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长老演绎战棋——“拿王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6&rec=8&run=13

在马亓山,有一棋盘阵,该阵由数块硕大无比的巨石堆叠而成,在巨石缝隙
之中有一平台,平台上有一棋盘,该棋名曰“拿王伦”。这种棋在莒南一带民间
曾广为流传,民间老幼都可下,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家庭院落,随便在地上画上
棋盘,随意找上任意两物,或石子瓦片或庄稼籽粒可作为一种大子和一种小子,
即可摆下战场,杀上几盘。下棋的设备虽然简陋,但棋艺却奥妙无穷,棋中24颗
小子,迎战一颗大子。涉及到调兵遣将,摆兵布阵,审时度势,预测战局,稍一
疏忽,或陷于重重包围之中,或损兵折将,一败涂地。这棋是自古留传下来的,
一代传给一代,后人只知下棋,但棋的来历却鲜为人知。笔者就这一民俗进行了
一番考证,才发现这一游戏中包含着国家大事,蕴藏着封建王朝里面的尖锐斗争,
体现着广大人民百姓精忠报国,反对投降的爱国热情。棋的发明者就是卧佛寺的
爱国僧伽,其意义非同小可。
既然名曰“拿王伦”,首先应该弄清王伦是何许人也。一提起王伦,只要是
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自然会联想到胡诠写下的历史名篇《戊午上高宗封事》。
这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开篇第一句就是:“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
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
齿唾骂。”文中的宰相就是指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桧。原来王伦与秦桧是同
朝之奸臣,一丘之貉。
王伦,字正道,山东莘县人。出身破落的官僚家庭,行为鄙薄不端,屡作无
赖犯法之事。北宋末年,金人陷汴京,宋钦宗封他为兵部侍郎。南宋高宗绍兴初,
多次派他出使金朝议和。绍兴七年(1137年),金人废伪齐皇帝刘豫,引诱南宋向
金投降,宋高宗赵构苟且偷安,违反民意,派卖国贼秦桧主持议和。绍兴八年,
金人以“诏谕江南”为名派使臣到宋,同王伦谈判,明目张胆地把宋作为藩属臣
下看待,要宋高宗拜接“国书”。王伦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与秦桧、孙近串通
一气,行卖国求荣之道。当时朝野震骇,群情激愤,于是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
诠以大无畏的精神写了这篇“封事”。文中极言不可对金人屈膝,痛斥秦桧、王
伦、孙近等投降卖国、甘心事仇的罪恶,揭露他们对内榨取人民膏血,偷安享乐,
对外屈辱求和,认贼作父的可耻行径,主张坚决抗敌,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了国家的存亡,胡诠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在文中尖锐地指出:“今内
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
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不然,臣有赴东海
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胡诠的上疏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遭贬,被流配到广西、广东,交地方官监
管。在王伦的蛊惑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了屈辱的和约,向金割
地、纳贡、称臣。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卧佛寺长老寂海、寂慧及其众僧
侣对此也是愤愤不平,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在胸中升起,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寂海
法师召集全寺僧众,宣读了胡诠上高宗封事的全文。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吾众虽然超凡脱俗,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吾等虽不能参与朝中的政事,
虽不能在战场杀敌报国,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佛家之力,唤起民众,使民众觉醒,
向邪恶势力作斗争,尽我们扶正压邪的微薄之力。”众僧齐呼:“法师言之有理,
吾等愿效犬马之劳。”
随后,寂海、寂慧二位长老商议,认为可就当朝之事,演绎一种棋艺,通过
寺内众僧传播到民间,以此来觉悟民众。于是,他们就坐下来悉心研讨棋路。他
们先按金、木、水、火、土和东、西、南、北、中布下五纵五横的正方形棋盘,
再加上左、右各三条斜线,示为天圆地方的中原大地。设一大子,示为王伦。王
伦为朝廷要员,因此,大子在棋盘内可任意选择位置,可沿各线任意行走;设小
子24枚,每6枚为一组,分布在棋盘内小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示为全国各地民众,
小子可聚可散,活动意向为对大子形成包围之势。大子只要有跃过小子的棋路,
每跃一次即可吃掉一枚小子。小子不能吃大子,只有把大子围得无路可走,大子
一方可向小子一方提出在棋盘之外设寺庙,寺庙可设大寺庙和小寺庙,表面上寺
庙作为大子走投无路的避难之所,实为引诱大子进寺庙达到最后围而擒之的目的。
含蓄之意为王伦在当朝为官,在社会上他可以依势压人,但到了寺庙中,寺庙是
脱离红尘的一方净土,官职在这里已无效力,待把他逼进寺庙中,方可擒拿。大
寺庙的活动余地大,如果大子要大寺庙,小子方就可以再添子4枚。双方对弈中,
大子虽可以横冲直撞,杀戳小子,但如果被小子团团围住,无路可走,躲进寺庙,
就有被擒拿的可能;小子虽然多,但如果布阵不当,给大子留有出路,任由大子
冲杀,小子伤至半数,即失去对大子的围困能力,最后导致被大子杀绝而失败。
该棋演绎成功后,就起名为“拿王伦”。二位法师一一传给寺里众僧,一时寺内
上下“拿王伦”成风,寺前、寺后、山坡、树下到处是一片“拿王伦”的声音。
这种棋很快就传到民间,民间也是无处不在“拿王伦”。人们在下棋的过程中,
报国之心、憎奸之恨得以充分地表达。
时间流逝如水,转眼又是几十年。一日,红袄军首领杨妙真到卧佛寺拜佛,
见寺内僧众都在下棋。杨妙真立于一旁仔细观看,发现棋法奥妙无穷,便向寺内
长老请教,普济将棋法的演绎过程详细地告诉杨妙真。妙真听罢拍手称妙,说:
“此棋正解我心头之恨,我要把此棋带回马亓山,让将士们都学会该棋,一方面
可以研讨阵法,更重要的是鼓舞将士的抗金志气。”普济法师将棋艺一一传授给
她,并将胡诠“上高宗封事”的全文也交给妙真。妙真读罢全文感到文章义正辞
严,议论中肯,文笔犀利,是一篇难得的抗金教材。回马亓山后,她在山寨正殿
左前方设一棋盘阵,棋盘阵由数块巨石组成,进出道路迂回曲折,内置一石板,
石板上刻一棋盘,棋盘外的巨石上刻制上胡诠的“封事”全文。每日清晨,妙真
集合全体将士在棋盘阵前吟诵“封事”,然后与众首领进阵对弈。因此,红袄军
将士无一不会下“拿王伦”,无人不晓胡诠的“封事”。马亓山上至今棋盘阵和
棋盘犹在,后人也经常在此杀上几盘,再读“封事”,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李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