经费达到自给有余。1988年省林业厅授予其为“脱贫致富先进单位”

邵家宅苗圃 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1950年建圃,隶属沂蒙造林局。1953年移交
沂水县经营。当时面积87亩,1966年扩大到137亩。该苗圃地处姚店子河与沂河交汇
处。地势较低,原以育桑苗为主,因紫纹羽病危害严重,于1965年改育用材林、经济
林苗木,因紫纹羽病继续危害中断育苗。1980年恢复育苗,以杂交杨、刺槐、葡萄、
苹果为主。育苗面积80亩。1989年以来,该圃克服了单一经营,新建雪桃、蔬菜等园
40亩,并发展电力灌溉,生产形势好转。
王庄园艺场 位于县境西,距县城40公里,1949年建立于圣母山上。面积12亩。拥
有德国传教士1901年从烟台“大本营”引来的大樱桃15株、苹果250株。1958年扩建
为220亩,栽植苹果树3700株,樱桃54株,桃160株,梨60株、葡萄150株、刺槐500株
(作防风林)。1963年与东岭园艺场合并,名为“沂水县东岭园艺场王庄分场”,196
4年独立,更名为“王庄果园”,自建场至1982年隶属县林业局。1983年划归县农业
局管理。1985年更名为“王庄园艺场”。从建场始,果园就有经济收入,1966年大批
新栽的苹果结果后,收入大幅度增加。1972年达到自给有余。1985年实行大包干责任
制,每年果品总产量在10-15万公斤之间。全场有职工18名,房屋40间。
东岭园艺场 位于县城内东皋岭上,1953年建场,面积7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500
余株。1958年扩建为450亩,栽植各种果树1万余株,其中苹果0.8万株、梨0.1万株,
山楂、桃等0.1万株,1964年后果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至1985年,年产果品25-40万公
斤,收入自给有余。1982年前隶属县林业局,1982年后划归县农业局管理,1987年9
月,该场改建“东皋公园”,隶属县城乡建设委员会。
沂水蚕种场 其前身是1949年在葛庄设立的沂水专区蚕业指导所,征地46亩建成的
桑园。1950年开始制蚕种。1953年撤销指导所,始称葛庄蚕场。1953年沂水专署并入
临沂专署后,蚕场交由沂水县领导,并改名为沂水县人民政府葛庄蚕场。除利用蚕场
桑园育种外,并与常庄、大崖头两村进行合作育种。年饲养蚁量200克,制蚕种200张
左右。1959年冬,因兴建跋山水库,蚕场迁马站公社黄家店子大队西北,更名为沂水
县黄家店子蚕场。征用土地540亩重建新场。1960年退还群众土地180亩,保留面积3
60亩,其中桑园220亩。1963年蚕场由国营改为国队合营,在蚕场技术指导下,由黄
家店子、董家庄、石家庄3个大队管桑养蚕。1968年恢复国营,并开始制蚕种,当年
制种3187张。1980年制种23952张。1981年底,又更名为国营山东省沂水蚕种场,直
属于临沂地区丝绸公司领导管理。1982年划归县丝绸公司。1986年制种2.3万张。19
87-1990年,由山东省丝绸公司拨款,翻建、新建蚕室4212平方米。1990年制种2.6万
张,全场固定资产102.19万元,共有职工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