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农业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62&run=13

局 长 孙安平
副 局 长 孙承任 郭公利 庄惠民
丁明良 郭秀章(女)
党组书记 孙安平

1994年1月—1999年1月历任领导成员

副 局 长 尹 罡 (1993.3—1995.6)

[孙安平简介] 孙安平,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自1994年任
莒南县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以来,积极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先后承担并组
织实施县级以上农业科技开发、丰收计划项目56项,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8项,
使全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
40%以上, 实现花生单产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总产居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二
位。完成了由省科委下达的目前处国内领先水平的《小麦夏谷一体化亩产吨粮与
配套技术研究》课题,实现小麦夏谷合计亩产1023.5公斤,创出夏直播花生面积、
单产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使莒南县粮油、果品、茶叶、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农村
能源、种子等项工作都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首次引进由中国农科院承
担的国家“863” 高科技攻关项目--抗虫棉、水稻新品种--日本糯、小麦新品种
莱农8834等新技术、新品种60多项,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组织实施种子产业化
工程,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率先在全市建起第一处秸秆气化
工程,并成为全省的样板。在临沂市第四届、第五届优质果品评优中,共获奖牌
60枚,列全市各县区之首。首次实现了沂蒙山区果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跨入全
国果品生产百强县行列。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莒南县茶叶获得两金三银
的成绩,是全省该项金银牌总数的一半。在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李家桑园
村的“绣针河”牌松针茶被评为名牌产品,是临沂市获得该项目中唯一的一个名
牌产品。共发展中外合资企业三个,其中同泰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县最大的花
生生产龙头企业。莒南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大县、
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全国平衡配套施
肥示范县和全省苹果、茶叶生产重点县,连续保持了全国油料、果品生产百强县
地位,1 996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
孙安平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年被评为省、市农业
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农业厅给予记二等功奖励,1998年当
选为临沂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概况] 莒南县农业局为正科级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农村基本政策及农业法律
法规的贯彻落实,主管农业产业的长、短期规划、计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农村
经济经营管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果茶技术
推广, 农村成人教育及农业科技宣传与培训, 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环境保护及
“绿色食品”标准的认证开发等工作。下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审计科、
业务科5个行政科室, 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茶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广播电视
学校、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心、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5个副局级事业单位和农业
环境保护监测站、种子站、良种繁育场、花生原种场4个股级站(场) ,有国有企
业莒南县花生食品厂和中外合资企业莒南同泰食品有限公司、莒南美食食品有限
公司和莒南益清食品有限公司。 现有干部职工466人,其中行政机关人员20人,
农业科技人员199人,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45人,初级职称的
143人。
1994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
委、县政府发展农业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这一重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狠抓农业增产措施的落实,大力开展农业新
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使莒南
县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成人教育、农业科技培训、种子工程和农业经济实体建设
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为推动莒南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199 4年以来,全县共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经省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认定的农作物优良品种75个,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花生地膜
覆盖、平衡配套施肥、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新成果60
多项,承担并组织实施中央、省、市、县下达的“丰收计划”、科技开发项目56
项, 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8项,使莒南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
技术讲座500余场次,培训农民50余万人次,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
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等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农业经济实体建设
成效显著。其中,同泰食品有限公司已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
户的贸工农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成为全县最大的花生加工企
业。莒南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大县、全国优质果
品生产基地县、“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全国平衡配套施肥示范县和
全省苹果、茶叶生产重点县。1996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花生之
乡”,并有三个乡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1997
年被列为全省小麦、花生、苹果“三○”工程示范基地县,全国高产优质高效花
生标准化示范区,并连续保持了全国油料、果品生产百强县地位。在第二届全国
农业博览会上,茶叶获得二金三银的好成绩,占全省该项金银牌总数的一半;在
全省优质果品评优中,选送的红富士获得一金二银三铜;在1997年全市优质果品
评优中,莒南县共获51枚奖牌,占全市奖牌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1998年在全市
第三届名优茶评比中, 共获38枚奖牌,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其中获金牌6枚,
占全市“十大名茶”的五分之三;在全市优质西瓜评比中,获得二金一银三铜的
好成绩。
农业局也多次被评为全省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菜蓝子工程”建设先进
集体。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按产业化组织生产”先进单位。1998年被市
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包村单位”、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被农
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统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两个文明
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技术推广] 1994年以来,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坚持走引进、试验、
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
业科技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
上。全县共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18项、农作物新品种14个,安排试验示范项
目29个,累计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面积90万亩、水稻精种高产35万亩,累计增产
粮食4950万公斤, 增加效益6 290万元。承担省、市安排的科技开发项目21个,
实施临沂市粮食高产竞赛项目28项,经临沂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打实收,达标25项,
获全市粮食高产竞赛特等奖1项, 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获奖数
量居全市各县、区先进行列。

[植物保护与检疫] 建立健全了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安排专人负责农作物病
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向各级领导提供病虫信息,为
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1994—1998年,共印
发病虫情报63期达5560份, 向省、市业务部门拍发病虫电码模式电报154份,印
发各种防治病虫害材料2万余份。 五年来,全县累计防治各类农作物病害870.44
万亩次、 虫害1243.66万亩次,共挽回粮食损失17805.12万公斤、油料7304.7万
公斤, 化学除草面积达到59.9%。认真宣传贯彻和落实《植物检疫条例》,不断
改善检疫检验手段。 1994年投资1万余元筹建了检疫检验室,并加强了检疫队伍
建设, 全县25个乡镇均配备1-2名兼职植物检疫员,实行检疫登记制度,对县、
乡种子生产、 经营单位均进行检疫登记,配备1名报检员负责本单位报检工作。
设立监测点,加强对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等检疫对象疫情监测和防治,严把产
地调运检疫关。五年间,共实施产地检疫小麦2927.5亩、蔬菜5600亩、花生2310
亩, 检疫合格种子小麦90.15万公斤、蔬菜13.7万公斤、花生57.5万公斤,办理
种子调运检疫68批次、119.72万公斤,植物产品1193批次、170 3.6万公斤。
[良种繁育与推广] 1994年以来,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推广
体系, 完善配套小麦“1·2·5”工程建设,每年建立小麦、玉米、花生、蔬菜
等作物良种繁育基地6.8万亩,年推广各类作物良种达500万公斤,使全县农作物
良种覆盖率由1 993年的95%提高到1998年的98%以上,其中杂交种覆盖率达100%。
1996年起在全县实行小麦良种统供,重点推广鲁麦21、鲁麦23、济南16、济南17
等高产优质小麦良种, 当年统供小麦良种315万公斤,统供面积达40万亩,占全
县小麦播种面积的65%, 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品种多、 乱、 杂现象。1996年至
1998年, 三年共统供小麦良种700万公斤, 累计种植面积90万亩, 共增产小麦
4500万公斤, 节约种粮450万公斤,实现了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小麦生产的
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小麦品种、产量、品质等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经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扎
实实地做好全县农经工作。在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
加农业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努力减轻农民负担、
全面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完成农村财务“双代管”、规范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等
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加强农村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对农村各业承包合同全面进行审批、监
督指导、建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95) 7号、(96)16号,省政府(95)59号、
(98) 1号和“莒南县土地延包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完成第二轮农村土地
承包工作任务,对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档案管理
达到“四化五统一”。
(2) 不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对农村存在的“三乱”现象,进行部门专
项治理,逐条落实各项减负法规政策。一是狠抓了“农民负担专用票据制度、老
年人优待政策”的落实,发放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卡27万余份。二是建立群众上访
举报案件查处制度。三是落实“三提五统”预决算制度。
(3) 加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贯
彻落实。 一是对全县937个行政村进行清产核资,实行产权监管。核清集体资产
4.95亿元,所有者权益2.76亿元。并实行了微机化管理,被列为全省农村集体资
产管理试点县。二是健全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
理”工作规范化。同时,加大对乡镇、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开展专项审计、
干部离任审计工作。通过审计,查处80余起违规违纪案件,退赔贪污款10.7万元,
退赔违纪款238.0万元,查处了120位当事人。三是对全县农村会计采取集中时间、
集中教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培训,累计发放教材6000余册,培训8000人次,对
村级专职会计进行考试考核发证,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使农村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有了明显提高。

[农村合作基金会] 坚持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紧紧
围绕“把握大局、搞好规范、减少风险、稳步发展”的原则,狠抓内部管理,采
取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相结合,规范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目标管理。全县农村
合作基金会融资总额由1993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4.3亿元, 1998年累计
投放金额23.6亿元,实现税金1100万元。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1994年以来,该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基层
的方针,采用得到省、市农广校肯定的“三环节”教学法,先后开设财会、畜牧、
经济管理等11个专业,结合农业“双提”和“绿色证书”工程,积极开展联合招
生办学活动,先后与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妇联联合招生,共招收大中专学历
生1036人,为全县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使他们扎根农村,献身农业,
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中坚力量。 该校1996年5月被省农业厅评为“办学先进
单位”,1998年度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业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省农广
校评为“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招生先进单位”。

[农业环保] 一是乘1994年4月21日《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
之机,加强农业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增强全民的农业环保意识,
保护莒南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强化农业环保执
法工作。五年共调查处理各类农业环境污染事故14次,涉及金额21万元。
二是开展农田地膜残留量调查工作及防治工作。在地膜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的
情况下, 使农田地膜残留由1993年的1.57kg/亩降低到1998年的1kg/亩,有效地
控制了地膜残留危害。
三是于1996年至1997年首次开展全县污染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初步查
清污灌现状,为合理利用污水资源,防止污染提供了依据。
四是开展绿色食品的宣传、培创工作。1994年承担临沂市《培创茶叶绿色食
品技术示范推广》课题项目,先后建立绿色食品茶叶基地200亩、花生基地10000
亩、 草莓基地5000亩, 组织茶叶、 花生、草莓等5种产品申报绿色食品,其中
“鲁南青”牌绿茶于1995年6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这是临沂市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
五是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的新探索。1998年在团林镇建立2000亩无公
害蔬菜生产基地,采用严格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鲜菜
许可证制度及挂牌经营。

[农村能源开发] 1996年5月,莒南县被国家列入“九五”全国农村能源建设
百个项目县之一,先后组织实施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锅炉节能技改、秸秆气
化工程等县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 年开发能源量达2.59万吨标煤, 节约能量
2.46万吨标煤,经济效益达3714.8万元。1996年12月26日峻工投产使用的临沂市
第一处秸秆气化工程--壮岗镇北李庄村秸秆气化工程,被省确定为具有“莒南模
式” 的秸秆气化样板工程。到1998年底,全县已建秸秆气化工程3处,发展风力
发电机50余台, 节柴灶3.3万户,沼气池3万多个,太阳能热水器18500平方米,
较好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壤肥料] 平衡配套施肥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十大技术之一。1994年以来,
莒南县大力推行“测土、化验、配肥、推广和培训”一条龙服务,开展平衡施肥
示范研究,共测土化验3642次(点),印发科技明白纸132万份,培训人员28万人,
制订各类作物高产施肥配方21套,累计示范面积56.3万亩,平均增产粮油21.1%,
净增产值8380.60万元,并于1996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一百个“重点
平衡施肥示范县” 之一。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由县农业局主持实施的《莒
南县十万亩农作物合理经济化肥深施技术推广》课题,因技术先进、效益显著,
荣获1997年度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蔬菜保护地栽培] 在1994、1995两年的示范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
议,于1996年冬分别在十字路、筵宾、大店、岭泉等乡镇实施万亩万元田开发工
程, 以此带动全县蔬菜生产的发展。当年发展面积41626亩,总产达124904吨。
在开发中,主要对原来的一些低劣棚进行改进,发展成简易保温大棚,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在蔬菜品种更新方面,积极推广新品种,淘汰原来的老品
种,主要对黄瓜、甘兰、番茄等新品种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品种更新,提高了产
量和品质,至1998年底发展保护地面积4.15万亩,总产达13.57万吨。
[西瓜生产] 积极推广大棚西瓜栽培,引进推广西瓜新品种,利用嫁接技术解
决西瓜怕重茬的问题。几年来,主要推广栽培抗病苏密、京欣一号、新红宝、金
钟冠龙等, 到1998年推广发展面积4080亩,总产达13519吨。在1998年全市第三
届优质西瓜评比中,京欣一号、抗病苏密两个西瓜品种一举夺得二金一银三铜的
好成绩,金牌数位居全市第一。

[果品生产] 1994—1998年间,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产品产量、质量明
显提高,引进矮化、脱毒红乔纳金、红富士,实行高标准建园;大力推广幼树矮
化、脱毒、密植早期丰产配套技术;全面推广人工授粉、果实套袋、无公害农药
的应用等提高果品质量的技术。 全县建成20个明星园共计2万亩的优质苹果出口
基地,优质套袋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有10多万公斤苹果出口新加坡等东南亚国
家,实现了临沂市果品出口零的突破。杂果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草莓、樱桃、葡
萄、 桃、杏等果树面积达3万亩,引进果树良种30多个,逐步形成八大杂果生产
基地,即以在大店镇浔河两岸冲积平原为主的草莓生产基地,以厉家寨乡为主的
樱桃生产基地,以北园和柳沟山区为主的仁用杏生产基地,以石莲子和道口乡西
部平原为主的葡萄生产基地,以壮岗镇河滩地为主的优质梨生产基地,以十字路
镇为主的小杂果生产基地,以洙边、相沟为主的地堰石榴生产基地。果品生产良
种化、优质化,逐步实现了果树生产由重视外延开发到管理与外延开发并重,由
重视果品数量向重视果品质量、效益,管理水平由粗放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三
个转变。

[茶叶生产] 1994—1998年间,茶园面积不断增加,茶叶生产管理水平和炒制
工艺大幅度提高。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以团林、演马、洙边等乡镇为主的山
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及生态茶园基地,大力推广电炒锅手工炒制高档茶技术,使细
茶产量占95%,“松针”、“龙井”、“碧螺春”等优质高档绿茶比重达到30%。

[草莓生产] 莒南县草莓生产始于1982年,大店镇大时家庄从烟台市引进宝交
早生等品种进行小面积栽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
号召下,草莓生产作为一项农村重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朝着规模化、良种化、
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方向迈进,发展区域以大店镇浔河两岸冲积平原为主,草莓面
积达到1.5万亩,总产35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年创利税8000万元,是全县十
大“富民工程”项目之一。草莓发展经历露地栽培、小拱棚栽培、塑料大棚栽培、
日光温室栽培四个阶段。在以全明星为主栽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丰香、明宝、弗
杰尼亚、 巨星等名优新品种,扩大栽培规模,成熟期从12月份至翌年5月份,销
售市场稳定,在济南和郑州等水果市场上的占有率最高可达50%以上。

[农业企业] 到1998年底,农业局共发展中外合资企业三处,即:莒南县同泰
食品有限公司、莒南县美食食品有限公司和莒南县益清食品有限公司。1998年局
属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645万元,出口创汇198万美元,实现利税达115.5万元,
分别比1994年增加3275万元、198万美元和7.7万元。其中,同泰食品有限公司于
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出口创汇198万美元,实现利税达110万元,年生
产能力达2万吨, 花生系列产品销往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及西欧等十多个国家
和地区,成为全县最大的花生生产加工企业。

(孙金柱田峰)
审稿人 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