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类 岭泉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174&run=13

党 委 书 记尹德玉
副 书 记 宋现坤 刘志玲(女) 文新章 宁玉奎
党 委 委员 尹德玉 宋现坤 刘志玲(女)
文新章 宁玉奎 孟凡景
张宝强 孟令臣 孙运国
高维胜 许继明
人 大 主席 王西尧
副 主 席 徐文亮
镇 长 宋现坤
副 镇 长 孟凡景 王兆峰 王瑞云(女) 卢立雷
政 协 主任 刘志玲(女,兼)

1994年—1999年1月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 委 书记 王子敬 (1991.10—1996.7)
副 书 记 丁明良 (1993.1—1995.6)
赵永春 (1993.12—1996.7)
尹德玉 (1995.6—1996.7)
王家密 (挂职)(1993.5—1994.7)
曹现庄 (挂职)(1994.7—1995.8)
党 委委 员 李学亮 (1993.1—1995.6)
王瑞云 (女)(1993.5—1995.6)
吴淑震 (1994.7—1999.1)
人大副主席 纪洪山 (1996.1—1999.1)
(乡) 镇 长 丁明良 (1993.1—1995.6)
尹德玉 (1995.6—1996.7)
副(乡)镇长 李学亮 (1993.1—1995.6)
张来年 (1993.1—1996.7)
王林伟 (挂职)(1992.4—1994.5)
王克博 (挂职)(1992.4—1994.5)
政协副主任 孙济奉 (1993.1—1996.1)
徐文亮 (1994.4—1999.1)

[尹德玉简介] 尹德玉,男,汉族,团林镇桃花峪村人,山东省委党校本科毕
业。 1 955年12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10月入党。1975年12月在
莒南县工作队工作 (驻板泉、相邸) 。1977年12月任团林公社桑园管理区主任。
1981年12月任团林公社崖上管理区总支书记。 1984年6月至1992年12月任演马乡
党委副书记、副乡长。1993年1月至1995年5月任相邸乡党委副书记兼政协办公室
主任。1995年6月任岭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6年7月任岭泉镇党委书记。

[宋现坤简介] 宋现坤,男,汉族,洙边镇中书院村人。山东省委党校本科毕
业。1 963年10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入党。1984年7月在莒南
县林业中学任团总支书记。1986年9月任相沟乡党委秘书。1989年9月任相沟乡党
委宣传委员。 1 993年2月任石莲子乡党委副书记。1995年6月任十字路镇党委副
书记。1996年7月任岭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丁明良简介] 丁明良,男,汉族,板泉镇西高榆村人,山东省委党校本科毕
业。 1 958年12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1月入党。1975年7月在莒
南县水利局工作。1977年10月至1979年12月在莒南师范学习。1979年12月任莒南
县一中团委书记。1986年8月在县委组织部任组织干事。1990年8月任团县委副书
记兼组织部下派办主任。 1992年12月任岭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5年6月任
莒南县农业局副局长兼莒南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心主任。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
评为“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先进个人”。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概况] 岭泉镇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西岭泉村距县城11公里。北靠筵宾
镇、道口乡,东邻十字路镇,南与刘家庄乡接壤,西与河东区隔沭河相望。总面
积6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66.7公顷。偏西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丘陵带,北起
刘家岭村,南至前左山村,东南部石沟村一带也有小片丘陵,其它为平原。丘陵
约占总面积的34%, 平原约占66%。最高点摩天岭,海拔154米,最低点淇岔河
村北湖,海拔73米。主要河流鸡龙河,从十字路镇后良店村西入境,至前柴沟村
西南流入刘家庄乡,境内流程9.4公里。沭河流经镇西部。莒阿、良沂公路经此,
兖石铁路横贯东西。 设石沟火车站1处。土壤主要有褐土、棕壤土、潮土、水稻
土、沙姜黑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玉米、地瓜等。矿产资源有紫
红色砂岩,分布在石沟、柴沟、左山、西岭泉一带,储量丰富,是良好的建筑材
料。
1998年全镇辖44个行政村,共13599户46071人。男性23286人,女性22785人。
中共党员1911名, 共青团员2171名。农业人口45050人,非农业人口1041人,其
中苗族12人,回族3人,彝族2人,其余均为汉族。
1998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1亿元,比1994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1.72
亿元, 比1994年增长31.4%;财政总收入2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
比1994年增加1162元。1998年底,镇直机关有党政办公室、组织、宣传、人事、
老干、纪检、统战、武装部、团委、妇联、经委、计生委、财政所、民政所、信
访办、土地乡建办、计划统计站、科、司法所等,党政干部35人。列入事业单位
编制的有财政所、教委、计生委、广播站、文化站、农技推广站、农村经营管理
站、茶果站、农机管理站、林业站、水利站、兽医站、机关后勤管理处等,共有
工作人员68人。
1996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农业] 全镇共有粮田面积3340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
生、地瓜、大豆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种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此低
产作物被淘汰, 复种指数不断提高,1998年复种指数提高到175%,粮食单产提
高到333公斤,总产达到21126吨。
1994年以来,岭泉镇党委、政府按照“岭上林果、西南烟花、东南石材、东
北瓜莱、中心市场搞开放、畜牧养殖户户上、桑园渔塘遍全镇”的布局,大力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至1998年底,镇西部红土岭上开发建成了3000亩赞皇
大枣园,东北部形成了以前葛家集子村、化家庙子村为中心的2500亩大棚蔬菜生
产基地,亩均收入8000元,成为全县四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镇植桑村发展到
39个, 总面积5376亩,年交售鲜茧30万公斤,产值400万元,成为临沂市桑蚕生
产第一镇。 黄烟发展到600亩,亩均收入2000元。花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0
亩,亩产量达300公斤。
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全镇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率达到90%以上。以良种良
法配套技术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种植上实行区域化、良种化、
机械化、畦田化,在1998年秋种检查中被县政府评为一等奖。1998年共举办农技
培训班17次, 其中,聘请专家现场授课5次,农技站技术人员到村讲课12次,到
田间地头指导性讲座3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00余份。推广普及了玉米良种掖
单22号、 鲁单50及掖单13号,水稻新品种河粳1号、豫粳6号等,小麦良种稳千1
号、鲁麦23号等。同时承担了长效碳胺在水稻上的应用,“立晨”牌高液肥在水
稻、玉米上的应用等试验示范,并进行了玉米及水稻新品良种对比试验。

1994—1998年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产量

单位:亩、公斤、万公斤

┌──┬─────────┬─────────┰─────────┬─────────┬────────┐
│项目│ 小 麦 │ 玉 米 ┃ 地 瓜 │ 水 稻 │ 高 粱 │
│年度┝━━━┯━━┯━━┿━━━┯━━┯━━╇━━━┯━━┯━━┿━━━┯━━┯━━┿━━┯━━┯━━┥
│ │ │ │ │ │ │ │ │ │ │ │ │ │ │ │ │
├──┼───┼──┼──┼───┼──┼──┼───┼──┼──┼───┼──┼──┼──┼──┼──┤
│1994│30320 │324 │982 │1504 │455 │682 │10434 │463 │3206│479 │153 │785 │274 │22 │0.6 │
├──┼───┼──┼──┼───┼──┼──┼───┼──┼──┼───┼──┼──┼──┼──┼──┤
│1995│31005 │340 │1054│16344 │467 │763 │7645 │465 │355 │5725 │481 │275 │714 │213 │15 │
├──┼───┼──┼──┼───┼──┼──┼───┼──┼──┼───┼──┼──┼──┼──┼──┤
│1996│31705 │352 │1118│14011 │461 │646 │6487 │484 │314 │10762 │488 │525 │460 │320 │15 │
├──┼───┼──┼──┼───┼──┼──┼───┼──┼──┼───┼──┼──┼──┼──┼──┤
│1997│31215 │376 │1174│15732 │433 │4483│289 │130 │9104│326 │326 │279 │555 │117 │6.5 │
├──┼───┼──┼──┼───┼──┼──┼───┼──┼──┼───┼──┼──┼──┼──┼──┤
│1998│30606 │295 │903 │18359 │390 │716 │4493 │385 │173 │5694 │439 │245 │420 │302 │13 │
└──┴───┴──┴──┴───┴──┴──┴───┴──┴──┴───┴──┴──┴──┴──┴──┘

1994—1998年主要经济作物面积、产量

单位:亩、公斤、万公斤

┏━━┯━━━━━━━━━━━┯━━━━━━━━━━━┯━━━━━━━━━┯━━━━━━━━━┓
┃项目│ 花 生 │ 黄 烟 │ 蔬 菜 │ 桑 蚕 ┃
┃年度├───┬───┬───┼───┬───┰───┼───┬──┬──┼──┬───┬──┨
┃ │面积 │单产 │总产 │面积 │单产 ┃总产 │面积 │单产│总产│面积│单产 │总产┃
┠──┼───┼───┼───┼───┼───╂───┼───┼──┼──┼──┼───┼──┨
┃1994│8255 │301 │248 │110 │160 ┃2 │ 2891 │3175│918 │2940│106 │32 ┃
┠──┼───┼───┼───┼───┼───╂───┼───┼──┼──┼──┼───┼──┨
┃1995│8205 │315 │259 │84 │155 ┃1.3 │1882 │5000│941 │4000│113 │45 ┃
┠──┼───┼───┼───┼───┼───╂───┼───┼──┼──┼──┼───┼──┨
┃1996│6955 │346 │241 │296 │182 ┃5 │2518 │3293│827 │3819│106.9 │30.9┃
┠──┼───┼───┼───┼───┼───╂───┼───┼──┼──┼──┼───┼──┨
┃1997│6608 │282 │186 │1736 │130 ┃23 │3044 │1197│364 │2559│102 │26 ┃
┠──┼───┼───┼───┼───┼───╂───┼───┼──┼──┼──┼───┼──┨
┃1998│8182 │296 │242 │934 │165 ┃15 │1790 │2918│522 │4592│68 │312 ┃
┗━━┷━━━┷━━━┷━━━┷━━━┷━━━┻━━━┷━━━┷━━┷━━┷━━┷━━━┷━━┛

[畜牧业] 在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兴牧富民工程”,以养猪、
养鸡为重点,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为主,分散放养为辅,推广畜禽良种,
暖圈养猪、养鸡,配方饲料,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等措施。1998年全镇牛存栏1800
头,猪存栏2 7178头(其中仔猪21070头) ,羊存栏1788只,家禽存栏13.1万只。
1998年畜牧业总收入达335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7%。

[林业] 镇中、西部有南北走向的红土岭,发展林果生产有一定的优势。1996
年8月, 该镇提出了“开发十里红土岭,建成万亩杂果园”的口号。是年10月,
全镇44个村万余名劳力齐上阵,打响了红土岭的战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开挖
条带48万米, 挖鱼鳞坑1.1万个, 机耕深翻土地4000亩, 新修环岭路30公里。
1997—1998年栽植赞皇大枣3.7万棵,面积1500亩。
1998年全镇共有林地面积5000亩,用材林3000亩,防护林500亩,薪炭林500
亩,特用林30亩,经济林7000亩。四旁植树50万株,林木覆盖率20%,木材蓄积
量8万立方米。 全镇有木本植物4科8种。用材林主要有杂交杨、梗杨、毛白杨、
榆树、椿树,灌木树种有棉槐、腊条,经济树种主要有板粟、苹果、桑、桃、葡
萄、杏、李等。1 998年果品总产量406吨。1994—1998年,共采伐用林1400立方
米。1998年全镇板栗园达到8处,面积1000亩,总产量5万公斤,产值40万元。

[水利] 1994年在镇西南部黄淮海平原开发区修防渗石渠4万米,建机电灌站
35处,打大口井30眼,解决了4个村4400人畜吃水工程。
1995—1997年,全镇总投资600万元,投工225万个,治理鸡龙河道7800米,
开岭500亩, 修防渗石渠3.6万米,新修道路67公里,建拦河坝7处,改建、新建
机电灌站7处,打大口井、机井4眼,解决了7个村人畜吃水工程。
1998年全镇总投资360万元,投工60万个,完成水利项目278处,配套工程25
处,深耕地4000亩,会战工程3处,建桥梁75座,新修防渗石渠1.6万米,整修地
堰1000亩,新打机井30眼,维修机井9眼,铺设地下管道4000米,建拦河坝4处,
建水盆9个,闸谷坊10个,小流域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扩大改善灌概面积9000
亩。其中镇东南部1.5万亩黄淮海平原开发区,1998年5月经省、市专家综合评估,
列全省第一。全镇有5个村用上自来水。

[工业] 1994年全镇有镇村集体企业92个, 从业人员4801人,拥有固定资产
925万元,完成产值5840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该镇坚持“重工、活商、强农”
的工作思路,从突出效益抓改制入手,通过承包、股份、租赁、拍卖等形式盘活
资产,激发了企业活力。镇炸药厂通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提高了生产能力,
1998年完成产值460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利税104万元。镇板纸厂以股
份制形式成立了岭泉茂原纸厂, 年产板纸11600吨。镇冷库租赁给沂南第二肉联
厂,年交租赁费20万元。对镇刺绣厂实行了拍卖。
到1998年底, 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186家,从业人员7760人,完成产值7650
万元,实现利税495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30.9%和145%。其中镇办企业6家,
从业人员645人, 固定资产620万元,完成产值1700万元,实现利税465万元;村
办企业180家,从业人员7115人,固定资产665万元,完成产值5900万元,实现利
税257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1994年全镇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610家,从业人员
780人,固定资产400万元,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25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
9%和15%。 镇党委政府按照“先放开,后规范;先发展,后管理;先到位,后
疏导;先繁荣,后受益”的原则,从经营范围场所到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方便,
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镇涌现出烟花、鞭炮、石料开采加工、木工、刺绣等
20多个专业村。 到1998年底,全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962家,从业
人员1404人, 注册资金9904万元,固定资产6000万元,实现产值1.9万元,实现
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200万元,其中入库税金25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68%
和92%。

[商业、饮食服务业] 1998年全镇商业企业324家,比1994年增加135家,增长
70%,从业人员422人,比1994年增长65%,实现利润135万元,缴纳税金25万元,
分别比1 994年增长1倍和1.2倍。
1994年全镇有饮食服务业5处, 从业人员50人,营业收入30.7万元,实现利
税3万元。1998年全镇饮食服务业发展到50处,年营业额3000万元,创利润150万
元,缴纳税金8万元。

[建筑、 运输业] 1994年全镇建筑企业2个,从业人员80人,年建筑安装产值
100万元。 1998年全镇建筑企业1家,从业人员90人,年建筑安装产值150万元,
创利润30万元,税金6万元。
1994年全镇有个体运输户340家,拥有汽车30台,功率1459千瓦;拖拉机310
台,功率2740千瓦。从业人员350人。1998年全镇个体运输户发展到510家,拥有
汽车80台,功率5300千瓦;拖拉机430台,功率3960千瓦,从业人员530人,创利
税10万元。

[民政、 福利] 1994年1月对全镇农村两委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取消
退休制。 到1998年底,全镇缴纳农村养老保险金122万元,投保人数3250人,已
有11人领取养老金。 1997年3月开展了平坟还耕工作,共平迁坟头8000个,退还
耕地400亩, 新建骨灰堂1处,铁路、公路两侧及农田中的坟全部平迁。是年8月
对全镇社会残疾人进行了等级评定, 发放了残疾证。5月改革婚姻管理制度,停
办婚姻登记证。1998年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保障金41万
元, 有57户特困家庭207人领取了保障金。1998年夏,全镇踊跃捐款捐物抗洪救
灾,共捐款6.7万元,捐衣物600件。

[教育] 1994年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25所,共有教师
386人,在校生7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是年,镇政府投资85万元用于学
校校舍改造。1996年9月筹集资金250万元,新建镇中学教学楼及其配套设施,于
1998年9月完工。1998年底,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教职工171人,在校生2310人;
小学24所,在校生6410人,教职工256人。是年,有154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
有78名学生升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镇教委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
单位”、“三教统筹”先进单位,并在全县教职工“三法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
名;镇中心小学教研室被市教委评为“市级先进教研室”。

[卫生] 1998年全镇农村卫生室26处,卫生人员84名。镇人民医院1处,有卫
生专业技术人员4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病床24张,固定资产
42万元,接收门诊病人2.79万人次,全年业务总收入114万元。
医疗卫生工作通过强化管理,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一体化工作得到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灭鼠防病工作得到认真落实。

[计划生育] 1994年全镇对9080名育龄妇女落实分类建档、查访管理制度,建
44个村级育龄妇女服务室。计划生育率98.5%,人口自然增长率3.51‰。1998年
全镇计划生育率99.15%,晚婚率97.65%,晚育率99.15%,人口自然增长率6.8
‰。

[精神文明建设] 199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
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量化考核,
纳入干部年终考评。对农村基层组织,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充实提高支部班
子,制定了《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党员干部
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到1998年底,全
镇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135期。 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美在农家”
系列活动,到1998年,全镇有27个村被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授予“美在农家”先
进单位, 有10880户被县文明委授予“十星级文明户”,13个村被县文明委授予
县级文明村。44个村建立了综合性文化大院,13个村完成了村容村貌的改造,18
个村用上了自来水,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程控电话,安装程控电话860部。

[乡镇财政及农村财务管理] 1994年全镇完成农业税52万元,特产税2.94万元。
199 8年全镇大力实施“双增工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共完成工商税收122万
元,特产税98万元,契税3万元,农业税76.6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99.6万元。
农村财务管理严格实行财务审计制度,坚持一月一审计,一月一通报,执行
财务“双代管” 制度,坚持“一支笔”签字制度。1994年2月成立镇农村合作基
金会,有工作人员5人,1996年1月由临沂市农业局颁发《融资许可证》,建立了
董事会、监事会,会员135人,制定了《岭泉镇合作基金会章程》。到1998年底,
基金会已有工作人员14人,融资额达1300万元,累计投放支农资金5500万元。

骨干企业简介

[岭泉镇炸药厂] 岭泉镇炸药厂成立于1978年,隶属岭泉镇办集体企业,坐落
在镇政府驻地西南部2公里处。占地52亩,固定资产173万元,流动资产169万元,
职工67人,拥有混药设备4台(套) 。主要生产铵油类粉状炸药。1998年生产炸药
2005吨, 总产值48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42万元,利税113万元,是全县五十家
重点企业之一。
自1978年建厂以来, 在全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987年国家对民爆器材生产实行规范归口管理后,该厂实行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改
造,厂区采取规范化设计,新上了国家定型的生产设备,建立健全了生产、安全、
管理等一整套管理体系,经验收被定为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民爆公司在临沂市的
民爆炸药定点生产单位,每年承担国家民爆炸药1000吨的指令性计划生产任务。
该厂的产品生产工艺采取国家部颁标准,实行全面质量控制。产品主要用于
民用爆破,包括采石、开矿、煤井、山区开发等,销往临沂市六个县区的物资局
民爆器材公司,部分销往日照、烟台及江苏等地。产品质量和安全工作接受省国
防科工委及各级公安机关一年数次监督检查,建厂二十余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
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1998年,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狠抓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新上粉
状乳化炸药,可行性申请报告已上报主管部门。

经济强村简介

[淇岔河村] 岭泉镇淇岔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
便利。全村共有860户2780人,耕地113.3公顷。是远近闻名的烟花鞭炮生产基地
村之-。 该村从事烟花鞭炮的加工制作,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4000余元。1998年
全村总收入7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380元。
该村烟花鞭炮加工制作有200多年的历史。 以省定点企业村烟花厂为龙头,
走上了由过去分散生产变成合法集体化生产的路子。建立健全一整套质量安全服
务体系,并安排专人统一购置原材料,统一配置药物,统一组装,统一商标,使
该村烟花鞭炮生产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安全化、统一化管理轨道。生产的烟
花鞭炮有蜂蝶舞、孔雀开屏、双龙吐珠、嫦娥奔月、彩龙戏凤以及一百头、二百
头、四百头、五百头鞭炮等上百个花色品种,产品畅销江苏、日照、临沂等地,
深受用户青睐。村里还建有村办炸药厂、黑药厂、养殖小区以及在岭泉茂原纸厂
拥有66万元的股份。
富裕起来的淇岔河村在搞好物质生产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
投资20万元,建高标准村民文化大院,主街道两侧全部配上了石渠,安装了路灯,
栽植了绿化树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吕刘子村] 吕刘子村位于岭泉镇政府驻地东部3公里处,良沂公路以北。
全村共有330户1066人, 耕地70.4公顷。盛产水稻、花生等农作物,水稻面积稳
定在300亩左右,平均亩产500公斤;花生面积40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板栗园
150亩。1998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70万元,人均纯收入2460元。
1994年以来,该村瞄准大棚养鸡发家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大棚养鸡,村统
一规划场地,引进“爱维因”、上海“大江”、青岛“正大”、维坊“AA”良种
鸡苗,聘请县种鸡厂技术人员统一指导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系列化服务体系,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购买供给、良种鸡苗、饲料、药物等,大棚养
鸡业得以快速发展,全村有养鸡大户27户、养鸡大棚100多个,年出栏10万余只,
存栏20万只,仅此一项总收入达60万元。1995年该村规划出10余亩土地建工贸小
区1处, 在工贸小区里建有海绵厂、地毯厂、电焊修配厂、面粉厂等村办及个体
私营办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 0余人,年收入20万元。
该村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资10万元,家家户
户安上了自来水。主街道全部进行了整修,全村面貌整洁一新。1994—1998年,
吕刘子村多次被县、镇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精神文明先进村。1996年被
县政府命名为全县第二批小康村。1998年被县农业局授予“农村财务管理先进集
体”称号。

(林令军)
审稿人 尹德玉 宋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