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站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1&rec=145&run=13

【概况】 马站镇位于沂水县城北35公里处,系临沂市的北大门,地处三市(临沂、潍坊、淄博)五县(沂水、沂源、临朐、诸城、安丘)中心,是全县建制最早的镇之一,也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全镇辖66个行政村,6.79万人,总面积133.1平方公里。2013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90万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97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增长14.1%。境内低山丘陵占70%,平原占30%,土壤有棕壤土、褐土、潮土三类,其中以棕壤土为主,宜栽植小麦、玉米、林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主要河流有沭河、马站河、响水河、金沟河等,建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0座。青(岛)莱(芜)、长(春)深(圳)两条高速及东(营)红(花埠)、泰(安)薛(家岛)两省道交汇于此。矿产资源主要有钛铁矿石、钾长石、磷石、花岗岩、云母、矿泉水等,钛铁矿总蓄量在2亿吨左右。
2013年,马站镇先后荣获山东省“百强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主题,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建基地、创品牌、促增收,形成了以黄烟、畜牧养殖、林果、桑蚕、棉花、蔬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格局。2013年,新发展果品面积146.7公顷;新增荒山绿化面积60公顷,其中工程造林40公顷,乡镇自造林20公顷;流转土地160公顷;发展黄烟286.7公顷,收购烟叶119万斤,实现税收290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3年生产粮食3.78万吨,其中小麦1.3万吨,玉米1.9万吨。经济作物以花生、蔬菜、黄烟、蚕桑为主,2013年种植花生1500公顷,产量0.612万吨,种植蔬菜482.4公顷,产量1.88万吨,种植黄烟422公顷,产量297.93万斤。
畜牧业以猪、羊、牛、家禽为主,2013年生猪饲养量达到4.5万头、羊3.1万只、肉鸡25.9万只、蛋鸡17万只、牛4700头、奶牛500头,有县级以上规模化养殖场25个。

【工商业 招商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拓宽思路,不断优化环境,全面实施攻坚计划,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果。2013年,成功引进工业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8亿元的德润化工项目、投资5亿元的药用玻璃瓶项目、投资1.8亿元的中慧饲料项目、投资1.2亿元的鑫瑞福机械项目。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壮大经济规模、促进财税增长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2013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4亿元,新上技改项目78个,其中重点技改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2900万元的圣达地毯新上威尔顿地毯织机项目、投资700万元的小辉塑业改造项目。大力扶持物流业发展,镇内有临沂市通和物流有限公司、沂水永坤物流有限公司、沂水万保物流有限公司3家物流公司,2013年实现税收600余万元。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和管理创新,相继培植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打造了煎饼、地毯、皮毛、服装纺织、板材生产、餐饮娱乐6大产业。2013年,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70余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000余家。

【财税 金融】 2013年财政总收入7340.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90万元,比上年增加28%。
至2013年末,镇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沂水农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3家银行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亿元。

【交通 邮电】 镇境内有青兰高速、长深高速、S227、S329等4条公路干线交汇,正在修建的青沂铁路纵贯南北。南距临沂机场140千米。马站镇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45班(次),日均容量1000余人(次)。
2013年末有邮政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580万元,其中计费17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1.7万份。
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8%;移动电话用户2.5万户,互联网用户10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00万元。

【文化 广电 旅游】 至2013年底,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6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4户,各类图书室66个,藏书6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机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78人,数字电视用户5300户,入户率达25%。
马站镇历史悠久,有多处古迹、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年代最早,迄今保留最完整的宏伟工程,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齐国为防御南方诸国而修建的军事巨防,全长600多公里,其中马站境内7公里,位于关顶村的穆陵关素有“齐国南大门”“天下第一关”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013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实施了关顶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始起步发展。

【教育 卫生 计生】 2013年,全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360人,专任教师55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2938人,专任教师1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1578人,专任教师146人,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至2013年底,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26所,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床位261张,固定资产总值2634.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1名,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68人。2013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7655万人(次)。
按照省市县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违法生育清理、违法怀孕流引产、节育手术落实、已婚育龄妇女进站查体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镇计划生育形势较往年进一步好转。2013年,全镇合法生育率95.19%,女性晚婚率为62.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1‰。

【政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以综治信访维稳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层基础,狠抓社会管理,为全镇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天网”工程。在12个重点单位安装摄像头20个,在66个行政村安装摄像头1541个,测定15处网络视频监控点与县公安局联网,实现监控全覆盖,监控系统视频图像信息全网共享。高标准建成“法制宣传一条街”和“法治广场”,在朱刘店等村制作了“社会治安基础建设深化年”活动宣传墙。

【社会保障】 2013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户74人,支出19万元,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长10%;医疗救助13人次,民政部门参加合作医疗74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95户4624人,支出556万元,比上年增长50%,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长1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社会福利费44万元,敬老院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5人。社会服务设施3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23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69万元,使2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2013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0304人,参保率达到100%。

【村镇建设】 围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化”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城镇规模优势,坚持城镇发展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施关顶“战国风情古村落”建设,结合旅游开发,新建古建筑21户、实施古建筑改貌34户、建成老年房12户。实施马站清坊文化商城建设,建设商贸楼70栋,完成道路路基及供水、供电、排水等设施配套,着力建设集休闲、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沂北商贸中心。实施东红公路建筑改貌提升,以欧式小镇的风格,通过增加装饰性构件,完成改貌127户、716间,统一了沿线建筑风格,提升了城镇档次。实施美化田园及绿化提升工程,主要对东红公路沿线及驻地入口等重点部位进行了绿化美化提升,通过奇石和不同种类的植被提升了绿化档次,采用长城城墙的样式建设文化墙,凸显了地域特色。实施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杨城社区东南规划建设小项目区1处,完成2条道路路基建设,全力打造中小规模项目落户平台,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力。实施黄家店子社区建设工程,拆迁70户,建成安置楼64栋,进一步拉大了镇区框架,提高了农村社区建设档次,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杨城社区老年公寓和社区小学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着力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清理了垃圾死角、私搭乱建、店外经营、不规范广告等,规范了辖区建设秩序,建立完善了“环卫保洁市场化、垃圾处理一体化、城管执法全覆盖”的管理模式。

【基层党建】 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目标。2013年,利用“周末大讲堂”、专家授课、外出参观等学习培训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培训50余期,约5000余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农民群众、“双富”学员2万余人9次)。严把党员发展程序关,促进党员队伍上水平。2013年全镇公推入党积极分子80名,发展党员41名,涉及22个党支部,解决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党支部11个。切实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镇有17个非公企业党支部,9个联合党支部,2个社会组织党支部。2013年,对17个非公企业建立了党建工作经费管理使用台账,实现了规范运作。投资50余万元打造了杨城社区党建示范点,高标准建成党建长廊和村史馆,成为党员教育的新阵地。此外,充分利用杨城社区现有硬件设施,与临沂电视台、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社区党旗红颂歌献给党”大型文艺演出。

【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四德工程”活动,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体生活质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镇建设文明生态示范村6个,农家书屋示范村10个,创造了和谐的群众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