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0&rec=66&run=13


  【概况】 沂水县农业领导小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村和农
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农口各单位,指导农业区划、能源工
作,了解掌握农情信息、科技推广、配合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2012年,内设综合科、人
事科、土地治理科4个职能科室,有工作人员13人;下设县农业资源区划管理办公室和县农村
能源办公室2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有9人、14人。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12年,沂水县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建
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总抓手,按照“一个中心、两大流域开发、三条经济带、四大功能区、五
个目标、六项重点”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
管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主导产业集中连片、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
、经营机制灵活、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明显的“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
代农业园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增长14%。完成规模化
流转土地1933公顷,培育林下经济、有机韭菜、苹果等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3处。完成造林面
积2969.4公顷,新发展林下经济733公顷、苗木花卉690.7公顷、精品果园1333公顷,森林覆
盖率达41.5%。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区)21处。发展烤烟面积3652公顷,实现烤
烟税收3641万元。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个、面积1867公顷,新获三品认证14宗、19个产
品。实施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08个村、9万人的吃水问题。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
池4000个。成功争创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 2012年,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共立项实施4个土地治理项
目、3个产业化经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750万元。实施过程中,积极创新工作措施,统筹谋
划发展布局,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上新台阶的牵头工程和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举措,以综合开发的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利
用,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助推农业向园区化、集约化、现代化、效益化转变,实现了“
开发一个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亮点,做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树立大开发理念,突破关键环节引领农业格局调整。2012年,沂水县确定了“一个题目
做文章、一个规划绘蓝图、一条主线做引领、一个难点求突破、一个牌子闯市场、一条底线
作保障”的农业发展“六个一”思路,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个大题目,统筹做好全
县农业的布局规划、功能规划,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园区建设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工作体系
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同志任指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指挥部,整合农业工作线的工作力量,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工作着力
点上,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撬动农业转调、推动农业科学发展的首要平台,整合政策资
源和资金资源,集中力量打优势仗,形成了“综合开发建一流园区,一流园区引领产业发展
,综合开发实现综合带动效益”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工作措施上,坚持做到“三集中”、
“三提高”,即:综合开发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发挥酵母作用;综合开
发建设的园区向重点功能区集中,形成建点(农业园区示范点)、串线(农业观光旅游线)
、连片(优质主导产业区)的建设格局;综合开发项目向现代农业业态集中,提高种养效益
和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坚持像规划工业园区一样规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高
规划标准;像配套工业园区一样配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高配套标准;像推进工业园区
建设一样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提高建设标准,2012年重点推进的13处现代农
业园区,全部是按照综合开发的思路和建设标准来实施的。通过这些措施,使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区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现代园艺、休闲观光“五位一体”的
崭新模式,达到了主导产业集聚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体制
机制创新试验区、旅游观光风景区“五区合一”的功能统一,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既赚钱又好看”的效果。
  树立整合发展理念,创新机制打造优质平台。全县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
(合作组织)主导、产业兴园”的投融资机制,根据“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档次。一是有效整合财政资金。
建立“规划共谋、项目共推、设施共建、服务共抓、荣誉共享”的建设机制,为项目园区建
设注入动能。2012年,沂城街道红旗山、上古村矮砧苹果园区,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省循
环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农业技术推广、县级现代农业园
区、项目乡镇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发展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区667公顷,成
功争创为国家级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二是培植合作社,提升项目区社会化服务水
平。积极牵线搭桥,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效益为纽带,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把项目区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变成龙头企业原材料的“生产车间
”,将农民转变成龙头企业的“产业工人”,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12年,沂
水金果果品专业合作社积极打造网上信息超市平台,为社员提供从苗木栽植、化肥农药供应
、产中技术指导到产后销售一条龙服务。至年底,该社有社员135户,在沂城街道项目区发展
果品基地800余亩,年产果品200多万公斤,远销北京、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且价格远远
高于市场价格,带动农民增收80余万元。
  树立群众主体理念,依靠群众打牢开发基础。一是树立项目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
实施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整治改造、桥涵闸站渠系建筑物配套等建设,让项目区群众切实认
识到,农业综合开发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走上现代生产经营之路、提高收入,而且可以改善生
产条件、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参与项目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项
目建设成效的标准。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等制度,完善项目评价机制,把群众作为评判主体,成立了以项目区群众代表、合作社社员
为主的工程质量社会监督小组,监督小组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全程监督,保障了工程建设
质量。三是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工程完工后,积极探索将工程使用权移交给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植大户,让受益者、使用者参与工程维护管理,明确所有权,放
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护收益权,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树立增收增效理念,彰显农发项目优势。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作用,按照“规
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组织化、规模
化、产业化为方向,全面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种养专业大户等参与园区建设,把项目区变成龙头企业原材料生产车间,将项目区农
民转变成龙头企业产业工人,实现了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民的双赢,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
大幅度增收。
  【创新农村新能源建设机制】 积极创新农村能源建设思路,以农村户用沼气和秸秆气化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旧村改造和村庄整体
搬迁,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带动,整体
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新发展“一池三改”示范户4000户、秸秆气
化站6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1处、沼气服务网点41处。
   (孙军伟 马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