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湖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3&rec=138&run=13

  【概况】许家湖镇位于沂水县城南部,毗邻县经济开发区,辖77个行政村,78万人,
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62公顷,林业面积3000公顷。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
势东高西低。主要河流有沂河、马庄河、蛇腰河。建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
座。境内东(营)红(花埠)、兖(州)石(臼所)两条省道和后(坡)许(家湖)、许(
家湖)姚(店子)等公路交汇于境内。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电,通有线电视。
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矿产资源以石英石、岩金、沙金、金刚石等为主。20
07年,民营企业有210家,工商业户达到4036户,电子、制衣、制鞋、蔬菜食品、油顶、建筑
、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境内财
政总收入3500万元,其中镇级财政收入1983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9%、28%;农民人均纯收
入4788元,同比增长16%。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造
林绿化“四大工程”成效明显。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烤烟、桑蚕、丰产林、经济林
果、瓜菜、畜牧养殖六大支柱产业。2007年,实现粮食总产301万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发展到1733公顷;拥有县级精品果园2家,镇级精品果园3家,果品总产达到600万公斤;杨
树丰产林面积1666公顷,完成封山育林、荒山绿化面积146公顷;募捐造林绿化资金24万余元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其中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
24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35个。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加快许家湖镇经济发展的重
中之重。2006—2007年,全镇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56亿元,到位
资金346亿元。其中2007年新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4个,过亿元项目1个,过千万元项目6个,
过500万元项目7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6亿元。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7年新发展胶合板生产线11条、旋皮生产线41条,个体工商户、
民营企业累计分别达到4036户和210家。被临沂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教育卫生计划生育】2006—2007年,教育累计投资150多万元,购置微机348台,并有
3处中学和一小、二小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互联网,镇一中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镇一
小配备了简易多媒体设备。为一中更换了40台学生机,为3处中学配备了18台教师用电脑,充
实了电子备课室。有14处中小学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
的改善。

  镇有卫生院2处,村级卫生室47处,实行镇、村医疗一体化。2007年,镇卫生院投资270
万元,新建1900余平方米的康复楼1栋,并配备了现代化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全院有
专业人员61人,高级职称人员2人,中级27人,初级46人,年就诊病人15万人次,业务收入6
00万元。

  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依法完善管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和优质服务机制。2007年,
全镇组织育龄妇女健康查体15750人(次),对1695名人口计划人员建立了优生保健档案,孕
期保健率达99%,对650对夫妇进行了优生培训。2007年全镇合法生育率为9955%,人口出生
率为1276‰,女性初婚晚婚率为886%。2006年该镇被授予“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
位”、“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投资110万元,对镇驻地两侧绿化带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深入推
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袁家庄、安子沟等5个村近6000口人的饮水问题,50%的村
庄通上了自来水。新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在全面完成东升村等4个沼气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
又完成了东王家庄、西梅沟等6个村的沼气规划设计工作。加快了“户户通”有线广播电视安
装进程,广播电视用户发展到8100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累计发展到8600户和10
600户。按照“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快了小李马庄、东王家庄、前坡等10个文明
生态示范村建设进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2007年,荣
获“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
”和“美在农家”等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加
强了社会保障建设,建立了特困中小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机制;建立了建国前老党员补助机制
。2007年,对全镇138名建国前老党员发放补助金9万余元;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优待金、
救济资金等240万元;做好了城市低保、社会困难户及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镇集中供养
五保老人27人。严格落实农村各项补贴政策。2006年共兑现粮食直补资金534万元,发放农
资、柴油等综合补贴资金1164万元。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
工程”,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安排就业人员54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00余人,实现了“
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筹集医疗保
险基金675万元。

  (刘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