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纺织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4&rec=10&run=13

县内纺织工业主要有棉纺织业、丝纺织业、麻纺织业、毛纺织业和针织业。1993年,
纺织企业共212家。其中乡及乡以上18家,完成工业产值11403.2万元。
棉纺织境内产棉,民间纺织的历史悠久。至民国初年,民间一直沿用木制手摇纺
线车和小杠子织布机,自纺自织,布质粗,工效低。1942年7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
府发放贷款99万元。11月,滨海纺织局亦发放贷款,扶持群众购买纺车、织布机,发
展纺织,支援前线。是年,全县织布机达500余架,仅臧家庄子村就有纺车100余辆,
织布机10余架。是年,隶属滨海专署的华祥染织厂在筵宾村成立。1944年,全县有大
织布机487架,小织布机753架。1945年2月,滨海专署工商局在县内创办裕民纺织厂
,有职工30人,大织布机10台。8月,该厂与华祥染织厂合并,职工近百人,有织布
机50架,毛巾机8台,织毯机1台。战时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既支援了军队,又促进了
县内群众纺织业的发展。1954年后,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加之大中城市纺织业
的发展,县内除少数与供销社签订合同织布外,土织布逐渐减少。1984年后,县内逐
渐出现较现代化的棉纺企业。1988年,共有棉纺企业6家,年产值2061万元。1993年
,全县乡及乡以上棉纺织企业12家,年产值7547.4万元,占纺织业总产值的66.2%。
产品主要有棉纱、棉布、帆布、线带等。
缫丝与丝织解放前,缫丝业多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50年代初,县内经营缫丝者
有百余户。1957年,国家对蚕茧实行派购,私营缫丝坊歇业。70年代后期,恢复缫丝
生产。1979年,建筵宾丝织厂,主要生产丝绸布。80年代,县内有相邸、岭泉、筵宾
、大店等4处社(乡、镇)办缫丝厂,年加工约20吨。1992年,山东省丝绸公司为鼓励
莒南县发展蚕茧生产,在县城北部建一小型缫丝厂,有缫机、复摇机、剥茧机、选茧
机、汰头机和锅炉等设备,年生产能力56吨。1993年,全县有缫丝厂5家,完成工业
产值2110万元,利税180万元;有丝织厂2家,完成工业产值200余万元。
麻纺织1983年,莒南县电子管厂产品滞销,县人民政府投资30.2万元,将电子管
厂改建为苎麻纺织厂。1984年5月,试产苎麻条成功。是年,官坊乡孟家黄庄村苎麻
厂建成投产,称莒南县第二苎麻厂。1985年,县苎麻纺织厂迁往县城北洪石路中段。
两处苎麻厂产品均为苎麻条、苎麻落棉及大麻等。1987年,县苎麻厂投资992万元,
购置苎麻细纱锭5000枚,织布机100台。1991年8月,又投资300万元,新建气流纺纱
车间。是年,第二苎麻厂亦扩大规模,职工增至1330人,年产值1838万元。此后,苎
麻纺织企业日渐衰落。至1993年,第二苎麻厂破产,县苎麻厂因严重亏损,实行切块
租赁经营。
毛纺织1986年,道口乡投资300万元建成莒南县毛纺厂,占地面积6074平方米,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工业用毛线、地毯用毛线等。1993年,全县毛纺织业
仅此一家,有职工278人,年生产能力2500吨,完成产值250万元。
针织1982年,大店针织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各式羊毛衫、弹力袜等产品。198
3年,莒南县毛巾厂建成,主要生产毛巾被和沙发巾。之后,陡山乡狮子口村针织厂
、文疃针织厂投产运营。1993年,全县共有针织厂7家。其中乡及乡以上针织厂4家,
年产值11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