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种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101&run=13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简编》(1981年2月农业出版社)记载:“从明代中叶到清
朝初年,中国农民使用畜拉步犁耕作”。境内农民亦然,长期使用旧式木犁,两头牲
畜一具犁,日耕地3亩左右。配合使用的耙,木制长方形耙体,四周穿以耙齿,畜力
或者人力牵引,作用是碎土、耙平地面,以利保墒。劳动强度大、耕作质量差,效率
低。新中国成立以后,耕作机具渐有改进,1954年和1958年分别引进七寸步犁和双轮
双铧犁,用畜力牵引,日耕土地8亩左右,但因笨重,未普及。1960年,省调拨给沂
水县拖拉机5台,计132.3千瓦。境内始有机耕地。1971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2
9台,923千瓦;小型拖拉机24台,170千瓦。相继配套了七铧犁、五铧犁和悬挂犁及
圆盘耙。小犁拖拉机一台日耕地20亩左右,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多数耕地仍沿用旧式
木犁,机耕面积不大。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个体户拖拉机日益增多,到1990年
,全县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9台,计10169千瓦;小型拖拉机4855台,计38657千
瓦,年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0%,山区及丘陵地带的小地块仍使用旧式木犁耕作

传统的播种工具,俗称“耩子”(亦称“耧”),前有辕杆,畜力或人力牵引。耩
子扶手下有种子箱,箱下有孔,连通空心耩腿,箱孔上方有摆锤,以其均匀震动,使
种子漏出,顺空心耩腿流入铁脚(俗名耩子头)开出的沟中,翻出的土壤自然掩埋种子
,完成播种过程。1960年以后,县农机修造厂相继制造二行、三行、四行密植耧,效
果较好,但因工艺问题未能普遍推广。1981年后,引进播种机,多是与泰山-12拖拉
机相配套的9行条播机和与泰山-25型拖拉机相配套的11行条播机,适宜于平原地带小
麦播种,山区仍采用点播、撒播、条播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