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类 坊前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179&run=13

党 委书 记 杜立兵
副 书 记 解希华 张富昌 卢绪红 王永凤(女)
党 委委 员 杜立兵 解希华 张富昌
卢绪红 王永凤(女)
鲁守团 高述元 闫家界
王永胜 尹胜谦
人 大主 席 王希梅
副 主 席 乔正友
镇 长 解希华
副 镇 长 鲁守团 崔久波 刘家峰
牛司政 李学贤
政 协主 任 王林农

1994年—1999年1月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 委书 记 曹元贞 (l992.7—1996.7)
副 书 记 李乃德 (1993.1—1995.6)
陈兆良 (1993.1—1996.7)
杜立兵 (1994.1—1995.6)
杨家明 (挂职)(1993.5—1994.7)
张立平 (挂职)(1994.7—1995.8)
孙厚连 (1995.6—1999.1)
孟凡芹 (女)(挂职)(1995.8—1996.7)
庄乾坤 (1996.7—l999.1)
卢言学 (1996.7—1999.1)
党 委委 员 王林农 (1987.5—1997.5)
杨久祥 (1990.5—1999.1)
于治荣 (1991.12—1996.1)
王建功 (1993.1—1995.11)
王晖青 (女)(1993.1—1999.1)
卢绪红 (1993.8—1999.1)
高述元 (1996.7—1999.1)
左振高 (1996.7—1999.1)
王永胜 (1997.5—1999.1)
人大副主席 朱正业 (1991.4—1999.1)
(乡) 镇 长 李乃德 (1993.1—1995.6)
杜立兵 (1995.6—1996.7)
庄乾坤 (1996.7—1999.1)
副(乡)镇长 王希梅 (1988.1—1996.1)
王行敏 (1993.1—1995.6)
吉布友 (1995.6—1999.1)
于治荣 (1996.1—1996.7)
杨久样 (1996.7—1999.1)
政协副主任 朱正东 (1992.4—1999.1)
莫团宗 (l993.3—1999.1)

[杜立兵简介] 杜立兵,男,汉族,相邸镇南甘霖村人。临沂师专毕业。1955
年10月出生, 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任相
邸镇南甘霖小学民办教师。1978年10月莒南师范学习。1980年7月在相邸任教师。
1987年3月任相邸乡党委组织干事。 1989年9月任相邸乡党委委员。1993年1月任
坊前乡常务副乡长。1994年1月任坊前镇党委副书记。1995年6月任坊前镇党委副
书记、镇长。1996年7月任坊前镇党委书记。

[解希华简介] 解希华,男,汉族,山东省青州市人。大专学历。1963年5月
出生, 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2月在县工商
系统工作。 1984年7月在岭泉乡党委工作。 1987年6月任十字路镇武装部干事。
1990年7月任相邸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993年8月任十字路镇党委委员、武装
部长。1996年7月任十字路镇党委副书记。1999年1月任坊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庄乾坤简介] 庄乾坤,男,汉族,筵宾镇人。大专学历。1955年3月出生。
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任陆军第六十八
军204师61 0团通信连电话报务员,1978年12月至1979年1月任204师610团司令部
警卫排长, 198 1年1月任高射机枪连副政治指导员, 1981年4月任通信连长,
1983年4月任司令部股长。 1984年7月在长沙解放军干部文化学院学习。1985年7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高级陆军指挥学院学习。 198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
军守备6师司令部少校参谋。 1989年10月任莒南县税务稽查队副队长。1991年11
月任县税务局办公室主任。1994年8月任县地税局征收分局局长。1996年7月任坊
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999年1月任县土地管理局副局长。

[李乃德简介] 李乃德, 男,汉族,团林镇东罗家峪村人。中专文化程度。
1948年1月出生,1974年1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月任
教师。1975年12月任团林公社桑园管理区主任。1978年12月任团林公社司法助理。
1981年1月任团林公社桑园管理区总支书记。1984年6月任团林乡纪委书记。1989
年任团林乡党委副书记。1991年2月任朱芦乡党委副书记。1993年1月任坊前镇党
委副书记、镇长。1 995年6月任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概况] 坊前镇位于县境东部,东邻坪上镇,西靠相邸镇,南接演马乡,北连
柳沟乡。总面积98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9866.7公顷,林地面积1733.3公顷,荒
山荒滩面积884公顷,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占地882公顷。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为平
原,占总面积的42%,北部为丘陵,占总面积的58%。山脉主要有康山、山和
双山, 境内最高点康山,海拔342.8米。主要河流龙王河和龙头河,系常流河。
小型水库12座, 最大库容2000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4.8万亩。岚济公路和兖石
铁路横贯东西,设有火车站、汽车站。土壤有沙土、黄土、石碴土三种,其中石
碴土分布在北部山区,黄土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湖地,沙土广泛分布在丘陵地带。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矿产有石英砂、莒翠玉、雪花
大理岩等。
1998年全镇辖38个行政村, 共15672户48856人, 其中男性25095人, 女性
23761人。 中共党员2069人, 共青团员4980名。农业人口47680人,非农业人口
1176人。少数民族48人。
1998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1994年增长87%;工业总产值3亿元,
比1994年增长67%; 财政总收入540万元,比1994年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
2800元。
1998年底,镇直机关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统战、团委、妇联、武装部、经
委、计生委、财贸、民政所、信访办、土地乡建办、统计站、科协、司法所等,
行政人员36人。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有广播站、文化站、农技推广站、农村经营
管理站、茶果站、农机管理站、林业站、水利站、兽医站、财政所、计生办、机
关后勤事务管理所等,共有职工89人。
1994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农业] 全镇共有粮田面积6.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花生、地瓜、玉
米、大豆、水稻等。随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运
用, 一些低产作物被淘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1998年复种指数提高到185%,
粮食单产431公斤,总产达2.7万吨,花生单产达345公斤,总产达912.5万公斤。
1994年以来, 坊前镇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共发展果园2500亩,板栗园
3000亩, 茶园500亩, 桑园1500亩, 地埂地堰绿化3000亩,粮枣间作1200亩。
1995年坊前镇生产的“龙泉翠茶”和“银剑茗茶”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银质
奖。 1998年黄烟种植1000亩,亩收入1900元,蚕茧14.6万公斤,收入220万元,
实现税收18万元。
该镇本着“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1996年以来,开展了康山会战、石门会战和龙头河流域会战工程,到1998年
共投资8 50万元,投工450万个,开挖条带15万米,深翻改土1.5万亩,铺设地下
管道3000米,打塘坝25座,建水囤12座,小流域治理1000米,新修道路70华里。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1998年,举办农技培训班
25次,其中聘请市、县专家现场授课8次,发放技术资料2.5万份,重点传授推广
畜牧业的EM液使用技术、植保施肥技术、果茶园四季管理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推
广等先进科学技术。

1994—1998年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产量

单位:
亩、公斤、万公斤
┌────┬─────────┬────────┬─────────┬────────┐
│项目年度│小麦 │玉米 │地瓜 │高粱 │
│ ├───┬──┬──┼──┬──┬──┼───┬──┬──┼──┬──┬──┤
│ │面积 │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面积 │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
├────┼───┼──┼──┼──┼──┼──┼───┼──┼──┼──┼──┼──┤
│1994 │29250 │310 │907 │3560│468 │167 │25678 │523 │1343│285 │271 │7.7 │
├────┼───┼──┼──┼──┼──┼──┼───┼──┼──┼──┼──┼──┤
│1995 │29360 │314 │922 │3658│477 │174 │24795 │528 │1309│314 │267 │8.4 │
├────┼───┼──┼──┼──┼──┼──┼───┼──┼──┼──┼──┼──┤
│1996 │32034 │344 │1102│4953│488 │242 │25202 │540 │1361│236 │263 │6.2 │
├────┼───┼──┼──┼──┼──┼──┼───┼──┼──┼──┼──┼──┤
│1997 │30605 │360 │1101│7399│513 │380 │20904 │507 │1060│226 │348 │8 │
├────┼───┼──┼──┼──┼──┼──┼───┼──┼──┼──┼──┼──┤
│1998 │30568 │345 │1055│7761│564 │438 │20845 │537 │1120│100 │301 │3 │
└────┴───┴──┴──┴──┴──┴──┴───┴──┴──┴──┴──┴──┘

1994—1998年主要经济作物面积、 产

单位:亩、
公斤、万公斤
┌────┬──────────┬────────┬────────┬────────┐
│项目年度│花生 │黄烟 │蔬菜 │桑茧 │
│ ├───┬──┬───┼──┬──┬──┼──┬──┬──┼──┬──┬──┤
│ │面积 │单产│总产 │面积│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面积│单产│总产│
├────┼───┼──┼───┼──┼──┼──┼──┼──┼──┼──┼──┼──┤
│1994 │26180 │357 │935 │650 │170 │11.1│1652│354 │58.5│1105│116 │12.8│
├────┼───┼──┼───┼──┼──┼──┼──┼──┼──┼──┼──┼──┤
│1995 │27226 │364 │991 │255 │111 │2.8 │1745│340 │59.4│1115│117 │13 │
├────┼───┼──┼───┼──┼──┼──┼──┼──┼──┼──┼──┼──┤
│1996 │26886 │375 │1008.2│948 │178 │16.9│1624│238 │38.6│1277│146 │18.7│
├────┼───┼──┼───┼──┼──┼──┼──┼──┼──┼──┼──┼──┤
│1997 │25739 │319 │821 │1900│152 │2.9 │1647│324 │53.4│1359│125 │17 │
├────┼───┼──┼───┼──┼──┼──┼──┼──┼──┼──┼──┼──┤
│1998 │26450 │345 │912 │279 │161 │4.4 │1597│373 │59.5│1678│103 │17.2│
└────┴───┴──┴───┴──┴──┴──┴──┴──┴──┴──┴──┴──┘

[林业] 境内北半部属山区丘陵,发展林业生产有一定的优势。1998年林地面
积2.6万亩,其中用材林5330亩,防护林2530亩,薪炭林250亩,特用林1050亩,
经济林1.5万亩。 “四旁”植树150万株,林木覆盖率33.4%,总立木蓄积8万立
方米。用材林主要有速生杨、刺槐、榆树等。灌木树种有紫穗槐、腊条等。经济
树种主要有苹果、板栗、桃、梨、葡萄、樱桃等。1998年全镇果品产量达3389吨。
银杏、板栗等地埂地堰绿化达3000亩,在岚济公路沿线和龙头河流域形成了产业
链、产业带。
1994—1998年共采伐用材林6000立方米。

[畜牧业] 在畜牧业生产中,北部以养羊、牛为主,中、南部以养猪为主,岚
济公路沿线各村主要发展大棚养鸡。近几年来,主要推广了瘦肉型猪、三元杂交
猪、良种牛、良种鸡,并对原有猪圈进行改造,推广青贮氨化饲料以及EM液发酵
技术,改单一饲料喂养为全价饲料喂养。对猪种进行改良,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
1998年全镇猪存栏4万头,牛出栏3600头,羊出栏1.86万只,蛋鸡饲养20多万只,
肉食鸡出售200万只,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9%以上。

[水利] 1994年开始在全镇推广岔河村小流域治理模式,对7条小流域进行初
步规划与治理, 修防渗渠4000米,建机电灌站6座,建水囤2座,解决了4个村的
人畜吃水问题,完成1.2万亩的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工程。
1995年完成了双山流域治理工程,修防渗渠8000米,建塘坝8座、机电灌站2
座, 3个村1600人用上了自来水。1996年完成水利工程项目16个,打塘坝、谷坊
18座, 建桥涵闸120处,铺设地下管道3000米。是年,对王家坊前河、石门河进
行了流域治理, 3个村2000人用上自来水。1997年完成了石门会战工程,修配套
石渠、V型渠8000米,建水囤3座,拦河坝12道,深翻改土2000亩,整“三合一”
梯田15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90亩。
1998年全镇完成水利工程项目21个,对龙头河流域进行治理,改河1000米,
疏河、挖河筑堤3000米,荒山开发2000亩,整三合一梯田1200亩,谷坊28个,塘
坝1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亩,完成2个村自来水工程。
到1998年底, 全镇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125座,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兴
利库容700万立方米,机电井、机电灌站92处,微滴灌1000亩,防渗石渠8万米,
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占农田面积的75%。32个村4万多人用上自来水。

[工业] 1994年全镇有四级企业750家,从业人员6210人,拥有固定资产2500
万元,实现产值1.7亿元,利税170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8%和14%。
1994年以来,立足石刻传统产业优势,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石刻技术能手和
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办厂,膨胀石刻规模。1997年镇政府出台《镇办企业改制实施
方案》,通过出售、租赁等形式,分别对镇办石刻厂、建筑公司、农具厂、农副
产品加工厂、 园艺厂等5家镇办企业进行了改制。到1998年,全镇拥有石刻加工
厂(点) 148家,石雕展销部12处,从业人员500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
利税450万元。
1998年全镇四级企业发展到1332家, 从业人员7810人,完成产值3亿元,实
现利税160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1994年全镇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31家, 从业人员
2900人,固定资产1000万元,完成产值0.9亿元,实现利税900万元,分别比1993
年增长12%和11%。1995年起,镇党委、政府出台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等文件,从场地、资金、经营到工商、税务等方面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方便,
全镇涌现出石刻、刺绣、木材加工等10多个专业村。1998年底,全镇私营企业和
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20家,从业人员3670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固定资产1800
万元,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其中入库
税金140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34%和100%。

[商业、 饮食服务业] 1998年全镇商业企业110家,比1994年增加50家,从业
人员43 0人, 实现利润120万元, 缴纳税金30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5倍和
1.6倍。
1994年全镇共有饮食服务业20处,从业人员110人,年营业额160万元。1998
年全镇饮食服务业发展到30处,年营业额220万元。

[小城镇建设] 1995年完成了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并通过了评审论证。小
城镇总面积扩大到7.4平方公里。
1994年秋借岚济公路拓宽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开通了宽34
米、 长2.5公里的中心大街 (路街合一) ,1995年全部进行了绿化,铺设下水道
5000米,植绿化带4000米,并安上了路灯。按照小城镇规划,大街两侧已建办公
楼6座,教学楼3座,商业服务楼7座,医院门诊楼1座。
1997年坊前镇被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卫生镇”称号。

[建筑、运输业] 1994年镇办建筑企业1个,从业人员130人,年建筑安装产值
54万元。 1998年镇办企业1个,从业人员150人,年建筑安装产值190万元,实现
利润25万元;个体联合建筑队31个,从业人员320人,年建筑安装产值490万元,
创利润150万元,税金15万元。
1994年全镇个体运输户54个,从业人员72人,年创利税48万元。1998年全镇
个体运输户120个,从业人员170人,有拖拉机90台,汽车30台,功率4000千瓦,
年产值5 60万元,创利税160万元。

[民政、 社会福利] 1994年9月成立了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所,同年对全
镇农村两委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取消退休制。至1998年底,全镇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198828元,投保人数5200人,领取养老金人数76人。1995年
7月对全镇社会残疾人进行了等级评定,发放了残疾症。1997年3月开展平坟还耕
工作,共平迁坟头9800个,退还耕地460亩,新建公墓4处,铁路、公路两侧及农
田中的坟全部平迁。 同年5月停办婚姻登记证。1998年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有68户特困户20 5人领取保障金27496元。
1998年夏,全镇积极组织抗洪救灾捐赠活动,共捐款94074元、捐衣1528件。

[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 1994—1998年,全镇教育工作重点
围绕抓投入,促小学联办、中学教学楼建设和差校改造;抓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抓协调, 搞好回乡初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培训; 抓教研,深化教学改革。1995—
1998年总投资3 00万元,建起镇中学教学楼3座。1996年投资100万元在桑庄建起
希望小学教学楼1座。 1998年办理了朱梅、竹墩、龙头、山四处联办小学的土
地征用手续, 共征用47亩土地;成教中心校投资5万元,购买微机11台,面向社
会进行微机培训;中心幼儿园投资2万元,新增设备5件。到1998年底,全镇有初
级中学1所, 教职工139人, 在校生3159人;小学30所,在校生6526人。1994—
1998年,镇教委被临沂市教委评为“全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镇中心小学
教研室被临沂市教委评为“市级先进教研室”,坊前中学被县教委评为“县级教
学教研先进单位”,1998年《山东教育》、临沂电台、莒南电视台对坊前中学办
学事迹作过报道。
1998年全镇有镇卫生院1处, 村级卫生室28处,卫生技术人员60人。其中镇
卫生院1998年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 病床20张,固定资产122万元,接受门诊病
人2.8万人,住院病人2800例,全年业务收入70万元。
计划生育工作。1994年在全镇开展了“四清理、四核实”,计划生育率97%,
人口自然增长率2.14‰。1995年加大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堵塞了流动人口管
理漏洞。1997年狠抓了规范化管理。1998全镇计划生育率99.5%,晚婚率97.8%,
晚育率9 9%,人口自然增长率4.4‰。
自1994年起,该镇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经济奔小康有机结合,并对精神
文明建设实行量化考核,纳入干部年终考评。注重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培训,到1998年底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40期。1997年
狠抓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美在农家”系列活动,全镇
有26个村被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授予“美在农家”先进单位。1998年全镇
有36个村建起了综合性文化大院, 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镇文化体育中心、老年
活动室及有关设施。 农村安装程控电话达600部,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
程控电话。

[社会治安] 坊前镇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建设工作,1994年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1996年3月参照蒙阴县做法,对全
镇38个村治保主任进行了充实调整,在全县率先实行了“四统一”(即统一招聘、
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奖惩) 。村村设立了“五位一体”综治办公室,配置
了档案橱,统一制度、板面、档、簿、册。村村按居住区域划分若干治安联防责
任区, 责任到人。 重视普法教育、站岗巡逻和调解工作,治安形式明显好转。
1995—1996年坊前镇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称号;
1997年被评为“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经济强村简介

[王家坊前村] 王家坊前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岚济公路横贯东西,交
通便利。共631户1971人,115公顷耕地。1998年全村各业总产值达1680万元,其
中以石刻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值1230万元, 利润148万元,上缴税金42万
元。是有名的石刻专业村。
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王家坊前村作过亲笔批示。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王家坊前村广大群众牢记毛主席批示,坚持艰
苦创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一方面改山治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建小(二)
型水库2座, 机电灌站2处,塘坝15处,打大口井4眼,修土石渠8000米,全村耕
地水浇率达到96%以上。拥有拖拉机420台,初步实现耕种机械化。1998年全村粮
食总产81万公斤。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以石雕石刻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
村成立了企业发展管理服务小组,负责各项具体事宜。在岚济公路两侧建工贸小
区2个, 将石刻加工厂点集中在小区内,形成产业带、产业链和规模优势。村里
投资51万元,整修了道路、高压线路,用上了自来水。并制定优惠政策,对个体
私营业主免除“两工”,当年办厂的免交提留。1997年组织20余名石刻艺人到日
本学习,提高了技艺,使石刻加工由粗放型向精艺型转化。到1998年,石刻产品
已有2大类2000多个品种, 产品除内销外,还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县外贸
公司合资、 台属联营、村办、个体办石刻厂26家,石刻品销售点8处,全村从事
大小石刻生产的专业户102家,从业人员达到550人,人均年收入4800元。石刻业
已成为王家坊前村的支柱产业。
1994年8月, 中央电视台在王家坊前村摄制的《漂洋过海的石头》,在40多
个国家和地区播放。
全村有汽车、 装卸车30辆,饭店1处,小食部6处,商店12处,建筑队2个。
1998年全村存款额突破1500万元。
1995年王家坊前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全县首批小康村。

[朱家洼子村] 朱家洼子村共742户2258人,226.8公顷耕地。1998年全村实现
工农业总收入1580万元,人均纯收人2600元。户均一亩苹果园,一亩葡萄园,一
亩丰产林。是有名的造林绿化典范村。
近几年来,朱家洼子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唱好农业戏,念活林果经。充分
发挥拥有1500亩平原、1600亩丘陵梯田、1200亩河滩的自然优势,宜粮则粮,宜
林则林,宜果则果。利用高科技发展高效农业,村里建起百亩高产试验田,承担
了7项省、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双6、双7、双8”经验在全省推广,使农
田由两年三作提高到一年两作。1998年全村粮食总产155万公斤,单产超600公斤,
被省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被省科协授予“科普先进村”。同时,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结合承担丰产林品种试验项目,到1995年底将原龙王河滩上的
1200亩残次林全部更新改建为杨树速生林,栽植杨树10万株。大力发展优质果品,
建800亩板栗园、600亩苹果园。在地埂地堰栽植葡萄1200亩,枣粮间作1200亩,
培植育苗基地30亩。1995年,全国绿化委授予朱家洼子村“造林绿化千佳村”称
号。
朱家洼子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建起了小学、幼儿园。
上工副业项目10余个,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立庄户剧团,设立阅报栏,庄
户剧团活跃在邻里乡间,《大众日报》、《联合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做过专题
报道。村歌《朱家洼,我心中的歌》获黄河杯展评赛铜奖。1996年被中共临沂市
委授予“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
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成效显著的精神文明建设,把朱家洼子村带入了小康
之路。

[小流域治理模式--岔河村] 岔河村分3个自然村,共785户2450口人。耕地面
积266.7公顷,果园面积233.3公顷。多年来,勤劳朴实的岔河村人在村党支部的
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十几年开山、治水不止,把
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景色秀丽、农民富裕的新农村。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收
入2800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200万元。被中共山东省委
和临沂市委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
岔河村地处山区,过去每逢雨季,山洪瀑发,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危及
着全村人的生命安全,为了彻底根治水患给群众带来的灾难,该村本着“因地制
宜,遇沟就闸,有沟有塘,有塘有水,星罗棋布,注重效益”的治水原则,在八
条流域和环村河上以浆砌石拱坊为主,塘坝为辅,层层拦蓄,沟上拦沙,沟下蓄
水。 1989—1998年十年间,岔河村投资180万元,投工200万个,建谷坊200个,
浆砌石拦坝182道, 建水库塘坝21座,建桥涵13座,改河3000米,变地上悬河为
地下河。通过节节拦蓄获得了充足的水源后,又在山岭上建起了10个容量为1000
立方米的蓄水池、 7座电灌站,不仅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而且能自流灌溉三山
五岭3700亩地。沟水上了山,岔河村人又在荒山坡上开发了3500亩果园,修环山
路160华里, 栽植了10万棵优质果树,树上苹果树下花生轮作受益。1998年果品
总产量达500万公斤,亩收入2000元。
1998年全村粮食总产达225万公斤, 粮食产量的增长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1998年全村生猪出栏3500头, 出售肉鸡1.5万只。农业发展也带动了第二、三产
业的兴起,在加强本村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果品、蔬菜、仔猪为主的市
场,办起了雕刻厂、绣花厂、地毯厂、面粉加工厂、榨油厂等30多个工副业项目,
1998年会村工副业实现产值1050万元。 拥有拖拉机500多辆,农业的耕、种、播
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坚持小流域治理与村庄规划同步进行,按照河的走势
和村庄建设要求,以路定街,以街定巷,通街2000米,架设高压线路26华里,改
造房屋1000多间,新盖农民文化大院11间,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新农村。
1996年,岔河村被山东省建委、山东省人事厅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

(王兴伟 莫言英)
审稿人 刘加峰 王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