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rec=27&run=13

【概况】老干部局是县委主管全县离休干部工作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能
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离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或
参与制定全县离休干部工作的具体政策规定,检查、督促、协调各乡镇、县
直部门和单位落实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指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做好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和组织离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工作,搞好调查
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关全县离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
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和请示工作,指导县干休所和县老年体协办公室、老年
大学办公室的工作。2005年先后被授予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省老年大学
示范校、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老干部工作“三个亮点”建设先进单
位和全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市文明委分别表彰为2005年度省级文明
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2005年,老干部局设办公室、服务科2个科室和老年体
协办公室、老年大学办公室、干休所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共有工作人员15
人,其中党员14人。

【离休干部政治待遇落实】一是建立老干部政治学习日制度。坚持政治
学习,注意用科学理论武装老干部头脑。2005年4月,在全市率先成立老干部
党校,4月27日,临沂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刘晓陪同连承敏市长到沂水老干
部乐园检查指导工作,对老干部党校成立和全县老干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坚持老干部情况通报制度。在定期向担任过副县级实职以上老干部通报
情况的同时,进一步把通报范围向一般离退休老干部延顺,向部门和乡镇老
干部延顺。三是加强离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全
县党建工作整体规划,下发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及离退休干部党员考评办
法》,对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进行考评。

【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一是解决2002年以前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
费(以下简称“两费”)遗留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04—2005年,
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88.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3.7万元,采取直接将资金
发放到老干部手中的办法,兑付2002年以前拖欠“两费”及纳入社会统筹前
的护理费、一次性抚恤等费用297万元。二是出台县属企业离休干部与党政
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拉平方案。由组织、老干、人事、劳保四部门联合研究
下发《关于县属企业离休干部与党政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拉平工作的会议纪
要》,将尚未达到党政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平均工资的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
拉平到党政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的平均值,使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得到进
一步提高。三是协调县医院,每年对全县离休干部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建立
老干部健康档案。四是全县764名离休干部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实
行医疗保险制度,离休费按月足额社会化发放,医疗费按规定据实报销。

【老年文体活动开展】2004—2005年,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老
年人文化生活。 2004年1月, 成立老年书画研究会。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县庆
“七·一”楹联创作书画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图片展,老年门
球、太极拳、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参加省“九阳豆浆机杯”中老年书画大赛,
获优秀组织奖,10名同志分获金奖、银奖和铜奖;全市第十九届“长寿杯”
老年人门球赛获第5名;全市第五届“发电杯”老年人台球赛获二等奖;全
市老年人乒乓球比赛获第1名。2004年6月,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现场会议在
沂水县召开,2005年8月省委老干部局在沂水召开了全省老年大学书画研讨会。
2005年9月14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刘晓为全县离休干部发放了纪念抗日战
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自2002年以来,在全县老干部及各单位、乡镇中开展
老有所为“长青奖”争创活动。2005年“九·九”老人节期间,对“长青奖”
争创活动中涌现出的20个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14名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和
26名“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名健康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表彰。

【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老年大学开设书法、国画、卫生保健、诗词、文
艺、摄影、拳剑、音乐、舞蹈等班级,在校学员不断增加,2005年达1249人。
老年艺术团边学习,边结合县情编排节目,深入乡镇村巡回演出。2004年2月,
老年艺术团参加市“喜来居杯”第四届民间秧歌会获金龙奖,2004年9月在全
省老干部文艺汇演活动中,获创作表演二等奖。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筹资50余万元,建设850平方米的活动楼1座,
建2处地掷球场;投资5万元,建凉亭一座,连廊60米。2005年,投资10万元,
建设两处羽毛球塑胶场地和两处乒乓球塑胶场地,率先在全市老干部系统实
现场地塑胶化;投资3万元,为老干部改建浴室,安装了太阳能。适时对老
干部乐园活动场所进行硬化、绿化和美化建设,活动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
断增强。
(袁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