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大店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168&run=13

党 委书 记 胡学超
副 书 记 孟庆礼 刘树建 万延忠
尹纪西
党 委委 员 胡学超 孟庆礼 刘树建
万延忠 尹纪西 吴运高
张继生 王言君 卢伟
郇月亮 郭孝峰 李学俊(女)
程振军
人 大主 席 崔立法
副 主 席 鞠培礼 卢纪英(女)
镇 长 孟庆礼
副 镇 长 吴运高 徐伟 曹华荣
孙运垒 包西坤
政协副主任 曹现彬 张怡民

1994年—1999年1月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 委书 记 徐福田 (1994.1—1995.6)
副 书 记 胡学超 (1994.1—1995.6)
汲长彬 (1994.1—1996.7)
王悦振 (1994.1—1995.6)
厉志刚 (1994.1—1999.1)
文新章 (1994.1—1996.7)
纪效利 (1995.6—1999.1)
党 委委 员 胡家新 (1994.1—1995.6)
李克建 (1994.1—1995.6)
薛彦谨 (1994.1—1996.7)
卢纪英 (女)(1994.1—1999.1)
邓洪永 (1995.6—1999.1)
刘发兵 (1996.7—1999.1)
人大副主席 崔立法 (1994.1—1996.1)
胡家新 (1995.6—1999.1)
曹现春 (1995.6—1999.1)
镇 长 胡学超 (1994.1—1995.6)
厉志刚 (1995.6—1999.1)
副 镇 长 文新章 (1994.1—1995.6)
曹现彬 (1994.1—1999.1)
曹现春 (1994.1—1995.6)
严维厚 (挂职)(1994.1—1994.8)
政 协主 任 丁学玉 (1994.1—1999.1)
副 主 任 宋太民 (1994.1—1999.1)
史介东 (1994.3—1999.1)

[胡学超简介] 胡学超,男,汉族,朱芦镇幸福山村人。大学本科。1957年9
月出生, 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任大山公
社公务员。 1976年5月任大山公社文书。1978年4月至1979年7月 (1978年11月至
1979年1月在山东省团校学习) 任大山公社团委干事。1979年8月任大山公社党委
组织干事。1981年6月任大山公社党委秘书。1984年12月任朱芦乡党委组织委员。
1988年9月任朱芦乡党委副书记。 1991年4月任坊前乡党委副书记。1993年2月任
大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 995年6月任大店镇党委书记。1998年3月 (1998年9
月至1999年1月在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学习)任中共莒南县委委员、大店镇党委书记。
莒南县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孟庆礼简介] 孟庆礼,男,汉族,朱芦镇横沟村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
专业本科毕业。1963年2月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80年7月在临沂农校学习。1982年7月在朱芦镇农技站任技术员。1983年9
月在县种子站工作。 1991年11月在县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92年7月任县政府办
公室秘书。1994年7月任县政府办公室信息科科长。1995年6月任县政府办公室副
局级秘书。1996年7月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1月任大店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概况] 大店镇位于县境北部,镇政府驻地大店距县城24公里。南邻筵宾镇和
道口乡,北与莒县相接,东依陡山乡,西隔沭河与石莲子镇、汀水镇相望。全镇
总面积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26.7公顷,水域面积42公顷,已开发利用37公
顷。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南部为丘陵,西部、北部边缘地带为沭河、浔河冲积
平原, 分别占地表总面积的30%和70%。境内最高点为仕沟山,海拔259米。有浔
河和鲁沟河两条河流,总流程约26公里,系常流河。浔河从陡山乡街疃村北入境,
在该镇大公书村南入沭河, 鲁沟河系解放后新开挖的人工河,上游3条支流源于
该镇将军山和陡山乡甲子山。沭河在境内由北向南穿过西部边缘。莒(县)新(浦)、
陡(山)道(口)两条公路在镇政府驻地交汇。土壤主要有棕壤土、水稻土、褐土、
沙姜黑土、潮土。矿产有重晶石、石英石和明矾石等,主要分布在仕沟、将军山,
其中重晶石储藏量达到860多万吨。全镇平均大气降水量约820毫米,平均地表径
流量约2336万立方米,地表水储量约241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约761万立方
米。
1998年全镇辖57个行政村, 共1.33万户48337人。村村通程控电话、通电,
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800多户,18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
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750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到3006元,居民储蓄总额达到1.87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39.3%、63
%、117%、94.7%。
1998年底,镇直机关有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主席团、政协办公室、
纪检、统战、团委、妇联、武装部、民政、信访、土地城建、统计、老干、科技、
司法等,党政干部40人。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有广播电视台、文化站、农技推广
站、农村经营管理站、茶果站、农机管理站、林业站、水利站、兽医站、食品站、
财政所、 教委、 计生委、工业办公室和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所等,共有工作人员
641人。

[农业] 全镇共有耕地面积4.8万亩,主要粮油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地
瓜、大豆、花生等。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粮油产量不断增加。1998年
全镇粮食总产达14062吨,平均亩产达870公斤。
近几年来,全镇以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实施了大店西大湖平原
2万亩“吨粮田”开发规划,1994—1998年共开发土地面积3.8万亩,修砌高标准
石渠6.5万米, 修建桥、涵、闸582处,铺设地下管道1.2万米,修高标准机耕路
135公里,道旁植树15万株,吨粮田开发区内达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如带,
渠如网,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实现了旱涝保丰收。
在搞好“吨粮田” 的同时,进行了以环浔河1.5万亩无公害草莓基地为重点
的高效农业开发。重点开发了环浔河绿色无公害草莓生产工程,推行高科技含量
的“起垄定向密植保护地促成栽培”的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种植的优质高效品种
“全明星”、“大丰香”,并注册了“大明星”草莓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以公书、朱庄两个管理区为重点,辐射全镇各村。到1998年,
全镇有51个村6700多户农民种植草莓, 总面积达1.5万亩,亩均收入达8000元。
建成大型草莓批发市场6个, 各市场实行收储运管一条龙服务,吸引了国内各地
客户前来收购。“大明星”草莓畅销京、津、沪、鲁、豫、皖、苏、冀、蒙等省
市水果市场。大店镇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乡镇草莓生产基地,被誉为“草莓之乡”。
1998年全镇花生种植面积8500亩, 单产达250公斤。以斜方村为中心的黄烟
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亩,亩收入2500元。以大店十村为中心的15个行政村,蔬菜
种植采取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反季节种植品种优化等措施,面积达2000亩,亩
均收入7000多元。大店十村生产的“蜡烛红”水萝卜,其特点高产、质优、生长
快。
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注重落实“科教兴镇”富民战略,发挥成教中心、
农技站、茶果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向农民传授实用科学技术。聘请省、市专家、
教授举办各类技术讲座46场、 培训班105期,全镇有80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掌
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240人获得了“绿色证书”。重点引进“鲁麦23”小麦、
“中部67”水稻、“洛椒、湘研菜椒”、“蜡烛红”水萝卜、“全明星、丰香”
草莓等优质品种。

[畜牧业] 以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重点鼓励规模养殖发
展示范大户,推广瘦肉型、良种型、杂交型品种。镇兽医站及时为养殖户提供防
疫技术指导,该站生产的配方饲料,不仅满足了全镇养殖户需要,还远销省内外。
1998年, 全镇生猪存栏2.7万头, 羊存栏1500只, 家禽存栏25万只,黄牛存栏
3000头。北大官庄村建成规模养猪场14家,生猪存栏5000多头。

[林业] 1998年全镇共有林地3万亩,其中用材林7000亩,防护林5000亩,经
济林12 00亩。“四旁”植树100万株(包括黄淮海平原道路植树),林木覆盖率达
80%以上。 主要用材林、防护林有杨树、柳树、槐树、绵槐、腊条、松树等。主
要经济林有苹果、 山楂、桃、杏、银杏、板栗等,1998年全镇经济林总收入540
万元。
1994—1998年采集木材达3000立方米。对林木的采伐,实行采伐办证、“采
一植二”的制度,有效地制止了乱采滥伐现象。

[水利] 1994年,该镇主要为西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修建农田水利设施,
共修防渗渠2.1万米, 建机灌站3座,打大口井3眼,解决了31个村的人畜吃水问
题。铺地下管道400米,整修机耕路60公里、乡村路20公里,修大小建筑物120座,
动用土方1 5万方。
1995—1998年,全镇新修防渗渠2.64万米,建机灌站7座、塘坝3座,大小桥、
涵、 闸255座,修大小建筑物100座,打大口井、机井50眼,解决了6个村的人畜
吃水问题。 铺设地下管道650米,整修机耕路45公里,开发土地1.15万亩。将军
山区开发40 00亩,动用土方80万方。陡大路东环路硬化12公里。投资280多万元,
修陡大渠2800米,动用石方2.5万方。
到1998年底,全镇有小型水库5座,塘坝13座(包括铃铛口蓄水坝1座),总库
容2 55万方, 机灌站30座, 大口井、 机井53眼,修防渗渠7.8万米,微灌滴灌
5000亩, 有效灌溉面积达4.5万亩,占农田面积的92%,有42个村4万人吃上了自
来水。

[工业] 磨料磨具业是大店镇的主导产业。199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8亿
元,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创利税363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92%、50%和80%。
镇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100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创利税400.3万元,
比1993年分别增长54%、 56%、50%。该镇立足磨料磨具产业优势,采取“加大投
入,扶持重点,强筋壮骨,整体扩展”等措施,抓管理,扩规模,增效益。1995
年全镇四级企业652家,从业人员1.7万人,实现工业产值6.18亿元,实现销售收
入5.36亿元,创利税4130万元。全镇形成了以磨料磨具、印刷包装、针织棉纺、
造纸化工、建筑建材和矿石采加为主的六大产业体系。1996年全镇四级企业发展
到718家,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其中村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52亿元。拥有五
家以上村办工贸小区15个,其中新村、宣文岭、北大官庄、北小官庄和钱家仕沟
等5个村办工贸小区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缴纳税金超10万元。1997年,
以莒南县砂轮总厂为核心, 联合全镇128家磨料磨具企业,成立了大店镇磨料磨
具协会,为全县第一家行业协会。筹建了山东省大店磨料磨具集团。是年全镇引
进技术和工艺41项, 取得科技成果11项,其中7项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和科技
星火奖。1998年对针织厂、化工厂、建筑公司和砂轮总厂等16家镇办集体企业和
114家村办集体企业采取了承包、 租赁和拍卖等形式的改制。莒南县砂轮总厂经
过全员风险抵押切块承包后,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严格产品质量,在1998年东
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市场需求萎缩的不利情况下, 实现产值1172万元,创利税186
万元,入库税金70多万元,出口创汇近100万元,产品出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并投入130万元资金实行技改。全镇16个村的114家村办集体企业全部拍卖改制,
总资产额达1140万元, 集体固定资产增值425万元。1998年全镇投入技改资金达
184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39个。
1998年全镇镇村企业854家, 从业人员1.74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
比19 97年增长15.8%,其中镇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2万元,比1997年增长17%;
销售收入3.8亿元, 比1997年增长2.5%;实现利税3800万元,比1997年增长6%;
入库税金480万元,增幅8%。个体私营企业完成产值6.8亿元,比1997年增长2%。
1998年全镇陶瓷、 树脂两大系列磨具的年产量达5.2万吨,全镇人均1.08吨,产
量和出口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被誉为“中国磨具第一镇”。

[个体私营经济] 1994年,镇党委、政府按照“放开手脚,搞好经济服务,引
水放鱼,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了《关于大力
兴办工贸小区的若干规定》、《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规定》等文件,协
调税务、工商、交通、财政、金融等职能部门,实行全方位扶持。是年,全镇共
有个体私营企业492家, 个体工商户976家,从业人员1.43万人,固定资产1.1亿
元, 完成产值4.8亿元,实现利税3630万元。1997年,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1927
家, 年销售收入443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334万元。1998年,全镇个体工商业户
发展到2267家, 年销售收入达1.46亿元。拥有各种客货运输车辆660多台,年货
运周转量达到200万吨, 客流量达16万人次。钱家仕沟村海货贩运、大店一村棉
花加工、周家坡子村木器制作、许家滩井村屠宰和杂货贩运、庄家庄村的针织贩
卖、大公书村的豆腐制作和大店七村的染纸、个体运输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业、
一村一品的村有46个。镇政府驻地和莒新、大道两条公路沿线的饮食服务、百货
批零、生产资料和文化娱乐等行业初具规模。

[教育] 1994年全镇共有农村小学29所。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有21所,
教职工250人,在校生5600人,入学率达100%。大店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0亩,
有22个教学班, 在校生1560人,教职工74人。1994年新建教学楼1座。该校大力
推行素质教育,成立了语文、数学兴趣小组和文艺、体育业余训练队。大店一中
座落在镇政府驻地东部,占地100亩,教师由1994年82人增加到1998年118人,在
校生由1994年1380人增加到2056人。该校在1989年“三百规模”的基础上,又建
房屋48间,仪器配备达国家二级配套标准。1994年被评为市、县级“规范化学校”、
“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1 99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7
年被县教委评为“实验教学特色学校”;1998年被县教委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
校”。大店二中由原莒南三中下放建成,1994年招收最后一批高中生,同年开始
招初中生。到1997年秋,在校高中生全部毕业,成为单一的镇辖初级中学。1996
年投资135万元, 新建教学楼1座。1998年该校有教师72人,在校生795人。1994
—1998年镇成教中心共举办培训班96期, 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3410人次。1998年
全镇有幼儿园33所, 教师44人,入园幼儿570人。1995年,镇中心幼儿园获市级
“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卫生、计划生育] 1997年实行农村医疗一体化管理后,全镇有农村医疗所27
处,乡村医生94名。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
其中主治医师4人, 主管护师2人,病床45张,固定资产300万元。1994年该院门
诊量达3.6万人次, 1998年接受门诊病人4.2万人次,住院病人587人,业务收入
180万元。
1994年全镇计划生育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4.2‰。1996年投资80万元,在
镇开发区建起了计生服务楼1座。 到1998年全镇共有村级服务室57处。1998年全
镇计划生育率98.6%,人口自然增长率5.7‰。

[精神文明建设] 1995年投资112万元建成了57处农村文化大院,22处文化娱
乐室, 48处农民科技夜校,86个阅报栏,144处农民图书室,购置录放机70台,
彩色电视机120台, 录相录音带1500多盘,图书4万多册,报刊700多份,体育器
材110件(套)。1 997年投资30万元建成了全县乡镇第一家电视转播台,1998年又
投资20万元新上光缆1条。 实施“科技兴镇”富民战略,聘请省、市、县各级高
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类技术讲座46场,开办技术培训班20个,
全镇有8000名青年农民通过培训, 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240人获得了“绿
色证书”。1998年,重点抓好农村“五位一体”集中整治工作,在重点整治的13
个村中, 调整充实支部班子4个,充实两委成员18人,实行农村村务、财务两公
开,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1998年全镇共发
放爱国教育读本2万余册,受教育者占全镇人口的85%以上。是年,全镇涌现出县
级“两个文明建设先进村”3个,市级“文明村”2个,六星级以上“文明户”达
8427户,占全镇农户的64%。

骨干企业简介

[莒南县砂轮总厂] 莒南县砂轮总厂始建于1978年。1998年已成为拥有6家分
厂的中(二) 型磨料磨具生产企业。职工34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7人。拥有
各种专业设备416台(套),固定资产3970万元。年产陶瓷、树脂两大系列磨具2.2
万吨,磨料600 0吨,产值达1.46亿元,销售收入1.28亿元,上缴税金414万元,
生产经营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五位。生产的陶瓷、树脂磨料磨具畅销国内各地,
并注册“大鹏”、“涝山”牌商标,产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日本等20多个国
家和地区。 1998年出口量达到1.5万吨,创汇1470多万美元,成为大店镇磨料磨
具生产的龙头产业和国内重要的磨具生产基地。先后被山东省科委命名为“省级
星火示范企业”;被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分别命名为“全国乡镇利税千强企业”
和“山东省乡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企业”称号。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厂先后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首先,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从1996年以来,总厂在全县率先进
行企业改制, 成为以股份合作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经过切块改制,形成6
个独立核算和生产经营的合作企业,明确了责、权、利的关系,强化了以岗位目
标责任制和成本核算为主的企业内部管理,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
不断提高,1997—199 8年产值和利税连续两年平均增长17%。其次,加大技改投
入。莒南县砂轮总厂始终坚持依靠技改求发展,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
造,引进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热式绕结成型生产工艺,成套全自动控制磨料
生产线和引进的具有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年产20万件金刚石超硬磨具生
产线, 具备了生产3大系列1200多个规格品种磨料磨具的综合能力。生产规模扩
大了近2倍,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76%上升到9 8%。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相对低
廉的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同时,还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对生产中的
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先后研制开发了大口径异型砂轮,陶瓷磨具系列生产技术”
和“燃油节能推板窑”、电热式焙烧隧道窑,分别获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类“春
燕”奖,全国第八届发明技术暨山东省第三届发明技术博览会一等奖,山东省科
技星火奖。第三,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全镇磨料磨具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县
砂轮总厂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专
业销售队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工业基地设立销售网点47处,在国内17个外
贸口岸和边贸市场设立办事处,并与14家省级机械设备进出品公司建立良好的业
务关系,“大鹏”、“崂山”牌系列磨具成为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磨
具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 产品外销率达70%以上。1997年,向国
家外贸部申请了产品自营出品权, 为其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在
1998年“广交会” 和“青交会”上,与俄罗斯、美国等8家客户签订了9000吨陶
瓷磨具的供货合同。

经济强村简介

[新村] 大店镇新村地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中部地段,陡道公路经
此。全村共有166户616人,耕地面积30公顷。是全县有名的磨具生产专业村。
新村系陡山水库库区移民村。自1972年引进磨具生产技术以来,在搞好农业
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到1994年全村已兴办磨料磨具厂11家,产
值达150 0万元。 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同时加强对
市场的开拓,1997年村办企业全部实行拍卖。到1998年底,磨料生产厂家发展到
46家,产值1.5亿元,利税1600万元。
一业兴,百业旺,磨料磨具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兴旺。到1998
年全村已有6家汽车运输户,拖拉机12台,饭店3家。
自1994年以来,随着该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199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余元,全村有私人轿车3辆,手机30多
部,电话70余门。
1994—1998年新村先后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精神文明示范村”,被市政府
授予“个体私营经济先进村”,被县委统战部授予“双万工程先进村”,被县委、
县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199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全县首批小康
村。

[宣文岭村] 宣文岭村位于大店镇最西侧,东临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西临沭河,人口1734人,耕地面积153.3公顷。
该村人多地少,过去是一个比较穷的村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解
放思想,在发展经济上找出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相继建立起一批村办企业,
逐渐走向了小康之路。
在农业生产上,该村改变传统观念,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三高一
优”的生产模式,在保证粮食高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近
几年逐渐推广的大棚蔬菜和大棚草莓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益成倍增长,到1998年
实现农业产值260万元。 同时,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林果业,在沿河
地带栽种苹果、板栗等。
1994年前, 该村就已经建立起以油石、泡花碱为主的7家企业。随着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该村首先对原有的企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增加科技含量。
其次从管理入手,积极推行企业管理标准化,使企业的内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标准化、严格化道路,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体制,使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第三,除对原有的企业实行改制外,还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原有
个体私营企业的规模,到1998年,全村企业已达36家,占地70多亩,从业人员达
700余人。
艰苦的创业,辛勤的努力,给宣文岭村带来了丰硕的成果,1998年全村实现
工业产值5500万元, 农业产值260万元,上缴税收50万元,人均纯收入2880元。
1994—19 98年, 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经济先进村”、“两个文明先
进村”、“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9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全县首批小
康村。

[大时家庄村] 大店镇大时家庄村位于大店镇西侧,共570人,土地面积33.3
公顷。
该村从1975年开始种植草莓,当时只引种不到半亩地,许多村民还没有充分
认识。八十年代末期,随着人们对草莓种植的认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
技术差,管理不当等原因,草莓的产量、品种和效益都不是很高。
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该村不断引进新的种植技术,从1995年起全部采用冬
暖式塑料大棚种植,提前1—2个月上市,大大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先后引进“鸡
心” 、“格雷拉”、“全明星”、“丰香”、“美国6号”、“美定”等品种。
到1998年, 大时家庄村已发展高温大棚草莓种植350余亩,亩均收入6000元,仅
此一项全村人均增加收入3700元。1994—1998年,大时家庄村多次被县、镇两级
党委政府表彰,被授予“科技带头村”、“经济龙头村”等称号。

[北大官庄村] 北大官庄村位于大店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993人,耕地78公
顷。19 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该村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
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种植生产, 到1998年,全村栽种苹果、银杏150亩,年平均收
入3000元;300亩大棚草莓,每亩平均收入5000元;150亩白柳条,每亩收入1200
元。
该村建立统一的大棚式标准化养猪场14家。先后建起了以磨料磨具生产为主
的1 6家企业。 1998年,对企业进行了改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企业生产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16家企业总产值达到2500万元,创利税190万元。
该村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994—1998年,
该村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先进单位”;
被中共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党支部”称号。

[钱家仕沟村] 钱家仕沟村位于大店镇东南部,全村总人口1205人,耕地面积
82公顷。是全县有名的明矾石和重晶石产地。到1998年,全村有矿井20个,产值
500余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1994年有矿井20个, 年产矿石1400吨,产值达120万元。随着改革的进一步
深入,原有的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1997年对已有的矿井实行新的承包,
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1998年开发了5个矿坑,以出产石英石为主。是年,产矿石
6000吨,产值达到500万元。
该村采矿业的发展, 有力地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先后建起石料加工厂2
家,运输专业户30家,石子厂9家,年产值达150万元。
1994—1998年,钱家仕沟村先后获全县“农村经济先进村”、“两个文明先
进村”、“个体私营企业明星村”、“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大公书村] 位于大店镇最西部,东临八里湖,西临沭河,人口1317人,耕地
100.2公顷。1998年全村种植草莓500亩,产值达350万元,总收入250万元。全村
人均纯收入2600元,已成为草莓生产的重要基地。
自1992年起,大公书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
始种植经济作物新品种草莓,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新的优良品种,在种植上全部
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法,先后引进了“明星”、“丰香”等优质、早熟品种,提
前了上市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村东建起了全镇最大的草莓批发市场,草莓
销往郑州、上海、河南、江苏等全国各地,成为大店镇种植草莓面积最多的村。
草莓的大量种植,给该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
了人们的精神面貌。1995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全县首批小康村,1998
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称号。

[北小官庄村] 北小官庄村位于大店镇西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的中心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近几年来农业和工业发展较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该村的广大群众解放思
想,不断更新观念,坚持走发展经济的道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经济
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壮大农村经济,使该村迅速走上了小康之路。
农业发展过程中,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三
高一优”的农业生产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引进草莓的种植,亩平均经济效益达到
5000元以上。
该村1987年建起了第一家企业,到1998年已建起以生产油石为主导产品的个
体企业7家,年产值420余万元,利税30多万元。还建有饭店3家,商店4家,家电
维修2家,熟食加工6家,年纯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
工农商贸的发展,使该村很快走上富裕之路,手机成为个体户主们联系工作
的得力工具,大多数家庭已安装上电话,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已发生了深
刻变化,到199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1994—1998年,该村先后被
授予“全县首批小康村”、“农村经济先进村”、“两个文明先进村”、“个体
私营企业明星村”和“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赵进轩 庄欠余 李恒新 卢庆臣 刘燕)
审稿人 胡学超 孟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