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澄卧佛山弘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6&rec=3&run=13

莒南天然卧佛奇观引起了全国佛教界、史学界、新闻界、旅游界的极大兴趣,
围绕千年古刹——卧佛寺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发掘,使这一地域的佛教文化史得
到了富有价值的延伸,由原来的支离破碎到系统有序;由原来的口碑相传到历史
佐证;由原来的自然风光到人文内涵,这是一个质的跨越。笔者就莒南一带佛教
的传入,进行了一番探讨,草就其文,供各界专家参考。
莒南一带的佛教传入是在东晋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皇帝易位频繁,但历代皇
帝对佛教都很崇拜,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当时著名的僧人当推佛图澄。他是一
位传奇式的人物,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就面见皇帝,以其高深的方术造
诣,赢得了怀帝的信任。到东晋元帝太兴二年,他又取得了后赵石勒政权的推崇。
由于石勒、石虎的倡导,后赵境域内佛教大为盛行,大江南北,以至天竺、康居
各地的僧侣多来求学,弟子中以道安、法雅、法汰、法和最为有名。佛图澄在后
赵朝廷中倍受拥戴,他经常参议军政大事,被尊称为“大和尚”。他以佛教内容
劝石勒、石虎施行“德化”、“不杀”、“不为暴虐、不害无辜”,并大力向民
间传播佛教。在其影响下,石氏政权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并使佛图澄游历后
赵所属各州郡。 这一时期共建寺893所,当时后赵所辖共为十州,平均每州达八
至九所。从其授业弟子甚多,经常在佛图澄身边的就有数百,先后共收弟子达万
人。
后赵时期,莒南一带属后赵徐州东莞郡,东临黄海,南近淮河,地理位置十
分重要,是后赵与东晋的临界处。利用佛图澄的佛法力量,教化这一方百姓,是
后赵政权巩固其势力的得力措施。 佛图澄的名徒竺法汰就是东莞人。 咸和五年
(330年),石勒称帝,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辖司、冀、青、徐、并、雍、洛、
豫、朔、秦共十个州。晋咸和七年(332年) ,佛图澄乘雕辇,率弟子数十人前呼
后拥,自青州往徐州进发。途中,至向国故城,佛图澄佛心涌动,便令随从驻城
弘法。第二天,他便来到莒之南部,登上望海楼山,举目远眺,只见望海楼正南
瑞气升腾,佛光环绕;再细看去,那群山之中,仰卧着一尊大佛,慈眉善目,维
妙维肖。佛图澄大为震惊,随即下山,又从东、西、南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
察,经过几天的艰苦奔波,终于在莲花山西麓发现了观佛的最佳位置。北眺大佛,
只见大佛头枕西南,脚朝东北,四肢分明,五官清晰。佛图澄及众弟子惊叹不已,
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之后,便决定在此布道场弘法。道场就设在卧佛山前。他召
集当地乡老,出示了当朝皇帝的手谕。他对众人讲:“此山是座佛山,此地与佛
有缘,有佛山的灵气,能保佑一方平安。”他劝大家尊佛、爱佛、信佛、弘佛,
只有信仰佛法,才能得到灵气的保佑,得到佛祖的超度。这时的佛图澄已度百岁
华诞,号称“百岁寿佛”,但在山路上仍健步如飞,诵经气壮声圆,众人无不为
之倾倒。在佛图澄的度化下,民众中有数百人信佛,经众信徒推举,佛图澄测试,
法本、法正、法长等3人正式被收为弟子,由他们在此地募捐建寺。
佛图澄临行时, 将3位弟子叫至跟前,面授禅机:“此地乃佛家圣地,日后
必定扬名四海,80年后自有高僧前来住持,四百年后将另有高僧为寺正址,千年
后将遇劫难,或福或祸,是天数演定,不可造次。1600年后,佛祖将再现佛法威
力,你等务要恪守教规,静心修身,教化黎民,忠于社稷,名业将垂青史,后人
自然记之。”
自此,卧佛山一带佛教盛行,人天相处和谐,国泰民安,逐渐发展为齐鲁佛
教文化中心。
李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