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3&rec=44&run=13

莒南人民治水历史悠久。据《水经注》载:“(浔河)旧·(·:古代拦河的堤坝。)以
溉渚田……,浔水又西南流入沭。”《重修莒志》记:“(浔河)至大店镇北,汇为铃
铛口,昔曾于是设闸运粮,治渠溉田。”晚清至1940年,由于战乱,水利建设无人过
问,河堤毁坏不堪,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旱灾害交替发生,劳动人民苦不堪言

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设经济建设科,兼管水利。1944年春,
石泉湖村建起全县第一座小水库--石泉湖水库,被称为“山东水库之母”。1950年4
月,由建设科分出水利科,11月设水利局。莒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集体
力量,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莒南县水利事业的发展,经历
了4个阶段。
1949—1956年,对沭河、鸡龙河、浔河等较大河流进行培堤加固,开挖鲁沟河,
对西部涝洼农田进行挖沟排涝。
1957—1965年,修建水库,进行灌溉工程建设。建成1座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
和114座小型水库。
1971—1978年,以挖掘地下水源为重点,继续扩大灌区工程建设。
1979—1993年,以水利工程维修加固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为重点,对全县大、
中、小型水库防洪能力进行校核,排查出以陡山水库为重点的24座病险水库,并进行
除险加固。1988年,莒南县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黄淮海农业开发
项目县。十字路、大店、筵宾、岭泉、道口、刘家庄、板泉、相邸、坊前等乡镇按照
开发计划先后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0年,为解决县城供水不足,兴建调陡(陡
山水库)济石(石泉湖水库)调水工程。
至1993年,全县先后建起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218座,塘坝18
62座。总蓄水量5.6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3亿立方米。打机井、大口井1751眼,修
建机电扬水站438处。开发万亩以上灌区8处。开挖干渠总长550.66公里,支渠总长7
38.51公里。人工开挖河道1条,长16.5公里,改移河道86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3.
9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9%,其中保浇面积41.03万亩。累计投资达10890万
元,投工日21115万个,其中国家投资7856.25万元,累计完成土、石、混凝土22019
万立方米,使用水泥126400吨,钢材1915吨,炸药3583吨,木材2300立方米。初步形
成了蓄水、防洪、排涝、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体系。莒南县水利建设
成果于1974年、1975年分别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广州春季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1
988年,莒南县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水利工作先进县”称号,1990年被山东省政府授
予“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称号,1991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鲁水杯”金杯
,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鲁水杯”银杯,199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水利建设先
进县”称号。
水利事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出现过某些失误和偏差。如50年代后期所建大、中型
蓄水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加之受“大跃进”的影响,施工求快,工程质量不高。1
960年,陡山水库大坝迎水面滑坡。1974年,虎园水库西坝背水面滑坡。1980年后,
在农村经济体制新旧交替阶段,灌溉渠道、建筑物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有的被毁坏
,造成水浇面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