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1&run=13

李鸿翔
新编《沂水县志》出版问世,是全县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衷欣慰,谨书此
文,权以为序。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编史修志,历为古今所重,是中华
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据史料所载,沂水有志,始于
明代。此后,有清道光七年编修的《沂水县志》传世。民国期间,修成县志稿,未及
付印,即在战乱中散失。由于受时代局限,旧志资料不全,记述阙如。然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志书毕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本县地理沿革、历史变迁、自然风貌、风土人
情及社会生活等珍贵的县情资料。新编《沂水县志》,是沂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
志,其目的在于“资政、存史、教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地记述了1840年以来沂水的政治、经济、文化
及社会各个方面,突出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沂水地方组织的发展壮大及领导全县人民
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充分反映了革命老根据地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
的重大贡献。浓笔重彩地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政
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新县志冲破了旧志书重人文、轻经济的藩篱,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堪称是一部“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
、特点突出、文风端正”的地方百科全书。因此,《沂水县志》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县
情的案头卷,也是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历史文献。一卷在手,犹如全县在
胸,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主政者,可以之为镜,知交替,明兴亡,观民情,
晓万业,把握沂水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沂水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宏观决策,规划建
设蓝图。全县人民可以之为师,弘扬“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沂蒙精神,为繁荣经济,振兴沂水,贡献才智和力量。
《沂水县志》起着鉴古知今、启迪未来的作用。历史证明只有在实践中创造出辉
煌的成就,才能在志书中留下灿烂的华章。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时代,理
应创造出无愧前人、造福今人、惠及后世的丰硕成果。我深信,英雄的沂水人民将承
前启后,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在这块奉献的土地上描绘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注:李鸿翔现任中共沂水县委书记,沂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

序(二)

王法义
沂水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位居沂蒙山区腹地。沂河、沭河纵贯南北,山川毓秀,物
华天宝,人民勤劳,历史悠久。自隋初置县,时逾1400年。勤劳、朴实、勇敢、智慧
的沂水人民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近、现代史上,沂水人民
不畏强暴、英勇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涌现出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水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为建设祖国、建设家园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又
谱写了一曲曲美丽的壮歌。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狠抓两个文明建设,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以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县上下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各业兴旺
、协调发展的繁荣景象。
编史修志为历代所倡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沂水县志》已断修一个半世纪有
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举国上下,纷起修志,极历代修
志之盛。本县于1983年始,集人力、物力编修《沂水县志》,十余年间,五易篇目,
四改其稿,终成沂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志书。修志人员为构筑这一浩繁的社会工程
,呕心沥血,勤奋笔耕,精雕细刻,字斟句酌;省、市史志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不辞
辛劳、亲临指导;兄弟县(区)通力协作,县内各方大力支持,合力纂成这部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之一方百科全书。可以说,这部志书字字句句皆凝聚着广大修志工作者的
心血,篇篇卷卷都是各行各业共建“两个文明”,团结协作的结晶。在此,我谨代表
全县人民向所有为该志书作出贡献的人们和修志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诸多因
素所限,《沂水县志》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志专家和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沂水
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前辈们,提出宝贵意见。
抚今追昔,感慨万分,爰陈数语,是以为序。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注:王法义现任沂水县人民政府县长,沂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