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境域变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12&run=13

清朝,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载,沂水县东西广100里,南北袤230里。
西北至省会(济南府)550里,在沂州(今临沂市)北220里。东至莒县界20里,西至
蒙阴县界80里,南至兰山(今临沂市)县界125里,北至临朐县界105里,东南至莒
县界7里,东北至安丘县界130里,西北至博山县界170里,西南至蒙阴县界130里
(皆为华里)。
民国前期,沂水境域未变。1939年10月,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以泰石路为界,
将沂水县划分为南、北沂蒙办事处。将沂水县五、六、九、十区划归新建的南沂
蒙办事处(沂南县前身) ,北沂蒙辖沂水县一、二、三、四、七、八区。1940年3
月22日,建立了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共辖10个区,县境域不变。同时,撤销南、
北沂蒙办事处。设沂南行署(县级) ,行署仍辖原南沂蒙办事处所辖范围。同年6
月, 将原沂水县的十区葛沟、河阳、左泉、张庄4个乡划归新建立的临费沂边联
办事处(沂临边联县前身) 。1942年2月,原沂水县六区的扈山、院东头一带从沂
南行署划回沂水。 同年8月,将原沂水县的二、七区和三区的韩旺乡划归新建的
沂北行署(沂北县前身)。同时沂水县改称沂中县,辖原沂水县的一、四、八区和
三、六区各一部分。同年9月原沂水县六区良水一带划归新建的沂东办事处(沂东
县前身)。1943年3月将原沂水县七区的圈里、杨庄两个乡划归新建立的莒沂边县
(抗日战争后莒沂边县改称莒沂县) 。1944年5月将原沂水县八区划归新建的沂源
县。1945年10月,撤销沂临边联县,将葛沟、河阳两个区划归沂东县,其它区划
归沂南、临沂两县。1949年8月,沂北县与莒沂县合并,成立莒沂县(驻杨家城子)。
辖峰山、东莞、杨庄、雪山、棋山、箕山、浯河、马站、高桥、长安、道托、诸
葛、 葛庄、韩旺、崖庄等15个区。同时沂中县改称沂水县。7月撤销沂东县,将
城子、英山、双泉、良水、丰台5个区划入沂水县。
1952年1月, 莒沂县韩旺区划入沂源县,长安、雪山两个区划入沂水县。同
时, 沂水县撤销金星区,将大岭乡划归蒙阴县,将蝙蝠峪、姚宅、金星3个乡和
东里区划入沂源县。1953年8月十六区(雪山)划入莒县,城子、良水、峙阳3个区
划入沂南县。同时撤销莒沂县,将道托、高桥、马站、诸葛、葛庄、崖庄、杨庄、
浯河、箕山等9个区划入沂水县,其余3个区划入莒县。1956年2月,撤销英山区,
将英山、刘家岭两个乡划入沂南县。1958年11月,官庄(原箕山区)公社划入安丘
县。同时撤销沂南县,将其所属的苏村、铜井、库沟、界湖、蒲汪、张家哨、张
庄、辛集、白石埠、依汶1 0个公社和孟良崮(孙祖)公社的15个村,共481个村划
归沂水县。 1961年4月,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恢复沂南县,将1958年沂
南撤销时划给沂水县的481个村又划回沂南县。同年10月,安丘县的何家庄(原沂
水官庄公社)公社划归沂水县。至此,沂水县境域稳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