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井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3&rec=64&run=13

1958年前,人工开挖的水井有土井和砌石井两种。土井在平原区凭借沟边、河崖
挖土井蓄水,井壁不加衬砌,用戽斗等提水浇园或供人畜饮用;砌石井多在村头或村
内用块石或砖修砌井壁,井深一般3~5米,口径1米左右,用桶或轳辘提水。1958年
后,依靠集体力量打机井、大口井、隧洞井。至1993年底,全县共有机井、大口井和
隧洞井1751眼,其中大口井、隧洞井1221眼,已配套813眼,装机858台,1.19万千瓦
,机井530眼,有效灌溉面积13.31万亩,占全县灌溉面积的20%,由于资金不足,配
套井仅占45%左右。至1993年,有些井年久淤积而废,有的管理不善,失修、老化、
破损,实际利用率仅有30%左右。
机井始建于1958年。利用人力冲击钻打成。由于井壁衬砌材料缺乏,用砖或柳条
代替,不耐用,被淘汰。1965年,县水利局派技术员到临沂学习物理勘探定井技术,
利用大锅锥人工操作打井。先在板泉区的寨子村、大白常村沿河平原试打机井4眼,
井深10~14米。井内含水层装衬混凝土滤水管,上部装混凝土管,管口内径0.5米,
混凝土滤水管外周用棕皮捆扎,外填砾石、沙,形成滤水层,单井出水每小时100立
方米左右。
大口井多建在河边,井底临河侧铺设滤水管至河床下,起引流作用,群众称“卧
倒井”。1965年秋,板泉区土龙头村打成全县第一眼丘陵区大口井,井口直径20米,
井深7米。1974年,路镇公社大埠南村先后打成8眼大口井,一般年份蓄水2万立方米
左右,全村40%的耕地实现井灌。1977年,壮岗公社在赶牛山下的龙王河左岸建成1眼
圆形大口井,上口直径100米,井深5米,蓄水1.8万立方米。1989年秋冬,团林乡李
家桑园村投资20万元,投工2400个,建成一座长213米,宽65米,深5米,容水5.5万
立方米的“平湖大井”,建起机灌站,修地下管道1000米,扬程43米,使1800亩土地
20天之内普浇3遍。
隧洞井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小水库或塘坝为水源,在库塘兴利水位以下,打成输
水隧洞,凿断含水层,砌成竖井,井、库互补水源。二是井与井串联,互补水源,先
打竖井,井底凿通输水隧洞,形成多井串联,井、洞共泉蓄,配上机泵,灵活灌溉。
水的利用率达80%以上。1978年,许口公社根据丘陵地形特点,打隧洞井17处(总长5
632米),砌竖井53眼,当年浇地72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