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类 先进模范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201&run=13

闫维深 男,相邸镇大峪崖村人,1927年出生。中专文化程度。1945年参加
革命工作。 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长,相邸乡供销社副主任,涝坡
乡鸡山管理区主任、书记,县水利局移民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80年12月离休回
村。198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修起了龙潭沟水库、
机灌站及配套水渠, 使全村90%以上的农田浇上了水,粮食产量提高了两倍,由
原来的缺粮村变成余粮村。 还开发荒山1200多亩,栽种各类果树2.5万棵,营造
丰产林420亩,1995年又投资5万元建起了百亩银杏园,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先后
办起丝绵厂、窑厂等。199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00多元,比1981年增长了近20倍,
集体积累由过去的8万元,增加到270万元。
该村走上了农、 林、牧、副、渔同步发展的道路。先后兴建小型水库3座,
修建了1座容水600多方的水囤, 投资4万多元, 建立了1处滴灌工程,使全村近
200亩果园解决了用水问题。 1997年在县、镇政府的帮助下,与县食品公司联营
兴建了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投资160多万元,建成猪舍430间,购进母猪230多头,
种猪10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村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办
起了医院、托儿所。制订村规民约,建起村文化大院。该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
为“文明村” 。闫维深于1 989年6月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0年9月被
山东省委、 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
织部授予“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被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离
休干部”称号,多次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1999年1月不再担任村支部书记。

刘希玉 男, 汉族,十字路镇人民路居人。1965年6月出生,莒南县第五建
筑安装工程公司经理。
五建公司原来只是一个很小的村办建筑队。1987年,刘希玉出任五建经理后,
带领职工依靠“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强化
企业内部管理,在全县率先推行了建筑工程栋号承包措施,把一个小小的村办建
筑队发展成拥有8个科室、5个工区、12个施工队和3个直属企业的二级施工企业。
拥有固定资产860万元, 流动资金750万元。 1998年完成产值1860万元,创利税
166万元。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合格率一直保持在
100%, 优良率达70%以上。1990年五建公司施工的县劳动局办公楼获临沂市“十
佳”工程和省优工程,实现了莒南县建筑史上“零”的突破。1997年施工的中国
银行莒南支行办公楼获省优工程。
刘希玉先后被授予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劳动模范、临沂地区创业青年、
山东省优秀团支部书记、 山东省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4年8月被共青
团中央等多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同年被省人事厅
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1998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市场经济导报》曾专题报道过刘希玉的事迹。

史兴振 男,汉族,1961年生,大店镇史家坡子村人。中专文化。1978年参
加工作。 1 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莒南县砂轮厂供销员、供销科长、企业
出口办公室主任、经营副厂长等职。1993年任莒南县砂轮总厂厂长、助理工程师。
担任总厂厂长以后,重点从三个方面抓起:第一,深化企业改制,加强内部
管理。 从1996年,率先在全县进行企业改制,形成6个独立核算和生产经营的合
作企业,明确了责、权、利的关系,同时制定了以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成本核算为
主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第二,加大技改投入和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增强产
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先后投资18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设备,建成年产
磨具3000吨和磨料500 0吨的生产线, 还从德国飞羽公司引进了具有国际90年代
先进技术水平的年产20万套金刚石磨具生产流水线,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近2倍,
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76%提高到98%。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组建一支由他挂帅
的科技攻关小组,先后研制开发出“燃油节能推板窑”和“电热式焙烧隧道窑”,
先后获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类“春燕”奖,全国第八届发明技术暨山东省第三届
发明技术博览会一等奖,山东省科技星火二等奖。第三,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企业组建一支专业销售队伍, 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点47处, 17个办事处,使
“大鹏”、“崂山”牌系列磨具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规模和效益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98年,企
业有职工3400多人,各种专业设备416台(套) ,固定资产3970多万元,年产磨料
6000吨, 磨具2.2万吨,生产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五位,实现产值1.46亿元,销
售收入1.28亿元。
史兴振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县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农业部
授予“全国优秀供销员” 称号。 1995年被山东省科委授予“省星火二等奖”和
“新产品发明奖”。

李相运 男, 汉族,团林镇北泉子一村人,1952年11月出生。1968年2月中
专毕业,同年分配到团林卫生院工作,1971年调坪上中心卫生院工作。历任外科
主任、业务副院长、院长等职。1996年任坪上中心卫生院院长、院党支部书记。
自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专业技术。1980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计
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12月被国家计生委、卫生部授予“计划生
育万例手术无事故先进个人”称号。
任坪上卫生院院长以来,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开拓进取,使一个落后的单位在
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了面貌,顺利通过了市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医院被评
为一级甲等医院,1998年又被上级推荐参加山东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百
佳医院”创建活动。

王平 男, 汉族,坪上镇王家岭村人,1948年2月出生。1975年12月沂水师
专毕业。19 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壮岗分院任院长、党支部书记。1990
年12月调坪上中心卫生院任业务副院长。1995年11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他在从事乡镇卫生院工作的30余年里,坚持订阅医学书刊,了解国内外医学
动态, 丰富医学知识, 提高服务本领。他诊疗细心,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自
1975年以来, 共做男、女扎手术2万余例,并培养了一大批计生手术技术人才。
1994年12月他被国家计生委、卫生部授予“计划生育万例手术无事故先进个人”
称号。
先后在省和国家医学书刊上发表论文7篇。他的事迹被载入《中外名人辞典》、
《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有人才库》、
《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书。

刘元吉 男, 回族,筵宾镇东集西村人,1959年1月生。本科文化。1997年
任筵宾镇副镇长、吉祥皮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山东吉祥皮革制品(集团)公司的前身是筵宾镇东集西村的一家小厂。多年来,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该厂濒临破产,致使东集西村有百年传统的皮毛加工业日
趋萎缩。1995年春,在莒南县羊革厂工作的刘元吉毅然放下“铁饭碗”,回村创
办民营企业。他带领一班人,筹资金,建厂房,上设备,夜以继日地工作,用了
仅仅10个月相继建成了吉祥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吉庆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吉兴纺
织品有限公司、牛革厂、织布厂等5个企业。
刘元吉坚持高起点、严管理,高薪聘用人才,重视培养人才,并建立了厂办
技术开发中心,坚持生产、科研并进,达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公
司的100多个产品种类中, 有5个获省优,3个获部优,1个获国际金奖,1个获国
际铜奖,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
由于该企业的振兴, 带动了该村300多户村民的皮张贩运、屠宰、肠衣加工
业和50多家个体饮食业的发展,使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1998年,东集西
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3000余元。该村被省授予“全省发展
民族经济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称号。村中的“三提五统”全部由公司承担,每月
发给“五保”老人生活费90元,又投资10万元对村回民小学进行改建,捐助希望
工程5000元,安置下岗职工100多人,安置村内闲散劳力200余人。
刘元吉于1993年12月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民委授予“山东省各族青年团结
进步先进人物”称号。1994年5月4日被共青团临沂地委授予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 1995年5月4日被共青团临沂市委评为“全市跨世纪人才”。1995年8月被
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被选为山东省青联委
员。

李维超 男,汉族,团林镇卞家庄人,1958年出生,祖籍十字路镇人民路居
委人。自学大专文化。1976年参加工作。1996年任坊前中学校长。
李维超任教23年来,18年连续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教学成绩一
直名列全县同科前列。 从1976年开始,他逐渐探索“兴趣教学法”和“导学-导
用-反馈-补正”四步教学法,受到临沂市教育专家们的好评。1990年李维超被聘
为山东省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96年被聘为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及全国教育学
会会员。十几次在市、县教学会上介绍教学教改经验,多次在全县举行公开课。
1990年,身为“编外民办教师”的他被破格提拔为教导主任,1992年被提拔
为团林中学副校长。团林中学于1993年被授予全市唯一的一所省级规范化农村中
学,李维超也被评为特殊贡献者。
任坊前中学校长后,坊前中学从校容校貌到教学质量,一年一大步,三年大
变样,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全县前三名,多次承担市、县级素质教育现场会,连续
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特色学校、教学实验学校等,赢得了市、县领导及当地
群众好评。
他写的实验论文曾获国家和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并被全国实验研究会立为重
点科研课题。
1995年山东省电视台专题报道了他教书育人的事迹。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
教师”。1996年被评为“莒南县十大杰出青年”。1998年市县电视台相继播放了
专题片,介绍李维超的执教之路。

蒋继泉 男, 汉族,十字路镇高乡居人,1956年3月出生。大专学历。199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8月在县七中任教。 1982年10月在路镇联中任教。
1989年8月在路镇中心中学任教。 中心中学初建时,由于体育器材奇缺,他就自
己动手找来废旧木材制成跳箱、山羊、跳高架等体育器材。用了一个多月的业余
时间,整平了操场、篮球场,挖出沙坑。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他从差生转化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学生
一道爬山、越野长跑,以磨炼他们的意志。组织开展各项比赛、讨论会,激发学
生的上进心,并让家长配合,和学生促膝谈心。先后有60多名差生得到转化,成
为品德优良、学习上进的优等生。中心初中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全市成为典型,被
国家教育科研所定为山东省教科所科研实验基地。
蒋继泉的事迹在《沂蒙教育》作了专题介绍。他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
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教法》,在1998年全国首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
奖。199 5年他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孙运培 男,汉族,朱芦镇小茅墩村人,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
大专学历。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原莒南运动鞋厂技术员、科长、副厂长、厂长
兼党支部书记等职。1994年任山东路克士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兼党总支书记。 198 4年经民主选举担任厂长。1987年从台湾引进一条先进的运
动鞋生产线,调整了产业和产品结构,从生产普通皮鞋转向生产中、高档运动鞋,
使一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厂子,扭转了亏损局面。他狠抓内部管理,靠科
技兴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名牌战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自1993年起,
企业先后与外商合资兴办5家企业,并吸引外商投资创办了3家独资企业,引进大
量外资及先进技术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和规模。注重科技投入,先后承担省地
科技攻关项目5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并有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填补国内空白。 其中,1996年投资2000万元新上的中国第一条EVA二次成型生产
线,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和档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路克士集团已初步形成以鞋业为主导,以箱包、帽袜、服装等产品为辅,集
科、工、贸于一体,多业开发,多元经营的股份制企业集团。1995年后,企业连
年实现产值过亿元, 利税超千万元。1988年至1993年,孙运培连续5年被地区二
轻局授予“优秀厂长”称号,1993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山东青年对外开放
立功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刘学府 男, 汉族,刘家庄乡东刘村人,1963年1月23日出生。中专文化。
中共党员。1983年9月参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板泉工商所市管员。
1997年7月14日, 一名歹徒在板泉集市上用假币购买水果被识破后,持土手
枪和匕首捅伤两人后逃跑,正在市场执行公务的刘学府闻讯后,立即与个体户韩
振友驾摩托车前往追赶,在追捕过程中,面对手持土手枪和匕首的歹徒,刘学府
毫不畏惧,赤手空拳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他拚尽全力,
将歹徒手中的土手枪夺下,而穷凶极恶的歹徒用匕首将刘学府左胸连刺两刀,搏
斗中,冷不防又被歹徒刺中左颈部血管,顿时,鲜血喷涌而出,殷红的鲜血染红
了工商制服,刘学府手捂伤口顽强地与歹徒拚死搏斗,当看到群众将歹徒擒住,
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由于流血过多,昏迷过去,
后被众人送往医院抢救脱险。
刘学府用正义和热血染红了红盾,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壮歌,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和《中国工商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工商时报》、
《临沂日报》 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刘学府勇斗歹徒的事迹做了报道。1997年8月11
日,山东省工商局向全省工商系统通报,要求全省工商管理系统开展向刘学府同
志学习的活动。 1 997年10月刘学府被团中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公安部、国家工商局等十二部委授予“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赴京
参加工商英模事迹报告会,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接见。

文桂武 男, 汉族, 筵宾镇范家水磨村人, 1972年7月出生。大专文化。
1985年5月加入共青团, 在村里积极协助党支部带领青年学科技、用科技、科学
养殖, 在稻田养蟹和发展珍珠兔养殖中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1992年7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 并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1994年5月他被团地委授予
“跨世纪青年人才”称号,1995年被团省委授予“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
1997年5月共青团中央、 华东六省一市的团委书记在范家水磨村召开了养殖现场
会,团中央副书记巴音朝鲁出席了现场会,文桂武作了典型发言。巴音朝鲁在会
上号召全国青年努力推广文桂武养殖经验,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文桂武于1998
年6月光荣的出席了团中央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王兴峰 男, 汉族,涝坡镇王家鸡山村人,1965年7月出生。1985年加入共
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会计师,县农业局审计科科长。自1994年负
责农业统计工作以来,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统计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提高自身及队伍业务水平等,使农业统计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的轨道。在省农业厅安排的农业统计基点调查中,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积极
配机上网,改善统计手段,确保了提供信息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同
时,积极拓宽统计调查范围,多方位反映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形成分析论证材料多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数被采纳,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信
息、咨询和服务的整体功能,为各级领导掌握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决策
依据。1998年,在全省39个统计基点县农业统计信息工作评比中,名列前茅,单
位和个人分别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统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农业统计信息工
作先进个人”。

赵德发 男,汉族,相沟乡宋家沟二村人,1955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先
后在莒南县任过教师、公社党委秘书、县委办公室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
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88年到山东大学作家班学习,1991年毕业后调日照市,
自1993年7月起任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年底又当选为市作协主席。系市级拔
尖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赵德发只上四个月初中即辍学。当了民办教师后刻苦自学,1978年在全省招
收公办教师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1982年至1985年他又业余学习电大中文科,成
绩在莒南80多名学员中名列第一,30岁时拿到了平生第一张文凭。
赵德发自1980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82年开始发表小说,1985年加入省作
协。1988年秋天,他为了追求文学事业的成功,毅然离开组织部副部长的职位,
去山大作家班求学。此间,他认真读书,潜心琢磨,写出了以沂蒙山生活为题材
的一批小说,实现了创作的突破。短篇小说《通腿儿》1990年1月在《山东文学》
发表后,很快被《小说月报》作头题转载,并被收入多种权威性选集,在全国文
坛引起了反响。199 1年5月,《通腿儿》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后又获
山东省新时期农村题材优秀作品一等奖。
调日照以后,他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又挤时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短
篇小说《蚂蚁爪子》、《闲肉》、《卖鸭》、《窖》(短篇集束)、《选个姓金的
进村委》、中篇小说《止水》等发表后被《小说月报》转载,中篇小说《蝙蝠之
恋》、《跨世纪》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前者获《中国作家》1992年度中篇
小说奖, 1993年2月他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了奖。中篇小说《要命》被《新华文
摘》转载;《青城之矢》被《中国文学》(中文版)和《作品与争鸣》转载。《窑
哥窑妹》 获山东省新时期工业题材优秀作品二等奖。 另外,还有数篇作品获得
《山东文学》、《芒种》《作家报》等省级报刊奖。
至1995年, 赵德发已发表中篇小说15部,短篇小说50多篇,约100万字,小
说结集有《赵德发短篇小说选》、《蚂蚁爪子》两部。在全国报刊出现的评介他
的文章已有30多篇,已是山东省骨干作家之一。1994年度,他被评为山东省“十
佳文艺工作者”之一。
从1995年开始,他致力于系列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的创作,决心用三部
长篇小说来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农民所走过的路程,写出传统意义的农民即将消失
的历史巨变。第一部《缱绻与决绝》40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
描写近百年来因土地几聚几散而带来的农民命运的巨大变化,受到了文学界的广
泛好评。 5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山东省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这部作品的讨
论会,到会的一些著名评论家称其为“我国新时期继《古船》《白鹿原》之后写
农村生活最好的作品” 。 全国几十家报刊发了消息,其中新华社的通稿题目为
《赵德发为中国传统农民立此存照,〈缱绻与决绝〉受到好评》。评论此书的文
章频频出现于各报刊, 其中1997年第6期《当代》发表了北京青年学者翁寒松写
的一篇万字长文,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作为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小说堪称最
优秀的经典作品之一”,“以这部小说的问世为标志,中国文学界获得了文学艺
术的光荣,也获得了社会哲理的光荣”。《小说选刊》1997年秋天首次编选长篇
小说增刊, 从全国出版的众多长篇小说中选载了3部,《缱绻与决绝》为其中的
一部。该刊组织读者推选近十年来的优秀长篇,《缱绻与决绝》名列第十。《作
家报》组织全国二百名专家、学者评选“97年十佳小说”,《缱绻与决绝》名列
第一。1997年,该书还获得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北京电影制片厂已与作者签
订了该书的电影、电视剧改编权转让合同,准备将其搬上银幕、荧屏。
1996年12月,他作为日照、临沂、泰安三市唯一的一名代表,出席了全国第
五次作家代表大会。 1997年7月又作为山东唯一一名代表,出席了全国中年作家
创作会议。
1998年初,山东省文艺出版社还隆重推出了《赵德发自选集》,这套书分为
长篇、 中篇、短篇三卷,共130万字,收集了赵德发截止1997年所发表小说作品
的绝大部分。
从1997年5月开始, 赵德发又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第二部长篇小说《君
子梦》。此书被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列为首批重点资助的作品之一,主要写农
民近百年来在道德方面的追求, 探讨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第一卷被1998年6期
《当代》隆重推出。
1998年9月, 赵德发接到中国作协的电话通知,他的“农民三部曲”被选为
向建国50周年献礼书目。
赵德发近年来发表了这么多作品,大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负责日照市
文联工作以来,与文艺界人士密切联系,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增强了全市文艺
界的凝聚力;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平时,他满腔热情
地辅导文学青年,帮他们修改稿件,使许多作品得以发表。

林春增 笔名林原野。石莲子镇燕泥子村人,1952年12月出生。1971年参军,
1982年转业。1987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中共党员。曾任莒南县委企业政
治部秘书、 莒南县总工会宣教部长等职。1995年6月,任莒南县文联副主席,兼
任莒南县职工灯谜协会会长、莒南县职工新闻协会会长、莒南县诗社副社长、莒
南县摄影家协会顾问等职。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东
方文化艺术联谊会学术委员、全国文化艺术界联合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化开发研
究院创作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腾龙谜社理事等。
1981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至今已在海内外160余种报刊、电台发表灯
谜、对联、诗歌、诗词、摄影、故事等各类作品820余篇(件) 。编著有《中华谜
语趣话》(上下册,先后5次再版) 、《林春增灯谜选》、《沂蒙魂》、《趣味儿
歌200首》 、《灯谜夜话》、《莒南先模人物传》、《开动你的脑筋》、《幽默
智力故事》、《民间谜语·智力·谜联趣味故事》、《365日新物谜》等10部书,
计250万字。 谜作被收入《海内外灯谜精选》、《中华当代谜海》等专集中,并
被漳州灯谜艺术馆、舟山灯谜资料库收藏。作品在市、省、全国展赛中15次获奖。
另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
录》等4部大型辞书中任编委、顾问编委。在《东方书画长城巨卷题词选编》等3
部书中任责任编辑。
1987年创建了山东省第一个灯谜协会--莒南县职工灯谜协会,组织举办大型
灯谜活动16次。1991年创办并主编沂蒙山区第一家灯谜专刊《沂蒙谜苑》。曾被
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国县镇丛书编辑部、《东方文化艺术报》、《中华谜报》
等十几家出版社、报刊编辑部聘为特邀编辑、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和栏目主持
人。
曾荣获“临沂地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积极分子”、“临沂地区模范党员
文化艺术工作者”、“山东省职工自学成才奖”、“全国自学成才”、“中华英
才金牛奖”、“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青年谜人十良师”等荣
誉称号。
1991年5月1日,应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所、中国人才报社、中国人才杂志社
之特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优秀企业家“五一”联谊会,受到
中顾委、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
念。其事迹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自
学人才荟萃》、《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山
东作家辞典》、《齐鲁民间文艺家传》等16部辞书中。《大众日报》、《自学报》、
《工人日报》、《中华谜报》、《职工天地》、《山东青年报》、《临沂日报》
和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临沂电视台、临沂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几家报
刊、电视台、广播电台曾20多次报道和介绍过其创作活动与事迹,被誉为自学成
才的谜联艺术家。

韩金福 男,汉族,刘家庄乡东于家湖村人,1968年4月24日出生。1987年1
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工师。先后任乡镇党委专职报道员、文化
干事、莒南电力总公司秘书。十几年来,在新闻、文秘及文学创作上取得了突出
成绩。
1992年9月, 他起草的先进单位呈报材料《加强电力管理,加快企业发展》
被选送到国家电力部,莒南电力总公司被国家电力部评为全国电力工作先进单位,
成为当年全省仅有的2个先进单位之一。 1992年以来,他先后执笔起草了省、部
级“三为”达标单位等先进单位呈报材料,为单位赢得了20多项市、省、部级荣
誉。
韩金福还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新闻创作,几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刊登
各类新闻稿件600多篇, 并多次获好新闻、好作品奖。1994年12月他撰写的《这
个深层矛盾被触动了--莒南电力总公司实行多经产权改革的调查》在《山东电力
报》二版头条作为“我为发展山东电力多种经营献计献策征文”栏目的开篇之作
刊发,配发了编者按,并获得此次征文唯一的一等奖。该文还被《中国电力报》、
《农电管理》、《中国电业》刊发,并分别配发了编者按,《农电管理》还把该
文题目作为“封面索引”。1996年他被中国农村电气化期刊社评为首届全国农电
系统十佳明星作者。《山东电力报》曾在通讯员档案栏目配发其照片介绍他的事
迹。
几年来,他还运用所学理论撰写企业管理、政工研究等方面论文40多篇,并
多次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及政研会上获奖。他还创作中篇报告文学21篇24万余
字, 199 2年他创作的报告文学《农村领路人》被新华社编撰的报告文学集《华
夏子孙》收录,1993年他与人合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沂蒙魂》,1996年以来,
他创作的17篇中篇报告文学在市级以上报刊、 杂志发表,其中有9篇获得国家级
一、二等奖。他为临沂电业局撰写的反映临沂市电业50年发展变化的中篇报告文
学《点亮蒙山沂水》 作为优秀作品载入《山东电力50周年》一书。1997年4月与
人合作的《电力设备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课题研究与运作》科研项目获得山东省档
案局颁发的山东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奖一等奖。 1998年1月他被中华全
国农民报协会评为“全国百佳明星作者”。

解玉翠 女,汉族,陡山乡卧石岭村人,1968年10月出生。1985年12月参加
工作。大专文化,档案馆员,任电力总公司行政秘书兼专职档案员。解玉翠担任
专职档案员期间,库房达到安全“九防”要求,建立了档案收集、立卷、统计等
30多项制度, 文件资料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达到98%以上。编印了档案总目
录、分类目录、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等检索工具;编印了全宗介绍、组织机
构沿革、大事记、科技成果等参考资料,使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基本达到100%。
把微机引入档案管理,进行索引检索。积极做好开发利用工作,几年来,在输变
电工程设计、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挖潜节能等方面,利用档案产生的经济效益
达2 60多万元。同时,为制定生产计划、规划、确定经营目标、生产经营管理、
标准化建设、设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了档案来源于实际,服务于生
产的作用。1 996年底,经省档案局检查验收,公司档案管理套改为“国家二级”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单位。一级的档案管理,促进了企业标准化建设,企业标
准化已通过四级验收,设备管理、电力计量、会计工作均晋升为三级单位,电力
调度实现部级达标。解玉翠1997年12月获得由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有突出贡献档案
人员荣誉证书。

王甲俊 男,汉族,柳沟乡王家大庄村人,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
1984年任王家大庄村党支部书记。
他原在涝坡供销社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回村当了村干部。他结合村实际,
先后带领群众办起副业加工组,开发荒山栽上苹果树,大搞水利建设,首先解决
了群众的温饱问题。接着他又通过多方考察,发挥当地矿山优势,搞起了石雕厂。
从刻菩萨、香炉、小狗、小狮子、山水花鸟等小石雕品,发展到雕刻石灯、石塔
等大型石雕品,一举打入国际市场,1998年就发往日本200个集装箱,产值500万
元,获利税100万元。解决了群众花钱和就业问题。
为安排剩余劳力和家庭妇女,他又在村里办起了水泥预制厂、针绣厂、综合
服务部等,几个小厂年创产值262万元,创利税26万元。
村民全部住上了新瓦房, 吃上了自来水,千亩果园和90%的耕地实现了水利
化,并新建30间高标准的村办小学、26间农民文化大院和20间敬老院。农民人均
收入由1 983年的260元,上升到1998年的2600元。王甲俊于1990年被授予“地区
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1996年先后两次被临沂市委授予“模范党支部书记”
称号,1994年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
劳动模范”称号。

张振玉 男,汉族,坊前镇岔河村人,1945年生。中共党员。1992年任岔河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岔河村三面环山,是远近闻名的“三难村”(行路难、饮水难、吃粮难),全
村2 66.7公顷耕地,土地瘠薄、水源奇缺。张振玉任党支部书记后,为彻底改变
岔河村的落后面貌,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外出参观,集思广益,确定了向荒山要果,
向山沟要水,向开发要钱,开发荒山3000亩,实现人均果园一亩半的奋斗目标和
全面综合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分期组织实施,农户承包经营的开发思路,带领
村民走上了整山治水奔小康的道路。
至1998年底, 全村累计投资180万元,投工200万个,搬运土石方250万立方
米,开发荒山3000亩,栽植优质果树10万株,绿化树木30万株,建小型(二)水库
1座,谷坊200个,石坝72道,塘坝20座,挖疏河道3000米,改挖河道1000米,砌
石拱坝182道,耕地水浇面积达到90%以上,村民户户用上自来水。1998年,粮食
亩产500公斤, 总产180万公斤,果品总产400万公斤。岔河村的山区开发、小流
域治理模式被称为岔河模式,在临沂市得到推广,前来视察的国务院、水电部、
林业部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张振玉被誉为“时代新愚公”,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
“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范奉臣 字子卿,号石扉,1936年生,十字路镇朝阳居委人。大学中文系毕
业后曾任临沂、莒南中等师范语文教师、莒南县委宣传部干事、县政府史志办公
室副主任、县文化局局长、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兼文史资料主编。是山东省书
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王羲之基金会研究员、中原书画
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临沂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临沂地区诗词学会理事、临沂地
区作家协会会员、 临沂地区文联委员、莒南县书法家协会主席。1994年4月被中
国艺术研究院授予“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称号。1994年11月,其传略与作品入
编由中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名人艺术画廊、法国东方艺术研究院等国内外
十余单位主持编纂的《国际名人录》艺术卷,并荣获国际三级艺术大师名人称号。
自幼爱好书画。书从唐欧楷入,后转攻颜。中年攻行草,师法“二王”旭素
诸家。临池勤勉,治学谨严。楷行隶皆能,尤擅草书。诗书画作品在全国及省报
刊多有发表。书作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多次获奖。作品为中外多家艺术部门
收获,并入选《东方书画长城巨卷》。书画印分别入编《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
《情系国魂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20余部大型书画
集和辞书。著有《艺海自述歌》、《楷书歌》、《草书歌》、《隶书歌》、《篆
书歌》及《游岱岳组诗》等。1996年10月被山东省政协授予“政协文化工作先进
工作者”称号。

刘再兴 男, 汉族,洙边镇中龙掌村人,1969年2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
党员。 1987年7月被分配到洙边乡从事教育工作。1989年通过干部选拔程序,被
录用到县政协办公室工作,1991年底任干事。曾有诗歌在《星星诗刊》、《山东
青年报》 、 《黄河诗刊》上发表,1991年有作品入选《当代中国青年诗选》。
1996年被山东省政协授予“政协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刘成富 男,汉族,板泉镇杨家临沭村人,1946年10月生。18岁初中毕业回
村,先后任生产队长、团支部书记、大队保管、民兵连长、村委主任等职。1977
年入党,1985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兼莒南板泉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富任村
党支部书记后,决定发挥当地麦秸多的优势,建造纸厂。1986年,村里还欠银行
贷款4600元,人均收入只有500元。他率先把自己准备建房的600元钱投入集体,
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共投资5万元,又向银行贷款8万元,在原生产
队的9间草棚内建起了造纸厂。 19 89年4月,几经波折,终于试车成功,正式投
产。投产后,他和村干部吃住在车间,注意节能降耗,检查质量。因此,企业呈
滚动式发展,至1993年底,该厂已初具规模。
1994年,他又瞄准市场,投资40多万元,新上两部彩印机,增加了花色品种,
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1996年板泉造纸厂更名为莒南板泉纸业有限公司。1997年
投资1 7万元, 与工业用电专线并网;投资80万元与邻村纸厂合伙增建工业污水
处理设备,使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至1998年底,该企业占地28亩,建筑面积3956
平方米,职工1 80人,机器设备22台(套) ,固定资产417万元,成为板泉镇的支
柱企业之一。
1994年至1998年市、县领导多次到该企业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省委主办
的《支部生活》和《临沂大众》《莒南报》及临沂电视台先后刊登、介绍了他的
事迹。 1 994年他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1996
年被评为市级百名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
党员”称号,199 8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李凤省 男,汉族,十字路镇温泉居人,1953年出生,1969年参军,1977年
退伍回乡。1986年毕业于济南职工大学。中共党员。经济师。曾任莒南县十字路
镇温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温水泉管理区党总支书记。任莒南县棉纺织厂厂长兼党
总支书记、莒南凤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自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以来,大胆改革,制定了“抓质量、抓消耗、抓用
工、抓现场管理,保住产量”为主要内容的“四抓一保”治厂方针,以管理促发
展,向管理要效益,使企业管理工作逐步与现代企业制度相接轨。在生产经营上,
他面向市场,强化企业经营活动,注重市场信息,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由产供销型向销供产型的转变。在纺织市场极端皮软和萧条
的形势下,他以攻为守,大胆进行技术改造。1993年以来,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
模,强化技术改造,到1 998年底,共添置500台织布机,改写了有纺无织的历史。
新上1万锭精梳纺纱生产线, 系国内外最新型的设备,逐步实现了以规模经济增
强市场竞争力,以高新技术设备,高档、高质量产品占领市场的目的。企业先后
兼并了原莒南第二棉纺厂和莒南县苎麻纺织厂,为企业的发展史写下了重要的一
笔。莒南县棉纺织厂已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纺纱织布一条龙,产
品90%经外贸出口,利税连年提高,逐步发展成莒南县的利税大户。
李凤省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8年
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当选为莒南县、临沂市政协委
员。

王增笃 男,汉族,大店镇北小官庄人。1934年10月出生,1956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高小文化,1954年任信用社会计,1961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生产
大队长,1970年后任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党支部书记后, 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改土治水, 开展多种经营,1978—
1981年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人均500公斤, 居临沂地区第一位。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 注重发展工业生产,到1998年全村有砂轮生产厂家7处,其它工商业
户28家, 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集体财产总值达200多万元。1983年当选
为中共莒南县委委员、山东省党代会代表,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
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7年至1997年期间任莒南县人大代表,并当选为县人
大常委会委员。

于志法 男, 汉族,文疃镇王家炕村人,1952年12月生,1973年1月参加工
作, 在东海舰队服役,1977年5月复员,1978年9月任民办教师,1985年9月参加
全国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男子中年组5000米、1000米两项金牌,打破该两项全
国记录, 并被大会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86年5月任县体委副主任,1993年12
月任县文体委副主任,19 98年5月主持文体委工作。

崔莉莉 女,汉族,1965年11月生,陡山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84
年7月参加工作, 任中学语文教师,1991年后任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现任
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
崔莉莉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全身心投入,着眼于未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
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1994年她所带班级参加全县小学各科
知识、 技能竞赛, 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她还注意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
1994年9月获临沂市小学语文比赛二等奖。同年在学校主持三至五年级“五段式”
作文教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指导的作文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
有的被《红蕾》、《小葵花》等多种刊物刊登。1995年她参加全县小学语文教材
教法考试获全县第一名。她撰写的论文《联袂施教,相得益彰》、《走进思维能
力训练的芳草地》、《这里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等先后获临沂市小语论文比赛
一等奖,其中《走进思维能力训练的芳草地》收入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沂蒙教
育论文集》,并于1996年获山东省教育教学论文“百佳奖”。论文《改革批改方
法,培养自改能力》、《凭借作文教学,发展形象思维》先后在《山东教育》上
发表。论文《开发素质教育中形象思维能力这块富有潜力的处女地》、《用一片
爱心播下科学思维的种子》曾获山东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
崔莉莉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期间,于1996年在全校组织开展了“沂蒙井冈手
拉手活动”,引导小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产生良好效果。以此为
基础撰写的活动论文及通迅文章先后在《山东少先队》、《临沂日报》、《当代
沂蒙》、《少年天地》刊登。并响应团中央号召在全校组织了“雏鹰争章达标”
活动,有20多名同学获市级“雏鹰奖章”。1998年在生物百项科技制作比赛中,
全校有30多名学生分别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平时为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经
常组织文艺活动,学校组队参加了1997、1999两届临沂市中小学艺术节,节目获
一、二等奖,并参加了在市人民会堂的汇报演出,学生精彩的表演和良好素质,
得到市领导的好评。几年来,学校少年队工作曾先后被评为莒南县少先队工作十
佳单位、临沂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临沂市“手拉手”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
优秀国旗中队、山东省国旗中队等。她个人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班主任和骨干
教师,1998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

滕厚玲 女, 汉族,1955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1980年毕业于莒南师范,
1998年于临沂教育学院函授毕业。1976年从事教育工作,现任实验一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
滕厚玲始终信奉“谁掌握了孩子,谁就拥有了未来”这一格言,在教育教学
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儿童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尽职尽责。她善于钻研
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别具特色。1994年她在全县主讲的观摩课,受到领导和
老师的好评。她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说话能力,特别是抽拉
活动幻灯片的制作和使用,收到良好效果,在全县推广。撰写的论文《发挥电教
优势上好小学思品课》在《山东电教》上发表。《浅淡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科学运用》在省电教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她教的学生在1994年县小学语文
竞赛中获一等奖。
她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以满腔热情去亲近
学生,由于管理班级有方,教育学生效果良好,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1988年
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1996年被评为临沂市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1995年1月担
任实验一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由于成绩突出,
同年10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1998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王世明 男, 汉族,1963年8月出生于临沭县韩村镇。中共党员。1982年参
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英语教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2年于
临沂外语师范毕业后,先后任莒南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1987
年调入莒南县教学研究室,担任英语教研员,现任莒南县高中教学研究室主任、
临沂市高中英语中心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获国家、省、
市级表彰奖励10余次。其事迹被收入《成就与展望》、《莒南先模人物传》等书
籍。
王世明在任英语教师期间,善于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剖析原
因,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情况,积极发
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成功自我意象;制订适度学习目标,增加学生的
成功体验,逐步树立成功的信念;实行保护学生成功心理的评价策略等方法,优
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得到较迅速转化;利用罗森塔尔、心理名片、金口玉
言、维纳斯等教育心理效应来研究教学,创造了“幽默教学法”、“3R教学法”
和“整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带班级英语
的高考成绩两次获得全区第一。
担任教研工作后,针对全县英语教学起点低,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差,
造成全县英语教学“腰里软”的现象,集中精力培训全县英语教师,几年内受训
教师达1 000多人次, 全县英语教师不论在英语知识方面还是课堂教学艺术方面
都有了较大提高。全县推行了“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模式、统一教学材料、
统一进行考试”的英语教学“四统一”方案,实现了英语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建立了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基层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帮助
指导和解决。组织教师巡回讲课,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活动。
推行“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英语愉快教学法”、“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
体教学法”,全县的英语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市教委在全市推广了他的英语教改
经验。
王世明还刻苦自学,笔耕不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钻研大量教育理论
著作,整理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写出了多篇教学论文。撰写的论文《控制两
极分化,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获省教改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先后参
加了全市、全国的《高中英语知识技能训练》、《初中英语综合训练》等书的编
写工作,被山东省外语教学研究会评为优秀会员。曾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员。

陈之太 男, 1947年10月出生,十字路镇人。1966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并
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从临沂调回莒南工作,先后在莒南一
中任体育教师、艺体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中学高级体育教师。
1974年前后,莒南县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在临沂地区位居下游。陈之太
来莒南一中后,立志振兴莒南体育。他以高尚的师德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难,在运动场上艰苦奋斗十几年,彻底改变了原来
的落后局面。他注重基础,从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抓起,逐步培养
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技术高超的田径,篮、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进入80年代
后,莒南县中学生代表队在临沂地区中学生田径、球类等项比赛中,多次荣获冠
军及前三名。他训练的运动员有几十人次达到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有上百人次
在省、 地级运动会上获前六名,为各级、各类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100余名。
1982年,莒南县一中被评为山东省“达标”先进单位。1984年莒南一中又被命名
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先后两次被授予“体育传统学校先进集体”称号。
1985年后,陈之太先后任莒南一中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等职务,继续团结
带领体育组的老师们保持着莒南一中体育教学及体育训练的优势。同时,他还协
助校长起草、完善了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走出了学校管理的一条新路,在教
学监督、教学管理及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等项工作中,他也做了大量的组织、探
讨工作,从而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995年陈之太任莒南一中工会主席。在努力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
助县教育工会组织开展各项职工艺术、体育活动。1997年,莒南一中被评为莒南
县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还兼管学校的美化绿化工作。四年来,从校园的
规划、布局,到每一个景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都是自己动手,现已建起了高
标准的田径场1个, 篮排球场10个,硬化路面4000多平方米,绿化校园6000多平
方米,还建起了大型雕塑、喷泉、假山、人工湖等景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现
已被推荐为市级花园式单位。美化、绿化工作中多数是自己动手,几乎放弃了所
有的节假日,为学校节约资金几十万元,受到领导及社会的赞誉。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曾获“十年振兴
山东体育’荣誉奖章,县级拔尖人才,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汲长柱 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道口乡西野埠村。中共党员。本科学
历,中学高级生物教师。1981年于莒南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石莲子中学任生物
教师。1983年考入临沂教育学院,离职进修两年。1985年调入路镇中学 (现莒南
三中) 工作, 先后任生物教师、 生物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等职。自
1990年始担任学校教导主任。长期担任县、市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县
级模范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汲长柱坚持用全新的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
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大胆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
学新思路、新模式。坚持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第一位,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
每一堂课,确定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和形式的丰富性、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多样性,针对学生
接受知识的层次性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使课
堂充满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在1987年至1992年连续六年中,高考生物成绩均为全县前三名,其中三年
第一名。 1993年首届生物会考中, 所教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
1996年全市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998年获全市生物教学成绩
优秀奖。另外,还撰写了多篇有影响的教学教研论文。其中,《浅谈生物教学的
辐射法》一文荣获全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辐射法在生物复习中的运用》一文发
表在《山东教育报》 1995年第123期上;1996年在国家二级学术报纸《生物报理
科教学研究》 第1期上发表论文《对教学重点内容深化处理的思考》;1997年在
国家级刊物《生物学教学》 第5期上发表论文《中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类型及
培养》等。
汲长柱长期担任班主任、学校教导主任,摸索出了一套管理学生的经验。在
对学生的教育中,积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做学生的严父、
慈母、良师、益友。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和言教并重。注意掌
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学生
自我教育的作用。所教班级和年级的学生的班风好,学风正,具有较强的向心力
和凝聚力,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同类班级和年级的前列。特别是在高94级学生的管
理中,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为突破口,明确了“加大正面灌输,用爱心换
回自尊”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伸出温暖的手,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转化目标
和“转化一名后进生等于输送一名优秀生”的口号。从学生的思想抓起,教育他
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报告会、事
迹讲用会和法制教育讲座,用最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事例和学生谈人生、谈理想、
谈做人。大量的正面教育,多彩的正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得到了启迪,因而在1997年的高考中,升学人数创三中历史最高纪录。汲长柱代
表学校年级组在全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并受到了一致
好评。

姜金利 男,汉族,1963年9月生,1985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山东省平原
县人。198 1年7月至1983年7月在山东省人民警察学校学习。1983年7月至1991年
1月在莒南县公安局坪上派出所任民警、副所长。1991年1月任莒南县公安局政研
室副主任、法制科科长、副局长。
1984年参加全国高教法律专业自学考试,1987年6月获得法律专科毕业证书,
19 88年参加第一次全国律师资格通考获得全国律师资格证书。 他利用所学法律
知识撰写教材30余万字、宣传稿件千余篇,被多家新闻单位评为模范通讯员,被
法制日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0多人次,对干警群众进行法
制教育160余场次, 辅导法律课百余堂,举办干警学习班34期,统讲十多部新法
和修改的法律,提高了执法水平。
他主持参与侦破重大疑难案件900多起, 每起案件都得到妥善处理,仅1996
年,就带领法制科3名干警审核案件935起,未出一起错案和行政撤销、行政败诉
案件。他创造性地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有力地提高了干警执法水平,减少了违法
违纪现象的发生,使莒南县公安局成为山东省和临沂市执法先进单位。他曾带领
专案组不畏艰难南北征战, 先后破获7起特大疑难经济诈骗案,抓获犯罪分子11
名,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50多万元。
他坚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勤政为民,拒绝说情受贿,坚决不办人情
案、关系案,有人说他“六亲不认、无人情味、死心眼”。多年来他没休过星期
天节假日,时常加班到深夜,外出办案几个月不回家。1995年过度劳累导致颧骨
发炎形成颌窦囊肿,侵蚀骨头,仍坚持带病工作,手术后病未愈又全身投入工作,
边吃药边坚持工作。1996年任副局长分管法制、治安、巡警等工作,在严格执法、
打击预防犯罪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市公安局嘉奖,多次被县委评为
优秀党员,1991年后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共产党员,
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 995年被选为临沂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1997年7月被公
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