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统计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48&run=13

局 长 韩宝松
副 局 长 杨绍田田光荣宋开吉
党组书记 韩宝松

[韩宝松简介] 韩宝松,男,汉族,壮岗镇人。1950年5月出生,1968年6月参
加工作,在壮岗镇小学任教。1975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先后在临沂钢铁厂、沂
水机床厂工作。1981年调入莒南县统计局。1984年任县统计局副局长。1990年任
县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0年韩宝松被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人口普查先
进工作者”称号。是莒南县第六届政协委员。

[概况] 莒南县统计局主要职责是协调全县各行各业统计,搜集、加工、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工作。1998年,局内设办公室、综合科、法规科、农业科、
计算站及农村抽样调查队。共24名工作人员,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1996年莒
南县统计局被全国人口小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全
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工业普查领导
小组授予“省级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被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先进
单位”称号。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围绕提高数据质量,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和汇总方式,加
强统计调查管理。一是进一步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完善与之配套的统计指
标体系,加强资产负债和投入产出核算,健全国民生产总值(GDP)统计核算方法。
二是推进专业统计制度改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统计
报表制度、 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定期报表制度、年销售
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零售贸易企业月度
报表制度、建筑安装企业、劳动工资季度报表制度和专业科技报表制度。三是加
快应用推广抽样调查方法。在修订和完善名录库的基础上,对小型贸易业、农村
集体投资、 畜牧业及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农村个体及联户工业企业等
进行抽样调查。加强了对农村经济住户的调查,推行了农产量村村抽样调查,切
实抓好基层数据的监控工作,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可靠。

[统计法制建设] 坚持普法与执法并重,突出执法。加强对《统计法》的宣传
活动,成立统计法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统计法制工作。对统计
人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印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出动宣传车、悬挂过
街标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举办《统计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统
计法律法规。会同执法机关开展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到1998年底全县共查处统计
违法案件24起,处罚14起。

[统计基础建设] 针对统计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的情况,县政府于1995年下发了
《关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通知》,对全县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
规范,25个乡镇均成立了统计站,配备了统计人员,县乡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的
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乡镇、县直企事业单位两条统计网络。推行部
门和企业单位的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完善了乡镇综合统计报告制度,对统计报
表实施送达签字制度,并对乡镇统计站的综合职能做了明确规定。组织广大统计
系统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坚持不懈地抓廉政建设和统
计职业道德教育。还结合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法规知识学
习等进行业务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1996年后,统计局先后筹资9万元,添置了586微机2
台, 一体速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及其它配套设备,各类普查、年报、季报、月
报资料能够基本通过微机进行处理。 到1998年,统计局配有微机工程专业人员3
人,统计工作逐步走上了信息自动化建设的轨道。

[统计数据质量] 贯彻《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字质量控制办法》,把提高统计
数据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1994—1998年完成了工业
普查、农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抽样小普查、村以下工业生产情况调查及
五项国情国力调查,对普查资料的各项主要指标,认真进行审核评估,注重对多
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力求统计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实行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明确分工,一级对一级
负责,排除人为干扰。执行各项统计报表制度,严格检查审核,提高源头数据质
量,使上报和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基本准确。五年来,各项统计数据准确地反映
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统计分析与信息咨询] 1994年以来,县统计局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和社会各
界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提供统计信息资料方面,主要采
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月、季、年度简装资料及时整理印发,包括农业、工业、
商业、物资能源、劳资、财政金融、投资、建设等数据。二是编写简报,及时向
领导提供信息, 199 8年写出各种分析报告24篇。三是编印年度统计资料,搜集
整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资料,印发到全县各部门。四是利用《莒南报》、
莒南电视台发布莒南县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开设咨询服务窗口。本着实用、方便
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平,印发的统计资料注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分析,搜集
整理主要历史年份的资料,提高了统计资料的使用效果。

[农村小康监测] 1994年以来,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小康监测工作。按照小康村、
小康乡镇的标准,在全县各农经调查点增加了小康监测的内容,设立了小康监测
点。 199 5年首批小康村达49个。到1998年,全县分三批对小康村进行了评估和
验收, 464个村被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占全县总村数的49.5%。配合市统计局
对达到小康标准的乡镇进行了评估验收,先后有十字路镇、大店镇、朱芦镇、筵
宾镇、坊前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

[统计普查与调查] ①人口抽样调查。1995年全国进行1%人口抽样小普查,
莒南县被抽中8个乡镇、40个村40个普查小区,被抽中的普查人数达1.4万人。整
个普查工作质量较高,经过数据质量严格审核,列全市第一名。1996年,县人口
小普查办被全国人口小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②工业普查。1995年1
月成立县工业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12名业务骨干,对全县工业企业
和企业单位进行普查。普查内容包括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生产经营
及资产等方面。到1997年,普查全县工业企业单位5400个,摸清了全县工业企业
的底子,核准有关经济指标。还对1324个工业企业进行了抽查验收,特别是对村
及村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1997年县工业普查办公室被评
为省级先进单位。③农业普查。1996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准备
工作。 全县25个乡镇划分为937个普查区、4269个普查小区,抽调5464名普查人
员, 于1997年1月进行了入户登记,完成了A601表农村住户、A602表非农村住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A603表行政村调查表、A604乡镇调查表、A605非农乡镇企业
基本情况卡片、A606农业用地卡片等四表二卡的经营填报,审核光电录入、数据
处理、资料开发等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质量验收。县农业普查办公
室被评为省级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④基本单位普查。1996年6月开始进行第一次
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是普查法人单位及其附属的各类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
况,建立完整的全社会基本单位名录库。到1997年,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共有法
人单位2520个,产业活动单位1775个,查实了县区域内的单位数量,系统地反映
了全县基本单位情况,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县基本单
位普查办公室被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
单位”。

(董家早)
审稿人 韩宝松

关于199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
莒南县统计局

199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
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社会稳定。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为18.1亿元,比1993年增长22.1%。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10.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增
加值6.0亿元,增长35.2%。
一、农业一年来,全县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按照发展农村经济的“龙
型”模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大措施,狠抓投入,“三农”工作取得了显
著成绩。农业全面丰收,粮、油产量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
│ │ │1994年│比上年增减%│
├─────┼──┼───┼──────┤
│粮食 │(吨)│438429│2.21 │
├─────┼──┼───┼──────┤
│其中:小麦│(吨)│171611│6.72 │
├─────┼──┼───┼──────┤
│花生 │(吨)│129770│4.64 │
├─────┼──┼───┼──────┤
│棉花 │(吨)│7 │-80.56 │
├─────┼──┼───┼──────┤
│烤烟 │(吨)│4581 │3.76 │
├─────┼──┼───┼──────┤
│水果 │(吨)│85040 │8.08 │
└─────┴──┴───┴──────┘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1994年全县绿化造林面积6884公顷。林产品产量增加,
板栗产量达到4000吨,较1993年增长33.3%。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 肉、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增加。肉类总量52714吨,
比19 93年增长7.7%; 禽蛋产量12151吨, 比1993年增长7.3%。年末生猪存栏
37.3万头,大牲畜存栏11.8万头,各种家禽存养量425.4万只。
渔业生产通过联片、良种、精养、综合开发,水产品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
产量达到3000吨,比1993年增长32.2%。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14.3万千瓦,排灌机械2.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578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千
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131752吨(实物量),农村用电量8133万千瓦时,塑料薄膜
施用量2405吨,农用柴油施用量7184吨,均比1993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工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县加快了工业企业改革的步
伐,进一步调整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量质量,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后劲明显增
加。199 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3年增长34.1%。乡及
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13.6亿元,增长35.0%;其中,国有
工业企业产值6.9亿元,集体工业企业产值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1993年
增长21.5%和44.8%; 轻工业产值13.0亿元,重工业产值3.5亿元,按可比价计
算分别比1993年增长34.0%和39.0%。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形成。1994年乡以上
独立核算工业销售产值15.6亿元。销售收入11.3亿元,比1993年增长28.4%,实
现利税8 609万元, 增长13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
与1993年基本持平; 资金利税率10.6%。比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
税率2.4%,提高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53次,降低0.09次。亏损状
况逐步改变,年末亏损额为579万元,比1993年下降29%。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合理调整。1994年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10万元, 比1993年增长30.6%; 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
15427万元, 增长67.2%,集体单位完成投资5111万元,减少19.6%;城乡个体
投资14472万元,增长28.9%。
全县5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02个,其中:国有单位40个,集体单位62个,新
开工项目89个,竣工86个,竣工率96.6%。
建筑业稳步发展,1994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90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3
年增长27.4%。全县共有乡以上建筑施工企业34个,完成建筑产值6803万元,比
1993年减少2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
四、交通运输、邮电1994年全县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能力提高,
客货运输量增加。 全县完成公路路面硬化43公里,油路总里程已达191.5公里。
地方公路运输货运总量121万吨, 货运周转量7000万吨公里,分别比1993年增长
10.0%和11.1%;客运总量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55万人公里,分别比1993年
增长8.7%和10.0%。全县共有客货汽车1360辆,比1993年增长25.9%。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3万元, 比1993年增长
50.4%;邮递函件225.4万件,挂发长途电话151.5万张,分别增长32.8%和58.2
%。 年末长途电话120路,市话自动交换容量6144门,农话容量9980门。全县城
市电话2904户,农村电话1300户,分别比去年增长58.3%和91.5%。
五、内外贸易,财政金融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增长较快。1994年全
县流通领域通过培育市场, 扩大销售,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05万元,比
1993年增长52.5%, 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县城销售额32890万元,乡村销售
额18315万元。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都有
不同程度增长。 国有经济零售额17099万元,集体经济零售额8692万元,个体经
济零售额19618万元,其他经济零售额5795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0.7%、6.4
%、57.7%和149.8%。
外经外贸有了较快发展, 1994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501万美
元,比1993年下降9.0%。实际利用外资386万美元,比1993年增长28.7%。年末
实有三资企业33家, 比1993年增加12家。出口商品供货额19000万元,增长67.6
%。 其中:工业品出口14500万元,农副产品出口额450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
长79.1%和38.8%。
财税改革进展顺利,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全县全中:工商税收7173万元,比
199 3年增长28.6%。财政支出11005万元,比1993年增长45.1%。收入增长大于
支出增长。
金融部门认真推进体制改革,严格控制信贷总量,加强了金融监督。1994年
全县银信存款余额达到109377万元,比1993年增长45.6%。其中:财政性存款、
农业存款和企业存款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银信贷款余额为92637万元,比1993
年增长22.9%。储蓄存款超常增长,贷款增势趋缓。
六、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兴县意识逐步增强,科技事业发展较快。
一年来, 全县共实施科技项目、“星火计划”26项,取得重要成果。有6项获得
省科技进步奖, 有5项获得省“星火”项目奖,有7项获得地区科技进步奖,有4
项获得地区“星火” 项目奖。全县共有科技机构31个,人员400人。专利工作初
步开展,1994年授专利权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设施、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得到加强。
年末各类中小学校457处, 在校学生14.8万人。其中:普通中学30处,在校学生
4.5万人;职业中学3处,在校学生0.2万人;小学424处,在校学生10.1万人;中
等专业学校2处, 在校学生0.06万人。全部教职员工81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到99.9%,有1186名毕业生考入了大专学院,766名毕业生考取中等专业学校。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4年末全县各类卫生机构45个,拥有病床950
张,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86人。其中:中西医师404人,中西药师62人。各类机
构、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县城图书馆藏书达25万册,有1个乡镇建立了文化中心。
一大批农村、机关、厂矿、学校都建立了文艺团体,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人口与人民生活据公安部门统计,1994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89611户,
总人口为968870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62624人。出生率为8.15%,死亡率为5.5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
职工收入稳定增长。 1994年末,全县职工总人数43692人,比1993年末增加
5794人,其中全民单位职工33144人,集体单位职工10178人,分别比1993年增加
5370人和54人。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14030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3313元,比
1993年增加68 1元。其中:全民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3516元,集体单位职工年平
均工资2629元,分别比1993年增加529元和993元。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农村经济住户调查资料,1994
年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为2062元, 比1993年增加731元;人均总支出1642元,比
93年增加535元;人均纯收入1198元,比1993年增加378元,增长46.1%。农民居
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19.5平方米。住房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基本达
到了砖木结构, 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每百户农民占有自行车165辆,电风扇
106台,电视机87台,收音机(包括录音机)55台,钟表88只,手表151只,照像机
2架,摩托车1辆。
注:本公报各项数字根据统计年报整理。

1998年莒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莒南县统计局

199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
神为指导,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等不利影响,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
平稳运行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1998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0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3.5%
和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
37.6%和32.4%,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85元,比上年增加122元。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由单项推进向综合配套改革过渡,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
进展,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在突出抓好骨干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
多种形式改制,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有了新的突破。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
快,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调控方式更加灵活。流通体制、外贸体制和科技体制等
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有待加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
题比较突出。二是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县部分企
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较差。三是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制约较大,固定资产
投资总量增长不快,最终需求不旺。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不稳定因素增
多,部分职工收入水平下降。
二、农业1998年,全县各级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以“富民工程”
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在今年自
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林、牧、
渔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种植
业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生产呈夏减秋增全年增的势头,
全年粮食总产量42.79万吨, 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总产17.95万吨,减
产14.8%; 秋粮总产24.8万吨,增产23.5%。在秋粮总产中,玉米8万吨,大豆
7692吨,地瓜1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7%、28.5%和22.2%,水稻、谷子
产量分别减产15.7%和12.2%。在经济作物中,花生总产11.7万吨,增产34%,
烤烟总产5613吨, 减产42.4%,水果总产12.4万吨,增长4.1%,棉花产量增产
69%。
林业生产。 全年完成绿化造林2418公顷,四旁植树210万株,农田林网化面
积达到3.6万公顷。林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其中板栗产量8000吨,比上年增长6.7
%。
畜牧业生产。全县各级逐步加大养殖业技术含量,实行科学化、良种化养殖,
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到年末,生猪存栏42万头,出栏38万头,大牲畜存栏5.36万
头,羊存栏11.9万只,家禽存养436万只。
渔业生产。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550公顷,水产品产量5613吨,总产量比上年
增长16.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
力4 7.84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42605台,农用汽车388辆。农村用电量10846万千
瓦时,下降7.8%;全年化肥施用量13.86万吨,增长1.5%;年末耕地面积70545
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8万公顷。
三、工业1998年,全县工业生产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需求不足和物价持
续走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之治理环境污染、资金紧张等困难,在年初几个月,
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下滑幅度较大,出现了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负增长。县委、
县政府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采取抓好骨干企业、压库
促销、开拓市场、加快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等有力措施,工业生产下半年实现恢复
性增长。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7亿元,
同比下降8%; 实现工业增加值35834万元,同比下降4.8%;降幅分别比上半年
回落3.2个和8.3个百分点。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各有增减。1998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1998年比上年增减(±)%
原煤43790吨13.7
供电量23458万千瓦时-6.6
自来水产量737万吨10.3
白酒15804吨-37.9
食用植物油4602吨104.0
味精4489吨12.5
化肥27945吨12.0
纱2097吨10.8
皮鞋124万双-45.6
皮革服装18500件17.1
塑料制品5319吨20.2
墙地砖523万平方米41.4
产销基本稳定。 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
为94.69%, 比上年减少1.8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4.82%,重工业94.37
%, 分别下降1.36个和3.54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4.66%,增加0.46个百分点,集体工业为94.28%,减少3.9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下半年提高较快,但同比经济效益下滑幅度仍较大。全县
月报口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9.75%,比上半年上升16.68个百分点,同比
下降20.38个百分点。 累计完成利润总额2813万元, 同比下降48%; 实现利税
8369万元,同比下降23.8%。降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96.4个和40.8个百分点。总
资产贡献率7.57%, 资本保值增值率96.97%,成本费用利润率2.12%,全员劳
动生产率12947元/人,比上年也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1998年,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下,我县固定资产
投资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住宅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6.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入不足。全年国有单位完成投资
2.3 5亿元, 增长2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9亿元,增长50.5%;更新改造
投资2055万元, 下降49.1%。 在基建投资中, 住宅投资完成11071万元,增长
114.4%,所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达55.5%。房地产开发投资730万元,增长82.5%。
集体单位完成投资1.15亿元, 同比增长2.1%。其中农村集体完成投资8384
万元, 增长6%。 农村集体工业投入逐渐加大, 全年完成投资6039万元,增长
19.9%。
在国有和集体单位投资中,全年施工项目202个,新开工项目171个。从投资
项目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和集资占绝大部分,贷款所占比重较小,自筹资金和
集资分别占资金来源的46.5%和45%,国内贷款只占2.3%。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 1998年全县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
30%。全县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53个,全年完成总产值4.04亿元,
施工工程34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8万平方米。
五、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县内公路里程达到451公
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货运量157万吨,比上年
减少9.2%。
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89万元,比上年增长38.6
%。 年末电话机装机总容量4.9万门,年内新增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用户近4000
户, 年末电话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年内邮递函件149.5万件,投递路线达到
1962公里。
六、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1998年,全县城乡市场商品供应充足,消费品市场
销售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按销售地区分, 县城零售额5.46亿元, 比上年增长4.2%; 县以下零售额
3.82亿元,增长1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增势平稳,非国有
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 全县国有经济零售额3.86亿元,增长2.2%;集体经济零
售额1.5亿元,增长2.4%;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零售额3.92亿元,增长15%。按
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5.91亿元,增长7.2%;餐饮业1.03亿元,增长8.7%;
制造业0.84亿元,增长4.1%;其他行业1.5亿元,增长5.3%。
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年末共有各类集贸市场100
个, 其中专业批发市场4个,全年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9.12亿元。今年市场物价
走势呈现“稳中有降”的特征,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
降4.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1.7%。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额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其中工业品出口完成3.38亿元,农副产品出口2.72亿元,分别增长16.1%和
40.5%。完成自营出口创汇17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4%,其中三资企业自营出
口创汇1324万美元,下降13%。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上,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
响,对香港和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下降,对其它地区出口有了增加。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入继续增长。1998年全县财税部门克服夏粮减
产、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税收管理,挖掘税源潜力,全年
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8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151
万元,增长1 4.1%。财政支出2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教育事业费
支出增长8.4%,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4.5%。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8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81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9.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3亿元,比年
初增加1.29亿元。 贷款构成发生变化,短期贷款14.94亿元,增长19.7%;中长
期贷款1.69亿元,下降36.5%,其中技术改造贷款下降36%。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 1998年末,全县共有80894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
险, 172家企业参加了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费收入1116万元,增长11.5%,赔
款支出53 1万元。年内有19万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2500万元,
比上年增长34.3%。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1998年,全县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工、兴农,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推动全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活
动,科技事业有了新进展。全县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获省科技
进步奖1项,星火项目奖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星火项目奖2项。技术市场
日益活跃, 全县科技贸易机构已发展到105家,从业人员2391人。专利管理工作
有了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达到8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继续对教学体制进行整体改革。学
前教育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高中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
1998年学年末, 全县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6.44万人;小学406所,在校学生
12.21万人;中小学校专任教师共有75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1998
年全县共有1017名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1332名考入中等专业学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8处,拥有病床1040张,各类卫
生技术人员1401人。其中医生624人,护师、护士327人。全年县、乡医院门诊量
达84.5万人次。农村卫生基础建设逐步加强,卫生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共有
村级卫生室5 33个,乡村医生、卫生员1838人。
九、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据公安部门统计,1998年末全县总户数310020户,
总人口981707人, 其中非农业人员170266人,人口出生率13.08‰,死亡率5.73
‰,人口自然增长率7.35‰。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保持平稳。1998年末,全县在岗职工总人
数4.38万人,职工工资总额12092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5073元,比上年增加295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5元。全县城乡个体从业人员7.7万人,比
上年增加40 00余人。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保持稳定。1998年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3691元,
比上年增加105元, 人均总支出2773元,其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7元,人均吃
穿、居住、文教娱乐支出分别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7%、18%和13.6%。全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2196元,比上年增加188元。根据100户小康监测资料,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2416元。 农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每百户农民拥有洗衣机6台、摩托车25
辆、电冰箱6台、电视机102台,其中彩电23台。
注: 1、公报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
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
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3、本公报所列数字为统计年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