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2&rec=161&run=13

校长 于世坤
副校长 马德吉 宋伟 孙汉文

实验中学成立于1995年9月,暂借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室办学一年。1996年9月学校
迁至沂水镇后埠东村由一个闲置厂区改造的临时学校教学。
1996年8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实验中学筹建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胡爱军任
组长。县财政投入460万元资金,1997年8月,教学楼峻工交付使用。学校是一所城区
初级中学,系正科级事业单位。地处健康路埠东街东段,校园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公寓楼各1栋。校
园总体布局合理美观,和谐统一,建筑典雅大方。实验楼建筑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
系全市中小学中最大的一座实验楼。学校设有党支部、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工
会、团委、综治办等机构,按学科设置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理化、历史、地理
、生物、音体美等9个教研组。有教职工106名,其中,专任教师81名,内含本科学历
的15人,专科学历的66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
级骨干教师3人。任课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025人。
实验中学成立以来,本着“低起点,严要求,建一流队伍、创一流学校”的指导
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的办学方针,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狠抓了
师德建设和教育理论的学习,猛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
遵师德,守规范,教有创新,学有所长”的校风。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引入了行
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启动内部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
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升华,教育教学质量大幅
度提高,1998年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中考,成绩突出,在全县名
列前茅,创造了班平均录取数21人(计划内高中录取15人,普通中专录取6人)的佳绩
,远远超过了全县班平均录取数(计划内高中4人,普通中专3人)。1998~1999年,升
入普通高中、中专的共223人;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34人。
学校充分发挥教导处教学指挥中心的作用,以各教研组为依托,加大了教育理论
学习和研究的力度。贯彻执行市教委颁发的各科教学常规和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
,用常规和模式指导课堂教学,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教师“走出去”向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优秀教师听课
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积极探求教育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最
佳方案;又“请进来”,请教研室专家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具体指导课堂教学,
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向高效率迈进。课堂教学
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县
级优秀教师8人,有32位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多篇,有12
位教师的15篇论文获全国或省、市级奖,有2位教师出版专著3部,有16位教师在县级
以上讲课比赛中获奖,有7位教师获市优秀教学成绩奖,有13位教师获县优秀教学成
绩奖。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
政教处为龙头,以团委成员为依托,逐步培养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德育教育。在校内,以班主
任和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团队为核心,以团校、德育室、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
室为阵地,并通过班会、报告会、演讲会、举办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持之以
恒地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国情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和健康心理教育。在校外,积极面向社会,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会调查、向“
希望工程”献爱心、救灾助残、建立德育基地等活动,尽量拓宽德育阵地,锻炼了学
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爱国爱校爱集体,助人为乐
蔚然成风。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初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
号。

撰稿人:韩长安
审稿人:于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