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2&rec=12&run=13

部长 任树法(县委常委)
副部长 杨少涛(常务副部长) 黄家斌
刘志幸 李庆国 刘荣祥

[机构设置]1991年组织部(含组织员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24人。1999年组织部设办
公室、干部科、知识分子工作科、下派干部管理科、企业干部管理科、组织一科、组
织二科、调研信息科、参照管理科及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县委组
织员办公室归口县委组织部。共有工作人员28人。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了干部理论学习。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培训档案,建
立健全了干部调训、培训考试、考核鉴定、颁发结业证书等制度,把干部培训工作纳
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9年来,以县委党校和乡镇党校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分
层次组织各级干部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在县委党校举办党
政、企业领导干部、农村干部等各类培训班48期,培训干部4.5万余人次;在乡镇党
校举办培训班540期,培训农村两委成员、村级组织负责人及乡镇机关干部10万余人
次。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企业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同时,组织3000余名党员
干部参加了专科以上学历培训。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
行)》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党组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乡镇党委工作的若干规定
(试行)》,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把《条例》和《规定》作为领
导干部的必修课,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党校干部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进行认真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集体
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党委议事规划和决策程
序、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围绕提高领导干部
的党性觉悟,认真抓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结合开展“双学”、“
三讲”和学习先模人物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生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政治纪律和全局观念等教育;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
生活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加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包乡镇、包企业、包贫困后进村责任制,组织县
乡机关干部和贫困村户结“对子”,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委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有关指
示精神,坚持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教育管理三个环节一起抓,大力加强了年轻干部
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工作。特别注意了对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人
品、“官德”教育;采取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挂职、扶贫包点、岗位轮换等多种形
式,不断强化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自1991年以来,共选派750名年轻干
部到乡镇、村企业挂职或扶贫包点。共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青年干部225人
。结合乡镇历次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和县直班子调整,选拔了1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充
实进领导班子。到1999年,31处乡镇党委班子274名成员中,30岁以下的61人,31岁
至35岁的88人,41岁至45岁的27人,46岁以上的2人,平均年龄34.6岁;政府班子15
1名成员中,30岁以下的39人,31岁至35岁的58人,36岁至40岁的43人,41岁至45岁
的11人,平均年龄33.8岁;县直52个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2岁。本着备
用结合、择优汰劣的原则,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结合历年班子考核,抓了科级
后备干部的调整充实工作,使后备干部始终保持在410人左右,其中女干部占20%,
党外干部占12%。根据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生管理工作的意见》
,接收并安排5批21名选调生到乡镇工作锻炼。1999年6月,有1名选调生到省人事厅
工作,2名被选调到市直机关工作,4名被选调到县直机关工作,9名被选拔为乡镇党
政领导班子成员。

[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乡镇党委建设。按照“六个好”的要求
,落实党委学习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加强了乡镇党委的思想政治建设
。按照“基本稳定,个别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抓好乡镇党委班
子的组织建设。围绕“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观念”的工作思路,
突出抓了乡镇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到1999年底,全县31处乡镇共有1464名机关干
部参与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共创办各类示范服务项目410个。2、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
级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的目标,遵循了“抓两头,带中间”和在运行中不断检
修的原则,实行了“入销号”管理办法。1991年至1999年,全县面上先后调整农村党
支部班子1694个次,调整农村党支部书记978人,调整充实支部成员4014人。1991年
以来,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中先后开展了“达标升级”活动,争创“九间棚式”先进党
支部活动,“创五好、奔小康”活动等,按照要求三次完成了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
作。1991年以来,县乡两级把贫困后进村党支部班子整顿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
中之重来抓。对先后排查出的798个贫困后进村班子,采取了“县乡联动,多管齐下
”的整顿措施,实行了县乡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包扶、县直部门靠上帮扶、县乡选派机
关干部驻村帮助整顿等有力措施。全县先后向贫困后进村选派驻村整顿工作组658个
,选派县乡机关干部1935名,其中县直机关干部779名。在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整顿
建设的同时,还注意抓了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
3、农村制度、阵地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并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管理、民主
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制定落实了“创五好,奔小康”规划等,加强了党员活动室和
“两机一室”配套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务工作“四簿一册”制度。1997年以来,重点
抓了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民主选举程序,全
县共选举产生村民代表27450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5835名。全县1219个行政村,全
部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基本做到村务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每月公开一次。先后制定
下发了《村级组织工作规范》、《沂水县乡(镇)村工作制度》、《沂水县村民代表会
议章程》和《沂水县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工作规范》。
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主要推行了机关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基层党支
部责任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评先树优的重要依
据。围绕转变机关作风,1991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县直机关思想
作风集中教育整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加快发展”大讨论等活动。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推行了企业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加强了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了为企业建功立业、献计献策等灵活多样的
活动。在服务系统的党员中,开展了“党员挂牌服务”活动。
1991年以来,全县先后有823个基层党委、总支、支部受到县及县以上表彰,其
中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58个,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660个
。1998年,县委组织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

[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教育。深入开展了以学党章和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双学
”活动,坚持不懈地抓了理想宗旨、组织纪律、反腐倡廉教育及市场经济知识、科学
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1994年,县里组织了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事迹报告团,在全
县巡回报告23场,受教育党员达1.5万人次。县委1993年成立党员电教领导小组,设
立了党员电教中心,31处乡镇党委和20个县直及省市直单位设立了党员电教站。199
1年以来,共播放以《山东党员电教》为主要内容的录像5.5万场,党员收视率达85%
以上。同时,积极开展了“富脑工程”、“电教科技工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
设”、“政策法规教育”等活动。
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年度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区、
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半年,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对不合格党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加强了教育与
管理,基层支部普遍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1995年,对全县750名流动党员进行了建
档立卡,发放了《流动党员管理证》。
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突
出发展重点,注意优化结构,严格把好入口关,确保发展质量。1991年至1999年,全
县共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万名,发展党员8537名,其中男性6949名,占81.4%
;女性1588名,占18.6%。30岁以下的3550名,占41.6%;31岁至45岁的4602名,占
53.9%;46岁至55岁的372名,占4.3%;56岁以上的13名,占0.2%。大专以上文化
的1343名,占15.7%;高中(中专)文化的3820名,占44.8%;初中文化的2990名,占
35%;小学文化的384名,占4.5%。农民4743名,占55.5%。

[干部监督工作]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和工作机构。设置了干部监督审理科,配备了
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监
督工作制度。建立了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会议、诫勉、谈话打招呼、干部离任审计、
重大问题组织函询、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对犯有严重错误干部的管理教育和使用
、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使干部监督工作走
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突出抓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认真执行《党政领导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严格把好民主评议和推荐关、组织考察关、干部工作
程序关,自觉遵守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十不准”纪律,保证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
政策的贯彻落实。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管资产与管
人、管事与管人既相互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即县
委管理中型(二)以上企业党政正职;县委组织部管理中型(二)以上企业党政副职,小
型(一)企业党政正副职和小型(二)企业党政正职及相当职务,属经委、商委系统的分
别委托经委、商委党委管理;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小型(二)企业党政副职和不在型
企业党政正副职;企业管理中层人员;凡在国有、集体企业基础上改制的股份制企业
,按原隶属关系纳入上述管理体制。切实整顿、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坚持经常性了
解与定期考核考察相结合,对企业领导班子按适应、基本适应和不适应,班子成员按
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分类排队,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贪者查”的原则,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整顿和建设。不断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人员的
监督。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企业年度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
审计制度、企业领导人员收入申报和直系亲属工作安排回避制度、定期向职代会报告
工作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及成员制度,比较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领导班子中消极因素
。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包扶工作和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知识分子工作分工负责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
委定期研究,组织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单位认真落实的工作格局。
先后开展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为主题的大型宣
传学习活动3次,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座谈会议26次,出台各类意见、规定20个
,为科技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260人次。狠抓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青
年科技人才的选拔管理。对管理期满的第一、二批县级拔尖人才进行了调整,选拔了
第三批,到1999年全县共有县级拔尖人才33名,并在2个单位进行了乡(局)级拔尖人
才的选拔试点工作,选出乡(局)级拔尖人才36名;有9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被命名为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市、县两级拔尖人才累
计撰写专业论文530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30个,引进推广新技术310项,促进了全
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开展了科技、工业副职选聘管理工作。从1992年开始,共选
聘科技副县长3名,科技副乡镇长44名,工业副乡镇长15名,科技村委副主任1500余
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领导网络;各级科技副职共组织参与了223项科技推广和
乡村企业发展规划项目,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40期,引进技术及科研成果240项,建
立实验基地49处,开发新产品80余种;有4名科技副乡镇长、5名科技村委副主任受到
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科技副乡镇长“五个一”管理办法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推广。
会同县委统战部指导各乡镇选拔乡村优秀科技人才1012名,建立了动态管理制度,激
发了乡村科技人才投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的工作热情,全县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共组
成118个专业技术协会,建立了2600多个科技示范园、示范点,引进、推广新技术、
新品种340项(个),有3名乡村科技人才被评为“临沂市农村科技大王”,受到市委、
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撰稿人:刘庆松 杨治堂
审稿人:任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