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 里 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2&rec=141&run=13

【概况】 圈里乡位于沂水县最北部,与潍坊市的临朐县、安丘市相邻,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27万户,3.56万人。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春秋古战场遗迹,唐王李世民征战遗迹,齐长城遗址,罕见的明代双龙碑等。地势西高东低,多属山地丘陵,主要山脉有唐王山、太平山、南龙山、荆山等。全乡水资源丰富,建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1座,浯河发源于此,流经全境注入渤海。上郭路、前王路在乡驻地交汇,全乡村村通电、硬化路、有线电视。矿产资源主要有玄武岩、石灰岩、闪长岩、花岗岩、方解石、石英石等十多种,其中玄武岩储量为15亿吨左右,居山东省首位。全县最大石油化工项目清沂山石化一期顺利投产,当年实现工业产值39亿元,利税1600万元。2014年,全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150.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12元,增长13.1%。先后荣获“市级文明乡镇”、县“镇域经济发展二等奖”“土地流转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称号。

【农业】 2014年,圈里乡按照“把圈里的土山、石山变成富裕、美丽的‘花果山’”这一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加快惠民富民工程建设。全乡上下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密桃晚熟基地”这一目标,按照“消灭空白村”“打造林果专业村”的工作思路,以规模流转、连片开发为重点,狠抓林果产业发展,全年新签订流转协议2800余户,流转土地800公顷,栽植林果733公顷。其中,七箭、涝坡2个片区被县里评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建成七箭、吉林、增山后、牛家老庄、小弓河一线467公顷的金秋蜜桃连片区。在林果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上,乡财政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30多公里的高标准农业生产路,乡村两级投资522万元建立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截至2014年,全乡共新修农业生产道路90余公里,流转土地1267公顷,发展林果1200公顷,其中金秋红蜜桃107公顷。随着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全乡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农业结构趋向合理,结构优化,效益增强。2014年,粮食总产量19174吨,优质花生总产量7314吨。发展杨树丰产林140公顷,苗木花卉40公顷,发展林下经济20万平方米。全乡建成占地1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25处,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县级养殖小区27个,培植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养殖致富示范户58家,年内实现畜禽存栏90万头(只),特种动物饲养(水貂)彰显新亮点,存栏达到1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以上。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乡70个自然村各环节工作全面完成。同时,膜下烟栽培、配方施肥、品种改良等农业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有力的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

【工商业 招商引资】 坚持“农业富民、工业强乡”的发展思路,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企业转调提升为动力,加快全乡工业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工业强乡。一是依托“飞地经济”政策,围绕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矿产深加工、高端食品等产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思路,增强招商韧劲,全力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同时把落地项目建设同招引项目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做到“四个一”(实施“一把手”工程,树立“一盘棋”意识,强化“一站式”服务,实行“一线工作法”),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二是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改促效益,以技改促规模,以技改促可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能力。三是着力抓好民营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信贷、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繁荣乡镇经济,扩大就业范围。2014年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投资55.9亿元,占地60公顷的清沂山石化二期、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投资5.3亿元,占地6.67公顷,年产3万吨硼酸锌项目达成投资协议。完成工业技术改造6.5亿元,清沂山石化投资1.5亿元完成减排降耗提高收率综合技改项目,投资2亿元完成60万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RTS)项目;惠泽新材料公司投资1.8亿元完成短流程年产2万吨铸件项目建设;龙山风电投资1.2亿元完成项目提升工程。

【财税 金融】 一是加大对青沂山石化、龙山风力发电、唐王山风力发电、福德精细化工等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切实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确保企业尽快达产达效,实现税收均衡入库。二是抓好矿产品企业的税收征管。通过监控用电量的方式加大对球磨类企业的征管力度;同时,对玄武岩、石灰岩、白云岩加工企业加强了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三是组织好烟叶收购工作,实现入库烟叶税115万元。四是抓好板材、农产品加工、纺织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变小税为大税。五是组织国、地税分局对各零星税源进行挖掘和征管。
2014年,圈里乡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特点,多措并举,金融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扩大融资规模,共组织存款34723万元,同比增长4652万元。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健全完善金融服务,累计发放银行承兑汇票贷款4亿元,机器设备抵押贷款180万元,降低了贷款风险。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信用沂水建设。全年共对不良贷款户已发起诉98起,金额474万元,申请执行90起,金额410万元,共计收回不良贷款289万元,有利地打击了不良贷款户,保障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提升资金互助水平,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交通 邮电】 道路建设一直是影响圈里乡发展的重要因素,乡党委政府应全乡群众的期盼,2014年投资2000万元对主通道上郭路进行了大修。同时投资220万元完成了10公里的村级路网工程,投资885万元完善了35.4公里村级路网工程的配套设施。投资500余万元,改造提升了0.4公里的贾姚庄东西街,1.2公里的中学东路,1.5公里圈里至南朱保路,0.5公里的前朱营路和2.2公里的小城镇南北主街。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方便了群众出行。
邮电业务有较大发展,全年银行业务实现储蓄1亿元,国债理财400万元,储蓄余额较2013年增加15%。邮政业务实现收入40万元,其中物流分销业务实现20万元,报刊征订业务实现7万元,集邮业务实现4万元,信函件实现1.5万元,包裹邮寄业务实现7.5万元。

【文化 广电 旅游】 全乡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年新建文化广场19个,提升改造22个;组织文化下乡演出120余场(次);新建农家书屋16处,藏书5万册;建设农村文化长廊2处,农村大舞台1处。辖区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统计工作全面完成,成立“龙潭诗社”和“唐王山诗社”两个农民诗社,组建教育诗坛。全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建立健全高清数字电视的保障机制,组建5人的运行保障队伍。制定日常工作操作规范和运行管理制度。2014年,对全乡125公里的光缆和2920户高清数字电视用户的机顶盒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荣获全县“广电网络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圈里乡以建设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依托现有的风力发电资源以及充足的土地资源,走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农业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将农业、加工业、旅游业有机连接,形成即产即销无缝对接市场的新模式,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唐王山-龙山风电场、唐王山战争遗迹、齐长城遗址、双龙碑、飞来峰、七箭-上考洼万亩桃园、许家庄千亩连片苹果示范园、瑞龙口生态林场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形成山水相依、花果飘香、休闲便捷的旅游景区。对景区建设集思广益,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

【教育 卫生 计划生育】 2014年,圈里乡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共投资2000万元(其中乡财政支出680万元)在全乡6处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多功能楼、操场等设施,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位于全县前列。中心校先后获“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进步奖”“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职业招生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考升学人数158人,位居全县乡镇学校第1名。
争取各级资金530多万元,建设了乡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不断完善,配有进口彩超、脑电扫描仪、遥控摇篮X光机、C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产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麻呼吸机等先进设备。下设20处卫生室,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卫生室标准,配备微机并联网。全院共有职工8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人,乡医3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6人,就诊病人17万人(次),业务收入72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100%以上,参合农民住院继续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计划生育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应来尽来“计划生育工作没有特殊情况”的原则,实现了行政管理型向利益导向型的转变,制定了优惠政策,2014年兑现独生子女费192175元,发放55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8.16万元,完善计划生育协会,进一步规范了计划生育管理。组织育龄妇女健康查体2万人(次),对238名人口计划人员建立了优生保健档案,并进行了优生培训,孕期保健率达98%以上。全乡合法生育率95.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晚婚率为75%。

【法治】 继续健全完善“平安圈里”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大社会治安技防投入,共投资40余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全乡55个行政村安装监控设施57台(套),安装监控探头130个。建立由乡、管理区、村、警务室联合组成的动态防范机制,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基础建设深化年”活动、“校车专项整治”、学校及医院周边治安集中整治活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等一系列活动,排查村居55个,化解矛盾纠纷83余起,办理刑事案件8起,处理犯罪嫌疑人员116人,抓获逃犯1人,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社会保障】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拓展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大厅服务功能。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及时办理有关待遇发放和注销手续。新增城镇就业1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7多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19人,城镇医疗保险扩面150人,职业技术培训180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年人6454人,全部按时发放,发放准确率达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保17710人,参保率达99.9%,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及适龄参保人员档案管理,台账管理,统计信息上报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及全乡残疾户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优待金、救灾救济资金,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金2.99万元。为2338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2413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金3005720元;全乡五保人员117人,其中集中供养14人、分散供养101人,年发放集中供养资金47250元,优抚对象446人,年发放优抚金140余万元;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残疾家庭的大中专学生及残疾学生2人发放助学金2500元,为7名重度残疾户发放居家托养资金4200元,为18名有机动车辆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4680元,为135名重度残疾人办理生活补贴年发放8.1万元,为10名肢体瘫痪者争取轮椅10辆;免费为650名眼病患者实行义诊,为1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15名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送药,其中2名免费住院治疗。

【镇村建设】 按“五化”标准要求,整体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起能够促进乡村统筹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2014年,围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这一目标,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新购置了大小垃圾桶13435个,三轮保洁车110辆,垃圾清运车2辆,配备村级保洁员128名,保洁员服装128套,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70处,建设垃圾中转站1处。累计拆除违章建设、种植点130余处,清理“三堆”上千处。小城镇建设框架逐步形成,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五化”达标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小城镇规划,配套了4.5公里的绿化带和193盏LED路灯,重新规范了小城镇沿街商户广告牌60余块,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小城镇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小城镇建设框架逐步形成,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基层党建】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乡上下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抓好每一环,走实每一步,全乡共有59个基层党支部、1410名党员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引导群众把公道正派、群众信任、工作得力的同志选进“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提升。认真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每名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扶一个基础薄弱社区,全乡1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得到了转化。先后组织党员开展集中理论学习10次,党员平均参加学习20学时以上,对全乡农村党员进行了一次集中轮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共发展党员1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名,解决了部分村三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重点对影响乡容乡貌的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垃圾、店外经营以及车辆乱停乱放进行整治。继续深入开展了“四德工程”“十星级文明户”“生态文明村”“美在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积极搞好文艺汇演和文艺下乡活动,组织各类演出100余场,观众4万余人(次);至2014年底,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5处,各类文化专业户60户,各类图书室40个,藏书35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84人,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