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6&rec=39&run=13

一、春节
俗叫“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目。通常从腊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打扫庭院

,大人小孩都不许说不吉利话。官家于腊月二十三日,民家于二十四日晚祭灶君,谓

之辞灶,供以“糖瓜”(一种很粘的麦芽糖)、炒花生,烧香,焚纸钱,全家人磕头祈

祷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保佑一家平安。除夕前均上坟祭祖,谓之上

年坟。除夕,俗称“年除日”,早起到大门口“接灶”,下午家家贴对联和门笺,东

部乡村将对联白头朝下而不贴门笺,西部乡村则将白头朝上。院内设天地棚子,晚上

全家聚餐,曰“吃年饭”。除夕通宵守岁,一家人团聚包水饺和汤圆,半夜子时零点

各家燃放爆竹,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初一日五更,各家各户在院内或天地神棚内摆好供品、焚香烧纸、放鞭,谓

之发纸,发纸后吃饺子。晚辈到各家给长辈拜年,行叩头礼,长辈分给晚辈叩头钱。

街头巷口,人们相见互致问候和祝福。正月初二,出嫁的妇女大多偕同丈夫、孩子回

娘家看望父母。初五日有吃炸糕、扫院子的习俗。正月初七为“人日节”,早晨烧最

后一次年香,然后拆天地棚子,至此,算是过完了年。春节期间有的村庄组织演戏或

玩龙灯、旱船。有的村请戏班子唱戏。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晚上有吃汤圆和送灯的习俗,家家蒸面灯,按家人出

生月份,在面灯上做鼻(几月捏几个鼻)。按家中人的属相和出生月份分别送给面灯(

为其本命灯),邻居之间亦可互相赠送。已故祖先的灯,送到祖先的坟前。各家门前

皆悬挂各式灯笼。如果这晚无风,灯火旺,则兆示当年丰收。儿童玩各种小玩具,放

烟花爆竹,名曰十五货,有滴滴金、手花炮、爆竹、竹蛇、竹哨等。
三、二月二
俗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天清晨家家以草木灰围墙,在场园及院子内

围成圆圈曰“打灰囤子”,内放些杂粮。还有敲打簸箕和门框的习俗,谓“打簸箕,

敲门框金银财宝往家扛”。早饭吃面条、炒黄豆和米花,俗谓“炒虫子”。上午到田

野“试犁”。
四、清明节
家家户户门旁插柳条及松柏枝。前一天为寒食节,历来于这天给祖坟添土,上坟

祭祖。清明节青年男女有郊游的习俗,谓“踏青”。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家家包粽子,门旁插艾条,给儿童戴绣

有五毒(虎、蛇、蝎、蟾、蜈蚣)的兜肚。日出前有采百草治百病的传统。旧时,男女

老幼都戴香荷包,儿童在颈部、手腕、脚脖、手指上系上五色线,有消灾和享荣华富

贵之意。
六、七月七
名为乞巧节,是晚,少女对月引线穿针,以穿入者为巧,谓向天仙织女乞巧。传

说半夜人静时于葫芦架下放一铜盆清水,可以照见牛郎织女的影子,可听到天上牛郎

织女的悄悄话。
七、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各家以此日为上坟祭祖的节目。解放

前,农村有请“道人”诵经念佛,超渡亡魂,或“还愿”消灾的习俗。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花好月圆,象征家人团圆。外出之人都尽量回家与家人

团聚,赏月,吃月饼,享受天伦之乐。俗谓“八月十五小过年”,至亲好友,互赠月

饼。中秋节的活动主要在晚上,家家备月饼、水果、酒菜团聚赏月。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仅文人及富有人家有些活动,一般农

民忙于秋收秋种,无节日气氛。
十、冬闲节
“冬至”日称冬闲节,也叫“过冬日”。俗于是日上坟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