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3&rec=20&run=13

花生公元十六世纪传入,品种为小花生。光绪年间,传入大花生,很快成为境内主要
花生品种。1936年,境内播种面积22.5万亩,亩产158斤。1949年,播种面积27.3万
亩,亩产145斤,有大铺秧、大站秧、小麻叶等品种。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引进伏花
生、文登大粒墩、蓬莱一窝猴、白沙1016、白沙171、花11、花103、徐系1号、68-4
、临花2号、花28、花37、花39、73-43、海花1号、双纪2号、鲁花9号等新品种,面
积扩大到35万亩以上,亩产量逐步提高。1956年,播种面积40.2万亩,居全国县级花
生播种面积首位,平均亩产107.75公斤。1961年,团林公社安前村在丘陵地整“鏊面
形”小畹种植花生,增强了花生抗旱、抗涝能力,产量比平种提高10%左右,其种植
经验在全省推广。1971年,开始推行起垄种植法,比小畹种植增产15%左右。1978年
,莒南县被山东省政府列为花生生产基地县,1984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花生商品
基地县。1984—1986年,完成临沂地区科委下达的“夏花生技术开发”试验任务和国
家农牧渔业部下达的“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开发”试验任务。1985—1987年,完成省农
业厅下达的“小麦-夏花生两熟制”试验任务。1985年,中共莒南县委、县政府决定
建设“以花生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987—1989年,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协助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花生研究所在坊前、岭泉、石莲子、坪上等地进行小麦-夏花生
两熟制开发试验,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协作)。1989年,全县用地膜覆盖栽培23万亩
花生,平均亩产313.95公斤,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是年,莒南县
被列为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四位。1993年全县播种花生面积39万亩,其中地膜覆盖
面积37万亩,平均亩产318公斤,总产12402万公斤。
棉花解放前,境内种植较少。1936年,播种面积734亩,平均亩产14斤(皮棉,下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莒南县贯彻中央“生产自给”的方针,年播种面积扩大到3万亩以上。1949年后,播
种面积逐渐减少,引种了斯字棉5A、岱字棉15号、鲁棉1号、中棉10号等新品种。60
—70年代,国家重视棉花生产,各生产大队都建立种棉专业队,每生产队都配备种棉
技术员。1993年播种面积114亩,亩产57公斤。
烟草境内种植历史悠久。新中国建立前,以种土烟为主。1936年,境内烟草面积
991亩,单产50斤,总产4.96万斤。新中国建立后至70年代中期,烟草种植仍以土烟
为主,多为农民自种自用。1975年,路镇、岭泉、板泉、许口、大店、筵宾6个公社
首次引种黄烟200亩,平均亩产75公斤。1976年,从诸城聘请黄烟技术员指导黄烟生
产,面积扩大到1.53万亩,平均亩产158.5公斤。之后,黄烟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亩左
右,以东部丘陵地区为多,亩产150公斤,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93年种植
面积31488亩,总产441.37万公斤。
麻类主要品种有大麻、苘麻、红麻等,历年种植面积不大。1949年,播种面积1
900亩,亩产105斤。新中国成立后,麻类年播面积一直在2000亩左右。60年代后,以
种植红麻、苘麻为多,亩产70公斤左右。1985年,引种苎麻成功。1993年播种麻类面
积15亩,亩产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