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茧、丝、绸的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135&run=13

蚕茧 民国前全县农民主要饲养土蚕种,所产的茧为白、黄、淡红色,茧小而不匀
,产量低而不稳。1937年始养一代杂交种,所产的茧形大而丝多,遂在全县推广。1
990年全县产鲜桑蚕茧236421公斤,全为改良蚕。
蚕茧收烘与贮藏 为防止虫蛾和保护茧质,须及时进行工艺处理,民国前多用腌茧
办法杀死蚕蛹,以供民间大框、小框丝厂缫丝用茧。民国后改用烘灶烘茧,此法在1
950年也始得在全县推广,此后烘茧灶型不断改进。1920年至1955年多采用土灶,19
56年至1982年多采用大循环灶和推格灶。1983年后改用“73-1风扇灶”。1985年,临
沂地区丝绸公司范敬英与县丝绸公司张在福,仿浙江省金华县“JH83型”烘茧灶在龙
家圈茧站建造两乘铝管风扇车子灶,单灶日烘茧量达2250-2500公斤,耗煤少,劳动
强度小,对茧质损害轻。随着灶型的改进,烘茧效率、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蚕茧销售 新中国以前,农民采收的蚕茧主要在市场销售。新中国建立后,蚕茧由
供销社为丝厂代购。鲜茧按茧层率、上茧率和茧层含水率核定价格。干茧以茧层率定
价。1982年干茧始由省茧丝检验所试缫定价。与丝厂拨交。全县干茧先后拨交于日照
、莒县、周村、沂源丝厂。1987年后,全县干茧交临沂丝厂。1988-1989年,全县干
茧价分别以每公担175900元和316156元之值,名列临沂地区第一名。
丝、绸 县内缫丝在明朝已较发达。清咸丰四年,有户产丝一二百两者。沂水为
山东的主要产丝地之一。但丝织业不多,以出售丝为主。民国期间,随着外地丝厂的
蓬勃兴起,县内也有了一些丝厂。1931年,全县有丝厂7家,产丝80箱(每箱50公斤)。
此外还有很多缫制土丝者。1933年,全县有10个区、390户生产土丝,有丝灶397个,
年产丝159.9担。1949年后,蚕茧统一交国营丝厂,县内缫丝业停止。随着蚕桑生产
的发展,1977年6月,十里、夏蔚公社各建成1个社办缫丝厂,历时两年零三个月,产
22/20D、30/28D农工丝84.82吨,制丝绵490公斤。
柞蚕茧制丝,民间向以将柞茧炼而制绵,手捻成线。至清乾隆年间柞茧制丝织绸
已颇具规模。1919年,沂水县是山东16个野茧丝主要产地之一,茧丝行销东昌一带。
但后由于战争的破坏,柞茧制丝业逐渐绝迹。1956年春,随着柞蚕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县供销社于县城建柞茧制丝厂一处,自制土丝车25支,缫丝女工30人。仅开工1年
因柞茧供应不足而停办。1969年,莒县缫丝厂在院东头公社田家峪大队设柞茧丝加工
组,至1979年也因柞茧停产而停办。
全县明代就生产丝绢。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全县纳贡丝绢达216匹1丈3尺
5分,清乾隆年间茧绸已行销商贸重城苏州。织绢工艺已属上流。《历下志游》中有
“蚕桑之利厥为东南,山左亦踵行之。以长山为最。他郡所产皆不能及沂水织作绢…
…”的记载。1927年,由于引进人造丝,纯丝织品严受其挫。全县只限于家庭织绢,
其产品零星销于各地。1949-1958年间,民间自织绢者仍不少,但丝绢不登市场,只
做“寿服”、嫁娶之饰。为继承传统,发展丝织生产,1970年县建针织厂一家,设织
袜、真丝针织、棉针织三大系列,主要产品有多种弹力棉丝线袜,年产能力350万双
;真丝针织坯布及内衣,年产能力为真丝针织坯布40吨,成衣25万件;棉针织品年产
10万打。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真丝针织服装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沂水县桑蚕茧产量情况表

单位公斤

┌──┬────┬───┬───┬──┬─────┐
│年份│总产茧量│土种茧│改良茧│年份│总产茧量 │
├──┼────┼───┼───┼──┼─────┤
│1949│25000 │25000 │ │1970│70000 │
├──┼────┼───┼───┼──┼─────┤
│1950│33500 │33500 │ │1971│45000 │
├──┼────┼───┼───┼──┼─────┤
│1951│39500 │39500 │ │1972│40000 │
├──┼────┼───┼───┼──┼─────┤
│1952│6265 │2090 │4175 │1973│44650 │
├──┼────┼───┼───┼──┼─────┤
│1953│30308.5 │1443.5│28865 │1974│43250 │
├──┼────┼───┼───┼──┼─────┤
│1954│51330 │18775 │32550 │1975│42001.5 │
├──┼────┼───┼───┼──┼─────┤
│1955│63850 │21265 │4256.5│1976│60500 │
├──┼────┼───┼───┼──┼─────┤
│1956│76300 │25435 │50865 │1977│73000 │
├──┼────┼───┼───┼──┼─────┤
│1957│47300 │15765 │31535 │1978│88150 │
├──┼────┼───┼───┼──┼─────┤
│1958│50000 │16665 │33335 │1979│115000 │
├──┼────┼───┼───┼──┼─────┤
│1959│35000 │11665 │23335 │1980│130000 │
├──┼────┼───┼───┼──┼─────┤
│1960│22500 │7500 │15000 │1981│94850 │
├──┼────┼───┼───┼──┼─────┤
│1961│9000 │3000 │6000 │1982│107350 │
├──┼────┼───┼───┼──┼─────┤
│1962│10800 │3600 │7200 │1983│116000 │
├──┼────┼───┼───┼──┼─────┤
│1963│12800 │4265 │8535 │1984│175500 │
├──┼────┼───┼───┼──┼─────┤
│1964│13750 │4585 │9165 │1985│190971.95 │
├──┼────┼───┼───┼──┼─────┤
│1965│16000 │5350 │10650 │1986│176000 │
├──┼────┼───┼───┼──┼─────┤
│1966│20000 │6665 │13335 │1987│134000 │
├──┼────┼───┼───┼──┼─────┤
│1967│24000 │ │24000 │1988│121308 │
├──┼────┼───┼───┼──┼─────┤
│1968│28000 │ │28000 │1989│210000 │
├──┼────┼───┼───┼──┼─────┤
│1969│40000 │ │40000 │1990│236421 │
└──┴────┴───┴───┴──┴─────┘

注:自1967年全县土种茧绝迹,所产茧全为改良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