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1&rec=66&run=13

【概况】 沂水县农业领导小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村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农口各单位,指导农业区划、能源工作,了解掌握农情信息、科技推广、配合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2013年,内设4个职能科室,有工作人员13人;下设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沂水县农业资源区划管理办公室和沂水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各有工作人员9人和14人。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国家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中心,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工作目标,以“讲政治、讲感情、讲民生”为工作出发点,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功能、重点环节”为工作重点,以把农业作为“经济事业、文化事业、绿色事业、甜蜜事业、美丽事业”来推进为工作方向,以“一个题目做文章、一个规划绘蓝图、一条主线做引领、一个难点求突破、一个牌子闯市场、一条底线作保障”为工作要求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农业七项重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重点围绕城建抓农业,打造都市农业新亮点;围绕旅游抓农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新优势;围绕项目抓农业,打造精品农业新水平;围绕美化田园抓农业,打造生态农业新形象;围绕农产品安全抓农业,打造标准农业新高度;围绕农民增收抓农业,打造高效农业新格局。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现代园区农业发展,努力把沂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精品园区、生态园区、景观园区、效益园区、品牌园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累计完成规模化流转土地2373.33公顷;培育烤烟、苹果等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4处;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4000公顷;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87%;新发展连片15公顷以上的精品果园1866.67公顷;完成造林绿化3800公顷,发展苗木花卉800公顷、林下经济733.33公顷,实施造林彩化510公顷;发展烤烟3966.67公顷;生猪存栏74万头、出栏116万头;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0处、秸秆气化站2处,建设县级沼气服务站1处。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 2013年沂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实施了高桥466.67公顷中低改等4个土地治理项目及万德、金福、泓达3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积极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思路,用现代园区农业建设理念统领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推动涉农项目资金集聚,助推农业向园区化、集约化、现代化、效益化转变,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综合开发建一流园区,一流园区引领产业发展,综合开发实现综合带动效益”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格局,创造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具体工作中,农办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等制度,完善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探索项目运行机制,将工程使用权移交给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植大户,让受益者、使用者参与工程维护管理,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护收益权,确保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深入发展。获得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搭建项目共推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搞开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投入是关键,而单纯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为此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合力建设、荣誉共享、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在符合项目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坚持谁争取的项目谁负责实施,做到实施一批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亮点,做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二是搭建新型经营主体培树平台,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带动能力。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这一平台打造农业招商的“梧桐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三是搭建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实验平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实施改造中低产田,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沟、渠、路、桥、池综合配套,并推进农业科技,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训新农民,从而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土地规模化流转搭建了有效地平台,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做到实施一个项目,流转一片土地,建成一个园区,做大一个产业。
四是搭建开发机制创新平台,激发农业综合开发活力。让群众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处,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是顺利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和发挥项目效益的最大基础。一方面增强项目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实施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整治改造、桥涵闸站渠系建筑物配套等建设,让项目区群众切实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走上现代生产经营之路、提高收入,而且可以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项目区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等制度,完善项目评价机制,把群众作为评判主体,成立了以项目区群众代表、合作社社员为主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小组,对工程建设同步跟进,全程监督,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再次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工程完工后,积极探索将工程使用权移交给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植大户,让受益者、使用者参与工程维护管理,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护收益权,确保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五是搭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放大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作用,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方向,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养专业大户等参与园区建设,把项目区变成龙头企业原材料生产车间,将项目区农民转变成龙头企业产业工人,实现了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民的双赢,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大幅度增收。

【创新农村新能源建设机制】 创新农村新能源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和模式。以秸秆气化、联户供气、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整村搬迁、旧村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同步规划实施以户用沼气、联户供气(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同时,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发展有机肥,实现由“以气为主”向“肥气并举,以肥为主”转变,打造沼肥收集、有机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2013年发展户用沼气1000户、秸秆气化站2处,建设县级沼气服务站1处,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0处。
(孙军伟 马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