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类 道口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184&run=13

党 委书 记 王林伟
副 书 记 纪效利 郭其兵 张守功
党 委委 员 王林伟 纪效利 郭其兵
张守功 董 黎 彭学贡
邢计德 姜春善 李有长
李彩霞(女)
人 大主 席 王林伟(兼)
副 主 席 许清江 朱崇利
乡 长 纪效利
副 乡长 董 彦亮朱 孔忠 张守斋 周华
政协副主任 徐立臣 夏良信

1994年—1999年1月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 委书 记 孙成山(1993.12—1996.7)
副 书 记 张纪校(1993.12—1996.7)
史爱祥(1990.6—1996.7)
赵永春(1996.7—1999.1)
罗玉君(1993.12—1999.1)
厉永清(1996.7—1999.1)
卞东玉(挂职)(1993.5—1994.7)
杜仕泰(挂职)(1994.7—1995.8)
党 委委 员 朱崇利(1984.10—1996.7)
邢俊昌(1993.3—1995.6)
王爱成(1993.1—1999.1)
严廷波(1990.6—1996.7)
徐立臣(1993.3—1996.7)
左振美(女)(1995.6—1999.1)
尹胜谦(1996.7—1999.1)
人 大主 席 李继读(1990.5—1999.1)
乡 长 张纪校(1993.12—1996.7)
赵永春(1996.7—1999.1)
副 乡 长 薛彦强(1991.4—1995.6)
董黎(1995.6—1996.7)
张守功(1996.7—1999.1)
厉永清(1995.6—1996.7)
刘怀宏(1996.7—1999.1)
夏良信(1993.1—1999.1)
范崇中(1993.3—1999.1)
政协副主任 沈保国(1993.1—1994.3)

[王林伟简介] 王林伟, 男,汉族,相邸镇王家峪村人,1953年11月出生,
1974年7月毕业于山东水产学校,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至1979
年2月任临沂地区水产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2月任县淡水养殖试验厂厂长兼党支
部书记。1984年12月任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科员。1992年3月在岭泉镇挂职,
任科技副镇长。19 93年12月任县水利水产局副局长。1996年7月任道口乡党委书
记。

[纪效利简介] 纪效利, 男,汉族,刘家庄乡庞疃村人。1956年10月出生,
1976年6月毕业于莒南师范。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至1984年6月
任教师、 教干。1984年6月任岭泉乡党委秘书。1987年4月至1995年6月先后任板
泉镇党委宣传委员、 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1995年6月任大店镇党委副书记。
1999年1月任道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莒南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赵永春简介] 赵永春,男,汉族,莒县夏庄人,1963年1月出生。山东省委
党校本科毕业。 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
在大店公社党委工作。1983年4月任大店公社仕沟管理区主任。1984年6月任陡山
乡团委书记。1 985年9月在莒南县委党校干部中专班学习。1987年7月至1993年1
月任陡山乡党委委员、 组织委员。1993年1月任团林乡党委副书记。1993年12月
任岭泉乡党委副书记。 19 96年7月月任道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9年1月任
县地质矿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莒南县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概况] 道口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乡政府驻地中道口村距县城16公里。东邻筵
宾镇,西靠石莲子镇,南连岭泉镇,北依大店镇,西南与河东区毗邻。总面积53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0公顷。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面积占83.9%。沭河在境内
流程4.6公里,鲁沟河在境内流程3公里。良(店)沂(南)、道(口)汤(头)、道(口)
大(店)公路在境内交汇。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程控电话。有储量丰富的沙,是
良好的建筑材料。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地瓜为主,盛产葡萄、西
瓜、大姜、大蒜、黄烟、桑蚕。
1998年全乡辖42个行政村, 共10700户3.6万人。 农业总产值1.17亿元,比
1994年增长2倍;工业总产值5869万元,比1994年增长1.5倍;财政收入330万元,
比1994年增长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比1994年增加1400元。
1998年底,乡直机关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统战、团委、妇联、武装部、经
委、计生委、财政、民政、信访、土地管理、司法等。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有广
播站、文化站、农机站、农技推广站、林业站、果茶站、水利站、兽医站、经管
站、统计站、财政所、教委、计生服务站等。

[农业] 全乡共有粮田面积4181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
地瓜等。1998年粮食总产15285吨,粮食单产提高到304公斤。
该乡从1994年起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
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并努力推进适度规模和区域化、集约化、企业化
经营。1 998年全乡种植黄烟3000亩,收购烟叶500吨,平均亩产值1800元,最高
亩产值达395 0元,总收入500万元。其中,植烟专业村沙家官庄村仅黄烟一项,
全村人均收入净增2000元。该乡所产烟叶以质优而闻名,1998年两次全国烤烟现
场会都参观了该乡的烤烟现场,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负责同志称该乡烤烟“山东第
一,全国一流”,可与世界名烟产地巴西的烟叶相媲美,被列为“临沂市烤烟出
口生产基地” 。1998年桑蚕面积3000亩,实现收入250万元。大蒜3000亩,全部
采用了配方施肥、地膜覆盖、高美施叶面施肥,收获蒜薹195万公斤,总收入600
万元。此外,沿沭河东岸新植5000亩银杏间作园,大姜、大蒜出口沙特生产基地
已确立。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科技含量。烤烟与绿豆或黄豆间作是该乡农民、
农技人员发明并获国家专利的项目, 每亩烤烟烟田可增收绿豆75—100公斤,或
增收黄豆150—200公斤,增收350—450元。1998年全乡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2
次, 聘请省、市、县专家教授巡回授课1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万余份,重点传
授推广了间作套种、草莓保护地栽培、果园四季管理技术和农作物及畜禽良种推
广等先进科学技术。

[畜牧业] 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引导农民搞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畜牧业产业
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战略,已实现蔬菜大棚与饲养小区一园化,果园与规模养
殖一园化,以种带养,以养养种,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乡政府实行“贴息”贷款,大力扶持规模养殖。大棚养猪、大棚养鸡、大棚
喂鸭、科学养兔、汪塘养鱼、大牲畜饲养在该乡已初具规模,各村都建立了较高
的畜禽饲养小区、 围村饲养带。其中投资110万元、占地30亩的前介脉头村养殖
场已初步形成了鸡、鱼、猪三位一体的立体生态养殖新格局。建立了小尾寒羊、
新淮母猪及狸獭三个良种养殖基地。1998年,全乡栏圈改造率达100%,年出栏生
猪2万头, 新发展2000只鸡以上养殖大户17户,新建高标准养鱼池2500平方米。
1998年畜牧业生产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

[林果业] 在基本实现灭荒和完成“八五”绿化达标的基础上,全乡继续强化
林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绿化步伐,提高绿化水平。从1996年开始,突出抓以板栗、
银杏、苹果等为主的林果开发。实施名牌战略,注重调整优化树种结构,经济林
内部结构日趋合理,木本粮油果品和小杂果有了较快发展。1998年,全乡大力推
行领导干部科技示范园建设,广泛开展果园规范化管理活动。以辽伏、红津青、
嘎拉、红富士及乔纳金等名优苹果品种为主,全乡初步形成了早、中、晚品种俱
全,布局合理的良性生产格局,所产苹果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到1998年全乡
已有示范园8处。 同时,加强了技术培训,积极抓好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
林生产注重向规范化、社会化、产业化转变,并扩大规模,形成特产。1998年,
在沿沭河两岸新植5000亩银杏间作园, 果品总产达到1.5万吨, 新发展经济林
20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全乡林木覆盖率达25%。

[水利] 1994年全乡坚持“四面辐射,中心提高”的原则,投资220万元,投
工150万个,新修石渠1万米,开挖鱼塘300亩,修路5000米,建机电灌站1座,打
大口井3眼,解决了3个村2800人的饮水问题。1995年,该乡重点搞了“南联北接”
工程,共新修石渠3600米,修路7000米,新建乡供水站1处,解决了5个村4200人
的饮水问题。 199 6年,在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内兴修沙窝头引水工程,总量
为5000立方米,总投资53万元,投工1.5万个,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每
年增加效益120万元。1997年全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资265万元,投工18万
个,新完成工程项目26个,维修配套工程36处,新修石渠1.5万米,道路3000米,
维修道路2.6万米。1998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资380万元,投工95万个,共
完成各类工程项目30个,维修配套工程42处,新修防渗石渠2万米,维修道路4.1
万米,新建扬水站5座,新打大井26眼,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
到1998年底,全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一种“东部石渠西部井,沿河扬水
站”的格局,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1994—1998年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产量

单位:
亩、公斤、万公斤
┌──┬──────────┬──────────┬──────────┬─────────┬────────┐
│项目│ 小 麦 │ 玉 米 │ 地 瓜 │ 水 稻 │ 高 粱 │
│年度├───┬──┬───┼───┬──┬───┼───┬──┬───┼──┬──┬───┼──┬──┬──┤
│ │面积 │单产│总产 │面积 │单产│总产 │面积 │单产│总产 │面积│单产│总产 │面积│单产│总产│
├──┼───┼──┼───┼───┼──┼───┼───┼──┼───┼──┼──┼───┼──┼──┼──┤
│1994│22669 │318 │720.9 │8746 │406 │355.6 │6228 │348 │217.2 │3278│510 │167.3 │87 │236 │2.0 │
├──┼───┼──┼───┼───┼──┼───┼───┼──┼───┼──┼──┼───┼──┼──┼──┤
│1995│22767 │338 │769.5 │11376 │392 │445.9 │6829 │381 │260.1 │4258│438 │186.5 │82 │232 │1.9 │
├──┼───┼──┼───┼───┼──┼───┼───┼──┼───┼──┼──┼───┼──┼──┼──┤
│1996│25444 │338 │860.0 │11318 │404 │457.2 │4345 │376 │163.4 │9073│472 │428.4 │141 │234 │3.3 │
├──┼───┼──┼───┼───┼──┼───┼───┼──┼───┼──┼──┼───┼──┼──┼──┤
│1997│26071 │356 │928.6 │12056 │200 │240.7 │3152 │204 │64.3 │8195│345 │282.6 │116 │164 │1.9 │
├──┼───┼──┼───┼───┼──┼───┼───┼──┼───┼──┼──┼───┼──┼──┼──┤
│1998│24678 │283 │698.4 │12659 │318 │402.5 │3137 │371 │116.4 │7510│376 │282.5 │25 │240 │6.7 │
└──┴───┴──┴───┴───┴──┴───┴───┴──┴───┴──┴──┴───┴──┴──┴──┘

1994—1998年主要经济作物面积、 产

单位:亩、
公斤、万公斤
┌──┬──────────┬────────┬─────────┬────────┐
│项目│ 花 生 │ 黄 烟 │ 蔬 菜 │ 桑 茧 │
│年度├───┬──┬───┼──┬──┬──┼──┬──┬───┼──┬──┬──┤
│ │面积 │单产│总产 │面积│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 │面积│单产│总产│
├──┼───┼──┼───┼──┼──┼──┼──┼──┼───┼──┼──┼──┤
│1994│10034 │313 │314.1 │3300│169 │55.9│6626│2000│1325.2│1350│76 │10.3│
├──┼───┼──┼───┼──┼──┼──┼──┼──┼───┼──┼──┼──┤
│1995│9620 │295 │283.8 │1735│151 │26.2│3327│2256│750.6 │1400│71 │10.0│
├──┼───┼──┼───┼──┼──┼──┼──┼──┼───┼──┼──┼──┤
│1996│8873 │294 │261.1 │2255│190 │42.8│1610│1063│171.2 │1600│86 │13.8│
├──┼───┼──┼───┼──┼──┼──┼──┼──┼───┼──┼──┼──┤
│1997│8975 │113 │101.6 │2425│195 │47.3│1880│3404│640.1 │1600│88 │14.0│
├──┼───┼──┼───┼──┼──┼──┼──┼──┼───┼──┼──┼──┤
│1998│8813 │294 │258.7 │2480│204 │50.6│2115│1902│4023 │1665│ 81 │13.5│
└──┴───┴──┴───┴──┴──┴──┴──┴──┴───┴──┴──┴──┘

[工业] 1994年有乡、村集体企业27家,从业人员681人,拥有固定资产737万
元, 完成产值2570万元,实现利税82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1%和5%。1995年
该乡提出了“工业兴乡,开展第二次创业活动”的口号,大力发展乡办企业,通
过出售、租赁、兼并等形式,对毛纺厂等10家乡办企业进行改制,对中道口砖厂
等6家村办企业进行租赁经营。
到1998年底, 全乡乡、村集体企业29家,从业人员12213人,完成产值3950
万元,实现利税126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53%和53%,其中乡办企业4家,从业
人员268人, 固定资产200万元,完成产值860万元,实现利税42万元。从业人员
1945人,固定资产938万元,完成产值1693万元,实现利税84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1994年全乡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62家, 从业人员
1260人, 固定资产520万元,完成产值2141万元,实现利税93万元,分别比1993
年增长10%和1 5%。 自1995年起乡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领
导,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召开表彰会、
组织外出参观、专题会议部署、搞好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了个体私
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全乡拥有毛巾毛纺、地毯刺绣、布鞋和皮鞋加工、石膏
粉和天花板制作、铸钢轧钢、小五金及扫帚、炊帚加工等项目,其产品远销苏、
鲁、 豫等地。到1998年底,全乡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921家,从
业人员2200人,完成产值331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实现利税146万元,
分别比1994年增长55%和57%。

[商业、 饮食服务业] 1998年全乡商业企业168家,比1994年增加53家,从业
人员37 6人,实现利税180万元,缴纳税金10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倍和1倍。
1994年全乡饮食服务业13家,从业人员105人,营业收入135万元,实现利税
26万元,。1998年全乡饮食服务业发展到28家,营业收入260万元,利润40万元,
缴纳税金8万元。

[教育] 1994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20所,教师258
人,在校生44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4年投资50万元建起中心小学教学
楼1座。19 95年乡政府投资135万元,建起中学教学楼1座。1996—1998年该乡总
投资210万元,进行了一系列配套建设。至1998年底,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职
工94人,在校生17 40人;小学20所,教职工198人,在校生5483人;中心幼儿园
1所,教职工24人,入园幼儿45人。是年,有126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32名学
生升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
1994—1998年,乡中学被县教委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学校”、“临沂师专教
科研实验基地”,乡中学党支部自1996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基层党组
织”;中心小学被县教委评为“县级规范化学校”。

[卫生] 1998年,乡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22处,卫生技术人员36名。道口医
院建于1996年8月, 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业务用房12间, 专业技术人员6名,
1998年该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其中副主任中医师1名,医师2名,病床10张,
固定资产55万元, 年接收门诊病人2.66万人次,业务收入190万元,是年底,投
资90万元占地1354平方米的道口医院门诊楼开始动工兴建。

[计划生育、 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 1994年全乡计划生育率97%,人口自
然增长率4.2%。 1995年对全乡14268名育龄妇女进行分类建档和跟踪服务,村级
育龄妇女服务室达到54个, 计划生育率97.5%, 晚婚率97.2%,人口自然增长率
3.25‰。 1998年计划生育率99.6%,晚婚率97.7%,晚育率99.7%,人口自然增长
率5‰。
社会治安方面。1994—1998年,围绕全乡工作大局,立足稳定主线抓严打,
强化群防群治抓网络,突出三个重点抓落实,围绕五项载体抓治安,全乡的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年来,全乡公安机关共受理查处治安、
刑事案件285起,中心法庭受理各类案件2876起,法律服务所调处民间纠纷186起,
解答法律咨询1234人次。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自1994年起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把
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年终考评。
该乡注重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到1998年底,共举办各类党员干部培训
班45期。 199 7年狠抓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乡开展了“十星级文明
户”和“美在农家”系列活动,有38个村被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授予“美在
农家” 先进单位,有5 0户被县文明委授予“十星级文明户”。1998年,全乡村
村建起了文化大院, 村图书室存书人均1.7册,重新组建了农村电影放映队,全
年巡回放映200余场次。各村普遍建立了农村夜校和读报、阅报亭。

经济强村简介

[前介脉头村] 地处乡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全村共有1300口人,113.3公顷
耕地,果园面积12公顷,该村生产的苹果以辽伏、红津青、嘎拉、红富士及乔纳
金等名优品种为主, 平均亩产值5000元,最高亩产值达1万元,仅此一项,全村
年纯收入60万元。1998年全村完成农业总收入36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
该村从1994年起,就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经过充分调查市场,认真分析
本村实际,认识到发展果品生产是增加全村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开会、
研究、宣传,解放村民们的思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外出参观先
进单位的经验,观摩管理上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请专家、技术员亲临果园现
场讲课、 指导, 还先后到日照、临沂、沂源等地购买优质鸡粪,每年每亩投入
4000—5000公斤,进行沟施或撒施。果树专用肥或三元素复合肥100—200公斤,
通过“统一浇水,统一喷药时间,统一购进或租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统一搞好
苹果的销售服务”工作,使果园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该村在积极搞好服务、
加强“统”的功能的同时,每年会同乡果茶站评比果园,对果园管理好的户,在
评比“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奖励。通过
这些措施,全村出现了果园“管理好光荣,管理差可耻”的社会风气,全村果园
达到了平衡发展,高产优质,经济效益连年提高。
该村在努力抓好果品生产的同时,进行村容村貌的规划建设。到1998年底,
该村已成为布局整齐、结构美观的新村。该村始终把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走在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1998年,被临沂市文明委
授予“文明村示范村”称号。

[晒衣台村] 地处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共298户902人,耕地88.2公顷。该
村为全乡“银杏富民工程”的样板单位,全县有名的轧钢专业村。1998年全村实
现社会总产值270万元, 人均收入3000元, 被县委、 县政府授予“文明村”、
“专业村”称号。
1993年起,该村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银
杏生产。 到1998年,全村已发展银杏苗圃、采叶圃150亩,其中两龄苗70亩,六
龄苗80亩, 总产值达100万元。仅银杏叶一项,亩纯收入达6000元,户均增加收
入8000多元,已形成与板栗、桑蚕经济作物“三分天下”的局面。因银杏生产对
土壤等自然条件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以及较高的成本投入(亩成本2000元左右),
在项目引进之初,村民意识不足,忧前顾后,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此情
况,村两委因势利导,在乡政府提出的“银杏富民工程”的具体指导下,及时出
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实行“自愿种植,统一购种,受益付款,不受益不要钱”
的政策, 同时规定每斤种子补助5元,大大增强了村民种植银杏的积极性。村里
还拿出60亩耕地作为银杏发展专用基地,鼓励村民广泛种植。仅1996年全村种植
户达1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3。为了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村里实行统一购种、
种植并以回收的形式代销全部产品。这种做法,降低了种植户的成本风险,解除
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除种植银杏外,该村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场地、资金、信息、技术
等方面给予扶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许多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
1998年全村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00多家, 其中面粉加工、铸钢轧钢、小五金经
营户98家,运输户12家,是年,个体私营经济收入达100万元。
从1994年开始,全村累计投资150万元,整修了4条街道,栽上了绿化树木,
修石渠1万米, 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多次被县委、县
政府评为“美在农家”先进单位。

[沙家官庄村] 地处乡政府驻地东1.5公里,共420口人,42.7公顷耕地,1998
年全村400亩烟田交售烟叶8.5万公斤, 总收入89.5万元, 全村完成农业总收入
120万元。
八十年代,该村无工副业项目,群众的收入比较低。从1991年开始在全县首
先试验种植主料烟NC89。在种植过程中,该村“统”字当头,强化服务,调整地
块, 区域化种植, 统一标准,统一育苗,统一起垄,统一施肥、浇水和定苗,
1991年亩收入9 00多元,主料烟试种在沙家官庄村获得成功。该村在抓烤烟生产
上,注重科学管理。1992年,该村在烟田上进行间作套种绿豆试验,亩收入绿豆
125公斤。 在种植生产上,重点抓好良种化、种植区域化、管理规范化和间作套
种。种植主料烟为沙家官庄村的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植烟专业村。省烟草
公司领导向全省推广了沙家官庄村的间作套种经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领导对沙
家官庄村的主料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烘烤水平,1998年底,该村又多方筹资30万元,在全县率
先搞起了高标准热风循环烤房,17座热风循环烤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该村先
后投资4 5万元, 修石渠4000米,修拦河坝1处,打机井6处。还与有关大专院校
取得联系,在作物种植良种化、配方施肥、提高经济效益上大作文章。
1996年4月投资6万元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于1996年10月开始,
进行新规划和村庄改建; 又于1997年11月动工,投资5.5万元,建起水塔,为家
家户户送上了自来水。
该村先后多次被临沂地委、行署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单位”,1993年被临沂
地委命名为“九间棚式党支部”,1997年被临沂市委授予“百强村”称号。

(张星星)
审稿人 明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