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rec=75&run=13

【概况】沂水县丝绸公司主要经营蚕茧,兼营蚕具、蚕药、农药、化肥、
食用菌等。2005年设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蚕茧科4个科室,许家湖等12
个植桑乡镇设置蚕茧站或桑蚕生产指导站12个,2004年3月成立了华银丝业、
食用菌研究所两个独立经营单位。
2004年全县有桑园1280公顷,全年生产蚕茧130万公斤,收购鲜茧92万公
斤, 平均价格17. 79元/公斤, 蚕农售茧收入2313万元。2005年全县有桑园
1185公顷,全年生产蚕茧120万公斤,收购鲜茧85万公斤,平均价格21.66元/
公斤,蚕农售茧收入2600万元。

【科技兴蚕】一是桑园建设。随着农村土地延包政策的落实,农民不再
有成片的土地用来育苗和建桑园,主要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由丝绸公司宣
传发动,农民认识到建桑园能赚钱,即自觉、自愿地到当地茧站联系,由公
司帮助购进桑苗供农民建园。由于是农民自愿花钱买苗建园,虽然建园数量
不大,但建园质量较好,2004年全县建园11.3公顷,2005年全县建园34.7公
顷,成活率都在98%以上,每亩新建园由公司提供给建园户补贴100元。尤其
推广了“密植建园”及“桑桑间作”等快速丰产技术,新建园大多都能在三
年内丰产,有的当年建园当年丰产,蚕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发展大棚养蚕。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户一亩桑园的零星经
营模式不再适应,许多零星桑园经营户到外地打工,桑园逐渐集中到养蚕能
手和大户手中,“大户承包,大棚养蚕”的经营模式逐渐被蚕农所接受,尤
其2004年、2005年两年,蚕茧价格直线上升,蚕农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养
蚕不再作为副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至2005年底全县已有养蚕大棚1671
个。
三是科学管桑。桑树病虫害主要有桑瘿蚊、萎缩病、桑尺蠖、桑象虫、
桑瘿病等,尤其以桑瘿蚊、萎缩病对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严重。丝绸公司
的科技人员通过请专家指导和到外地学习,结合本地桑蚕生产的实际,通过
多次试验,先后出台了“两虫一病”(桑瘿蚊、桑象虫、萎缩病)防治办法,
“桑瘿蚊防治操作规程”、“开门药”、“白拳药”、“关门药”的用药品
种、方法及考核办法;“截枝留条”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有效地防治了萎缩
病,又提高了全年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对各阶段工作重点都以明白纸的形式
下发到养蚕户手中,为蚕农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科学养蚕。常见的蚕病有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危害严重的以
脓病、僵病为主,个别地方细菌性肠胃病危害也较严重。在防治上,由茧站
技术员根据蚕农订种量的多少和房屋的大小及上期蚕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
“以种带药”;蚕前消毒严格采取“五步”消毒法;专用消毒喷雾器的配备,
使蚕前消毒转向正规化;蚕期中除及时抓好蚕体蚕座消毒外,各类大、小蚕
网的推广,使分批提青适时及时,病弱小蚕的淘汰不再流于形式,杜绝了蚕
座污染;蚕用换气扇和蚕用大棚加温地火龙的推广,大大改善了蚕室(大棚)
内的小气候,提高了夏茧的产量和质量;克毒灵和病毒治的应用,有效的控
制了病毒病的蔓延;福尔马林草木灰和防消散石灰粉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杜
绝了僵病的发生;2004年全县全部采取蚕种集体补催青,提高了蚕种一日孵
化率,使蚁体强健,抗病力强;蚕用登簇剂,方格簇自动上簇法,使熟蚕上
簇更加省工省力,达到适熟上簇,减少游蚕和双宫茧,提高结茧率,大大减
少了大棚养蚕手工上簇劳动强度大及人为造成的下脚茧多,提高了蚕茧的产
量和质量;“三季蚕”的推广使养蚕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组建贸工农一体的桑蚕产业化经营格局】为实现县域内贸工农一体的
桑蚕产业化经营格局,形成“公司+工厂+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早在2001年底,丝绸公司即组织有关人员到江苏等地学习桑蚕生产合作社先
进经验。当时由于桑蚕生产一直处于低潮,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合作
社一直没有成立起来。到2003年底,全县各类合作社相继成立,桑蚕生产的
形势逐渐好转,在县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丝绸公司拟定了桑蚕生
产合作社章程,通过宣传发动,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互惠互利、合
同交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蚕农写出入社申请。2004年5月,在
高桥镇召开了全县第一个桑蚕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暨观摩会,通过了桑蚕生
产合作社章程,成立了高桥镇桑蚕生产合作社。随后在全县有茧站或指导站
的其它11个乡镇相继成立了桑蚕生产合作社11个,各养蚕村成立合作分社156
个,有12000余户蚕农加入了合作社,蚕农有了自己的组织。同时,按照“农
工结合,工业带动”的桑蚕产业化发展思路,丝绸公司于2004年成立了县域
内的龙头企业沂水华银丝业,县域内干茧原料供应自己的缫丝工业,财政税
收和利润空间加大,在市场销路好的时候增加生产投入,支持发展桑蚕生产,
提高蚕农收入,市场行情处于低潮时,以工业反哺农业,保护桑树资源,形
成了县域内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人才培养】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6名,其中中高级农艺师37名,依
托桑蚕生产合作社,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积极搞好产前、
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公司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对合作社技术员,合作分社
社长、社员根据不同季节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层层举办培训班和技术讲
座200余起。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分别进行岗前培训,定岗定薪,竞争上岗,
优化组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公司每年都派出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参加丝检所等举办的学习班,凡
验级员、收烘员全部持证上岗,为合作社正常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以“奉献丝绸,富余员工”为宗旨,形成了“关
怀、 公平、 忠诚、责任”的丝绸核心价值观。每个茧站都配备了电视机、
VCD机和微机及乒乓球台、篮球架等,既方便了学习和宣传,又丰富了职工
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公司机关设置了老干部活动室,每
年元旦都举行一次“员工共建”文化活动,联络了感情,鼓舞了士气,丝绸
人讲团结、能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精神逐渐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马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