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略(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4&rec=5&run=13

厉月举(1904~1987)厉家寨乡厉家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2年在本村组织
开荒队,开荒80余亩,受到址坊区人民政府的表扬。1944年,出席日照县(当时厉家
寨属日照县)劳动模范会议。1947年任村农会主席。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头
组织13户农民成立村第一个变工互助组,任组长。
1951年,厉月举在丘陵薄地上进行深翻整地试验。秋后,深翻的0.4亩地比未深
翻的0.4亩地(水、肥等条件相同)增产花生米15公斤。通过对比,厉月举看到了明显
的增产效果,破除了人们认为“丘陵薄地不能深翻”的思想。翌年,他在变工互助组
内推广深翻整地的经验。1953年,他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又发展20户农民,成立了“心
爱”农业合作社,任社长。他带领村民摸索出“熟土在上,生土在下”和“两生夹一
熟”的深翻整地方法,把全社可耕地普遍深翻一遍,土层由6~10厘米加深到40厘米
,粮食亩产超过200公斤。是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获“山东省农业
劳动模范”称号。1955年春,他带领村民打水井7眼,又开通1道引水沟,形成连环井
,把水引上岭顶,浇地500亩,并创造了把梯田整平,在每层梯田的地堰下分段挖水
坑的“沟洫梯田”经验,当年获得亩产玉米295公斤的好收成。冬,厉家寨乡(5个自
然村)的13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大山农业生产合作社,厉月举被推选为社
主任兼村党支部副书记。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出“让河流让
道,叫土地翻身”的口号,奋战一冬春,凿通3道岭,改5条河道,削平11个岭头,修
建11座小型水库和塘坝,闸山沟2000余条,砌石井79眼,把1000多块零星小块地整成
118块大田,扩大耕地面积192亩。他积极倡导科学种田,采取合理密植、普及良种、
改进传统耕作方式、购置新式农具等措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56年,在“沟洫
梯田”的基础上,把土地整成“三合一”梯田,较好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是年,在遭
受严重水灾和风灾的情况下,全社粮食亩产达276.4公斤,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
要指标,被誉为“英雄的大山社”。1957年2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农业劳
动模范代表会议,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
的接见。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莒南县委关于《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
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
好例。”1958年4月19日,受国务院委托,莒南县人民委员会授予厉家寨大山农业社
一面书有“英雄社战胜了穷山恶水”的锦旗。此后,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陆续
组织参观团到厉家寨参观学习农田基本建设经验,其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贵两次
来此“拜师”。1958年8月,厉月举任大山人民公社副主任兼厉家寨生产大队大队长
。9月底,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再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之后,他更加坚
定地带领群众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本村6500亩耕地逐步整成“底上
两平水倒流”的“三化”(水平化、绿化、水利化)园田。1963年,任厉家寨人民公社
主任。2月,出席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年底,当选为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厉月举受到不公正对待。1978年恢复厉家寨村党支部副书记
职务,他继续积极参加村的领导工作,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1983年退休。1987年1
月18日去世。

王清广(1914~1987)十字路镇十字路四村人,幼时家贫。1943年任村农救会长。
1944年4月创建公合铁木业社,任社主任。他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带领工人日夜
奋战,赶制了100多台弹花机、轧花机和一批卷烟机,满足了莒南抗日根据地织布、
卷烟的需求,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起到重要作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
带领工人为滨海武装部制造手榴弹壳2000多枚、地雷壳1000多枚、地雷弹簧5000多个
,修枪100多支。1948年后,公合铁木业社先后改称利民铁工厂、莒南县铁工厂、莒
南机械厂、莒南农机厂,王清广始终任厂长。新中国建立后,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光
荣传统,大力支持以杨泮琴为首的技术革新小组,土法制造了一系列农器具。1959年
3月,王清广出席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工业、交通、基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中
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奖励。1981年离休。1987年3月去世。

孙衍庆(1921~1987)海阳县小纪镇南埠村人,幼时给地主扛过活,上过小学、联
办中学,教过学。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至1953年10月,历任即墨县
公安局干事、股长、副局长、局长等职。1953年10月任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处科长。1
955年6月任中共菏泽县委常委、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6年6月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第
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9月任中共菏泽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市长。1962年9月任菏泽
市人民委员会市长。1963年6月调任中共莒南县委常委、县人民委员会县长。
孙衍庆主持莒南县人民委员会工作后,在机关中建立起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县人
委机关风貌和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每周一次的县人委机关民主生活会上,他带
头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动机关干部各抒己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他
经常驻点包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力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受到基层干部和群
众的尊敬和爱戴。每到县长接待来访日,他都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
要求,并及时准确地处理好上访案件。1964年冬,在文疃公社驻点,当接到县委第二
天开常委会的通知后,当晚即冒着大风雪骑车返回县城,以至手脚全部冻伤。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相信群众相信党,主动为他人承
担责任,尽力保护了一大批干部。1971年春重新工作后,被任命为沭河大桥(莒南段
)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他不计较名利得失,马上搬进板泉镇西高榆村的两间低矮的看
场屋子里,建起了施工指挥部。他身先士卒,一心扑在建桥工程上,不分酷夏寒冬,
都始终吃住在工地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1971年大桥施工不久,西高榆村发生
火灾,火势很快烧到建桥贮存汽油的临时仓库。他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火,并
带头往身上泼凉水,冲进火势猛烈的仓库,把汽油桶移出火海,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而自己衣服烧毁,面部烧伤。在近2年的施工期间,他注重对建桥人员进行思想教
育工作,千方百计协调、理顺上下级和各方面的关系,克服了施工中的许多难题,保
证了沭河大桥顺利峻工。1974年,任莒南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主持全县
财贸工作。他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抓点带面,认真进行整顿工作,扭转了“文化大革
命”造成的混乱局面,使全县财贸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培养出了全国供销劳动模范汲
振海、全省财贸战线标兵郭风海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981年9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1983年3月退休。1987年6月去世。

刘兴义(1902~1988)原籍临沂县簸箕掌村,1938年,携妻逃荒到筵宾乡文家山前
村落户。1941年,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夫妻俩积极纺线,开垦荒地,当年开荒1
0余亩。1943年春,带头组织6个开荒队,集体开荒120亩。他早出晚归,仅他1人就开
荒12亩。是年,他领导9户贫苦农民成立变工队,又组织一个养牛合作社。为支援抗
日战争,他们还制作500个石雷送到区政府。12月,出席滨海区在坪上召开的劳动模
范大会,奖给大马1匹。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救会会长。群众把村名改
成“兴义村”。他的事迹被编成歌曲《刘兴义开荒》,广为传唱。7月出席莒南县英
模大会,他领导的开荒队被评为模范开荒队,他被评为一等模范。1945年1月,出席
滨海区在莒中县寨里河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获“滨海区劳动英雄”称号。1947年带
领民工支前,参加孟良崮战役。1959年返回原籍临沂县。1988年去世。

赵吉利(1911~1988)朱芦乡址坊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起当雇工长达
20余年。1942年组织本村民工支援甲子山反顽战役。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
成立有16人组成的运盐队。到1945年,运盐队有木轮车106辆。运盐队的队员大都是
雇工,生活贫困,参加运盐队后,基本解决了吃穿困难。1945年1月,出席滨海区在
莒中县寨里河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奖给黄牛1头,木轮车1辆。是年任村各救会会长
,组织领导4个互助组,发展农业生产。1988年3月19日去世。

庄肃贞(1944~1988)大店镇大店九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62年高中毕业。1
964年患类风湿病,病魔使身材修长的庄肃贞成为终身驼背。他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学
习文学、历史、考古、美术、书法、雕刻、音乐、机械等十几门专业知识,尤擅雕刻
、绘画、书法,这为他后来潜心从事工艺美术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1973年,他
被推荐到县工业局水晶管理站干临时工,先后承担省、地5项科研项目的研制,其中
宝石戒面和变色玛瑙均获省二轻厅新产品奖;工刻小件工艺品获省二轻厅产品设计奖
;SCMIO水钻侧磨机获省二轻厅、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古代指南车结构原理及其在工
艺品、玩具行业中的应用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二轻厅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奖,该项成果在国内外影响较大,新华社以中、英、法文作了介绍,《光明日报》、
《北京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经济报》、《
西安日报》等十几家报刊和美国《华文大报》均作了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
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相继作了专题介绍。庄肃贞制造的仿古指南
车工艺品被中国科技馆征集并赴美国展览。
1982年考取中央电视大学临沂分校文科班,1985年毕业。10月,经山东省人事厅
批准,由农民临时工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山东省首届自
学成才表彰大会三等奖。1987年获临沂地区“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被选拔为县级拔
尖人才。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科技工作者”。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莒南县第二、三届政协委员。1988年3月被推荐为地级
拔尖人才。是年4月3日去世。

宋庆友(1938~1988)朱芦乡宋家彩村人,幼时家贫,未得就学,8岁时随母亲改
嫁到大坡村。1956年7月加入共青团,任莒南县冶炼厂团支部书记和副炉长。1959年
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10月调莱芜铁矿赵庄矿区工作,先后任班长、队长等职。1966年3月任赵
庄矿区副区长。1970年7月在一场剥岩夺矿的会战中,身先士卒,放弃星期日休息,
亲自下地下巷道水仓沉淀池里挖淤泥,一连干8个小时,直到把沉淀池清理好,群众
称赞他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好带头人。”197
1年7月18日,《大众日报》以《大打矿山之仗的带头人》为题报道了宋庆友的先进事
迹。10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重点工程会战指挥部在全省范围内下达《关于开展向莱
芜铁矿赵庄矿区学习的决定》,号召在全省重点工程会战系统开展学习赵庄矿区的活
动,宋庆友被授予“工业标兵”称号。1972年任赵庄矿区主任兼党委书记。1973年任
中共莱芜铁矿委员会常委、行政负责人(副矿长)。6月,被选为山东省工会第六次代
表大会筹备小组副组长,当选为山东省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8月,出席中共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74年调中共山东省委工作,先后分管钢铁、政法等工作。1977年1月任中共山
东省委常委。8月出席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
委员。1978年4月任韩旺铁矿会战指挥部指挥兼党委书记。
1979年3月任莱芜钢铁总厂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兼副指挥。1980年2月任中共莱芜
钢铁总厂党委副书记兼副指挥。1985年进莱钢党校干训班脱产学习。1987年9月任中
共莱钢生活服务公司党委书记。1988年8月27日在北京去世。

厉永谦(1912~1988)厉家寨乡厉家寨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带头
办起互助组。1953年冬带头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任副社长。1954年冬,带领25名社
员在西北山下程子沟开始了丘陵地上整大块地的活动,将原来的11块零星小地块削高
填洼,深翻整平,整出一块面积为13亩多的平整地块。然后又在地里打出第一眼浇田
水井。是年玉米亩产300多公斤,比往年提高近5倍。这次整地打井活动,对全村社员
震动很大,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为厉家寨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闯出了路子。厉永谦生
产队被称为“钢六队”,他被誉为“钢队长”。1955年冬,在凿通小岭、魏家岭迫使
竖水横流的工程中,带领社员按时完成攻坚任务,扩大耕地面积25亩,使下部150亩
耕地免遭洪水灾害。1962年,厉永谦任厉家寨大队党支部委员,被选为省人大代表。
1983年7月退休。1988年10月23日去世。

高凤林(1913~1989)相邸乡郑家相邸村人。1938年5月参加莒县战地干部训练班
学习,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滨海专署经建科副科长
、沭水县财经科科长等职。1944年10月任中共莒南县县委委员和莒南县县长。其间,
他积极组织群众参军支前,领导减租减息运动和反“扫荡”斗争,并深入农村访贫问
苦,了解情况,被群众誉为“庄户县长”。1947年被滨海地委、专署记大功1次。19
49年2月任中共郯城县委书记。1952年1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委员、农委书记。1953年7
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8年,虚报、浮夸风盛行,他坚持
实事求是,对各县上报产量严格把关。1960年6月任临沂专署副专员兼地委农村工作
部部长。他清正廉洁,不吃请受贿。1961年5月任中共临沂地委书记处书记。1963年
3月调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任山东省体委副主任兼党组书记。1970年8月任山
东省重点工程鲁南化肥厂会战指挥部副指挥。新建的鲁南化肥厂需招收几百名工人,
省委为照顾本厂职工,分配60个招工名额,专门招收本厂职工家属子女。他两个在家
务农的儿子,符合条件,可以招为工人,而他先人后己,优先安排职工子女就业,他
的两个儿子始终在家务农。
1975年7月离职休养。他仍关心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常组织和参加老年人体育活
动,为推动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4年4月,当选为山
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1989年2月去世。

杨心培(1915~1989)日照市城关十村人。1929年在县立中学读书期间,阅读过大
量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反日会”活动,凡有国耻纪念日集会他都踊跃参加。1932年
后,入北平山东中学和北京大学读书。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他面对军警
的大刀、水龙,毫不畏惧,并参加了“郭清被害事件”的抬棺游行。1936年,参加中
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奔赴延安,在“抗大”进一步接受党的教
育。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回山东工作。是年12月,任中共日照县委宣传
部长。
1940年12月任中共莒南县委书记。时值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日、伪军残
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摩擦,莒南抗日根据地受到敌、顽两面夹击。在
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杨心培领导县委一班人咬紧牙关坚持斗争。在全县普遍整顿党组
织,提高党的战斗力。同时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开展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巩固
了莒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莒南被中共山东分局确定为实验县。为指导工作,分局
于3月派田海山任中共莒南县委书记,杨心培任县委副书记。7月,杨心培任县长,他
注重抓点带面,常住大山前村,培养出劳动模范郑信,带动起45人的开荒队。他经常
和工作队员们一起,扛着镢头,唱着《南泥湾》歌,步行二三公里到山上去开荒,与
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指导生产的经验。1944年9月复任县委书记后,带领
全县人民开展大生产、大参军、“双减”、“查减”等运动,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共
山东分局和中共滨海区党委指导全省、全区工作,提供了经验。1947年12月,为纠正
土改复查运动中的错误,亲自到岭泉区开会,讲政策,统一思想,并严肃处理违纪乱
打、乱杀人的村干部,维护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他生活俭朴,关心群众。到村蹲点
时,和农民一起吃高粱饼子。有时,村干部为他改善生活,他坚决不吃。他常戴苇笠
,披蓑衣,穿草鞋到村中访贫问苦。在国民党军八十三师进犯莒南时,他一面指挥县
、区武装队阻击敌人,一面指挥群众转移,直到几万名群众安全转移后,他才撤退。
1948年8月调任鲁中南区六地委(滨海)宣传部长。
1949年2月南下,任中共浙江省台州地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任中共浙江省委
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后任中共台州、温州地委书记。1960年任中共山东聊城地委书
记。后任中共山东德州地委书记。1962年任中共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1976年后,曾
任中共上海市革委农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市革委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市委组织部长兼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长等职。1978~1982年,曾任中共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6月30日,在上海去世。

李长春(1929~1989)团林乡李家桑园村人。1933年,随其在坪上教学的父亲李筱泉读
书,开始接受新思想。1937年,其父病故。1941年,滨海专署专员谢辉亲至李长春家
中看望,除资助其生活外,还鼓励他好好学习,完成学业。1944年,李长春参加革命
,在山东军区后勤部设在柘汪(今江苏省赣榆县)的恒大商行工作。1945年商行改称油
脂公司,迁至日照涛雒,李长春任会计。1949年,任泰安地区油脂公司会计股长。翌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山东省石油公司计划科科长。是年,带职到山东大学
进修。1956年,李长春随山东省省长赵健民一起去北京汇报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长春任山东省商业厅计划处处长。1984年,任
山东省石油公司党组书记兼经理,他锐意改革,积极推动石油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搞
活了山东的石油工作,又支援了工农业生产。1987年,国家石油工业部的领导评价李
长春“光明正大,艰苦朴素,勇于开拓,认真负责。”1989年6月6日在济南去世。

庄映(1919~1989)原名庄虔昕,字映西,大店镇大店人。幼时酷爱音乐,1934年
考入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班专修音乐。其间,受中共地下党人的影响,积极参加抗
日救亡活动,于1936年秋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奔赴
延安,入陕北公学分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
院音乐系,结业后留任鲁艺文工团,后为音乐研究室研究生。1945年任八路军一二○
师三五九旅奋斗剧社音乐系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文工团团长,创作了《打更曲》、《工人
赵占魁》、《说打就打》、《人人立功劳》、《咱们比比看》、《英雄成千万》等大
量歌曲,深受群众欢迎,其中《说打就打》唱遍全军全国,被东北解放区评为优秀作
品。
新中国建立初,任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1955年调任总政治部文工
团歌剧团政委、团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调离北京,任成都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1979年调回北京,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政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
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从事歌剧音乐创作,先后为《幸福山》、《董存瑞》、《一个
志愿军的未婚妻》(与杨稼祥合作)、《柯山红日》(与陆明合作)作曲,其中《幸福山
》、《董存瑞》曾获中南军区“八一”文艺创作二等奖。他对发展祖国歌剧艺术有独
到见解,在《试论新歌剧音乐创作的道路》、《漫谈新歌剧音乐的民族风格》等论著
中有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歌剧艺术是外来的形式,只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在
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中国的戏曲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中国的歌剧
艺术必须继承借鉴这些经验才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占有自
己的位置。他参与创作的几部歌剧音乐都体现了这种追求。他创作的歌曲《我爱我的
祖国》,在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文联1952年举办的建国三年来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二等奖
。1985年至1988年,参加电视连续剧《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和《桔林深处》的音乐创
作。他曾和著名词作家贺敬之、丁毅、陈克正等人合作创作大量歌曲。1988年被中央
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9年7月15日在北京去世。1993年,解放军文艺出
版社出版发行《庄映歌曲集》。

吉德志(1923~1989)团林乡安前村人,生于农民家庭。1942年任安前村农救会会
长,兼崖上第五联防队公安组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由党组织安排到
滨海军区敌工部学习半年。之后,被派到青岛办事处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1月
,由于叛徒告密,地下党小组组长严维方(后任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农村工作部部
长)被捕,他被安排到安前村,任中共莒南县坪上区崖上乡组织委员兼安前村党支部
组织委员。是年任村农会主席。1948年接任安前村党支部书记至1958年。1953年任村
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6年任村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是年,该村成立科学试验队
,吉德志任副队长,他带领队员搞花生高产研究,先后培育“百生”、“一窝猴”、
“花28”、“花37”等优良品种,在临沂地区推广。1958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先进集
体代表大会,获“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是年成立团林人民公社,他被选为副社长
兼团林管理区主任。1959年出席在烟台市召开的中国农学院花生研究工作会议,在会
上作了典型发言,随后被选为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个人代表演讲团团员,在全省各
地巡回演讲。1960年任团林公社(小社)社长。1962年至1966年间,三次出席山东省农
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初期,吉德志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免去一切职
务。1973年担任团林管理区党总支委员和安前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8年退休。198
9年去世。

邢洪兰(1926~1989)女,筵宾乡邢家水磨村人。1940年任村儿童团团长。1944年
春,任“识字班”和“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
出席滨海区在莒中县寨里河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获“滨海区劳动模范”称号。是年
3月,莒南县在·山乡举行纺线现场竞赛活动,她获得“纺线能手”称号,奖纺车1架
。1989年去世。

刘兴元(1908~1990)原名刘惟芳,朱芦乡刘家东山村人,1914年读私塾,1919年
进本村国民小学学习,四年级时因家贫辍学。1925年到青岛一家杂货店学徒,后失业
。1928年底进冯玉祥学兵团。1929年,在国民党军四十七师一个营中任文书。1931年
5月,在江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四医院文书。7~8月,参加第三次反“围
剿”战斗。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医院政治处秘书兼俱乐部主任。1932年后,任
军委后方办事处文印科长、总卫生部秘书、组织科长兼青年科科长,参加了第四、五
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任红军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随中央红军长征。在
艰苦的行军中,他精心筹划,及时做好总卫生部几百人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并对中
央工作团(团长董必武、副团长徐特立)的老人、病人和女同志妥善照顾。1935年1月
,总卫生部缩编为40人,他任党支部书记。10月,在四川阿坝因抵制张国焘分裂红军
的活动而遭袭击。1936年12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8月任八路军卫生
部政治处副主任。东渡黄河时,率一个武装班到山西盂县一带收容国民党逃散士兵,
10天时间收容300余人。后任政治处主任。
1938年4月,任一一五师工兵营政委,参加了汾离公路的3次战斗和同蒲路破袭战
。1939年1月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委。5月率队入鲁西,越过津浦路到达费县一带,
亲自与民间自卫组织“无极道”结成抗日统一战线。1940年先后任一一五师政治部民
运部副部长,东进支队(后改为教导第五旅)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皖南事变”后
,教导五旅改称新四军独立旅,他任政治委员。1943年3月,任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
。夏,与梁兴初等率13团进入莒县、日照以北地区开展游击战,攻克军事重地街头镇
。11月,率部攻克赣榆城,俘伪旅长李亚藩以下官兵1200余人。战斗中,滨海军区政
委符竹庭牺牲,刘兴元代理滨海军区政委。1944年1月,他和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
一起指挥石沟崖战斗,消灭伪保安大队400余人,活捉伪大队长朱信斋,震慑了日、
伪军。刘兴元除做部队的政治工作外,还积极在敌伪军中进行策反工作。1944年11月
解放莒县城战斗中,争取伪莒县保安副大队长莫正民部3500余人反正。1945年1月,
在诸城战斗中,争取伪保安队张希贤部1300余人反正。
1945年8月,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刘兴元被任命为二师政委,率部攻克临沂
城。10月奉命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6月与一师协同作战,毙、俘敌
团长以下官兵1200余人。年底,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10月,任东北
民主联军上干大队政委,与队长陈伯钧一起组织训练师团级干部300余人。1948年3月
,调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委。9月参加辽沈战役,奉命率部插至廖耀湘兵团后方
,切断敌人退路,配合兄弟部队完成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任务。11月,率五纵队进军关
内,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抢占昌平、南口要冲,切断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联系,接着
攻占军事要地丰台,堵住北平敌人南逃之路,从而协同友邻部队完成了对北平的军事
包围。
1949年1月,第五纵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刘兴元任政委。5月南下,
同军长吴瑞林一起指挥解放豫北军事重镇安阳城战斗,全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7月
进入河南伏牛山区,仅用3个月便在地方部队配合下,肃清了号称10万之众的匪患。
剿匪中,他总结出一套军事进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发动群众与打击地方恶霸相结合
的剿匪经验,被中南军区转发各部队。10月,又率部由鄂西沿长江西进入川,于大巴
山区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入川东追歼残敌,解放川东10余县,完成了配合第二野战军
解放四川的作战任务。
1951年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后任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副
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
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任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0年任中共广东省委
第一书记。1972年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成都
军区司令员。1977年,调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刘兴元是
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代表,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90年8月14日3时27分在北京病逝

郭绍秀(1906~1991)筵宾乡西略庄村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筵宾区副区长,莒南县政府财粮科科长,滨海行署企业爱委会主
任、粮食特派员、供给科科长、支前民工第一中队队长、南下大军财经大队第一中队
队长,中南粮食局办公室主任,中南财政部农业税征收处处长,广西财经厅办公室主
任、财政鉴定处处长,广西省建设银行行长、财经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1968年
离休定居洛阳后,长期任街道居委会党支部书记。1991年去世。

庄平(1916~1991)女,原名玉梅,曾用名庄雪岑、庄萍,大店镇大店人,幼受家
训,擅画爱剪。1932年毕业于济南第一女子中学。1947年迁居北京。1952年任北京市
西城区文化馆宣传干部。是年入北京市职工业余美术班学习。1954年从事剪纸艺术,
拜剪纸艺术家滕凤谦为师,精心学艺。到1966年,先后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剪纸作品1
00余幅,其中《颐和园的假日》由区群众艺术馆选送参加法国莱比锡国际展览。198
1年,她创作的《狂人日记插图》被选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美展。1991年,中
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将其新作《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迎亲花轿》送日本展出
。庄平先后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等。她的
名字被收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1991年因心
脏病突发去世。

王凤九(1921~1991)洙边乡扶兰官庄村人,贫农出身,幼时父母相继去世,10岁
成为孤儿,家境贫困。1941年参加村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43年任村农救会长。1
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担架队到郯城、临沂一带支前,曾亲自活捉2名敌人
送到解放军连部。
1949年,中共扶兰官庄村支部成立,他主持支部工作,兼农救会长。1951年任第
七区(洙边区)区委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他响应党的号召,在本村组织成立官庄农业
合作社,兼社长。为巩固发展农业合作社,他把自己的玉米种全部贡献给集体,推广
玉米种植。同时,带领社员改良土壤,采取间作套种等措施,当年实现粮食亩产400
余公斤的好收成,使刚刚翻身的农民尝到走集体道路的甜头,更加热爱集体,未入社
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到1953年,已发展成全县较大的一个农业合作社。是年,扶兰
官庄党支部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党支部”称号,他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社内曾出现闹社现象。对此,他始终坚持党性原
则,用党的政策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农业合作社得以
健康发展。他用3分地做试验田,种植花生,经过3年试验,培植出亩产200余公斤花
生米的优良品种“伏花生”。后在全县及邻县推广种植,延种时间达20年之久。
1957年9月至1958年春,他带领村民在村前的河道上筑起1座长130余米、底宽40
余米、高近20米的拦河大坝,建成1座小型水库,成为当时兴修水利的先进典型。19
58年8月,先后任洙边公社副主任、杨庄公社(小公社)党总支书记。1971年任洙边公
社党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虽身患重病,仍带领社员整山治水。经过几年的努力,
全村建成水库8座、机灌站1个,修水渠6000余米,改造农田2000余亩,发展果园100
余亩、茶园80亩。他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面貌奋斗了一生,直至1982年病休,
从未向党组织提出个人方面的要求。1991年去世。

赵汝绪(1944~1991)朱芦乡石场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读小学,1964年高中
毕业。1966年任生产队会计。1968年在朱芦中学任民办教师。
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经中共莒南县委书记严立乾推荐,中共大山公
社党委决定,赵汝绪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他带领社员整山治水,翻整土地
1300多亩,架渡槽4座,修建石渠3000余米,打井4眼,建机、电灌站5座,全村水浇
地达到耕地总面积的98%。1975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1976年实现全村通电。
1980年,全村粮食亩产达到800公斤,工副业总产值达到100多万元。1983年,他在自
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上,试验地膜覆盖花生新技术,当年花生亩产高达465公斤,比
往年增产30%。之后,他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地瓜、土豆和玉米上,均获成功。他还推
广幼龄果树早期丰产配套技术和果、菜、粮立体种植技术。1984年,村投资10万元,
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房屋16间的文化大院。是年,他被选为莒南县第二届政协
委员。1986年试验土豆和夏花生一膜两用、一年两作两熟的种植方式,亩产增收800
元。1987年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生产,从6分地开始,经过4年,全村大棚蔬菜发展
到5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全村每年收入160余万元。是年
,石场村被授予“地级文明村”称号,他当选为中共莒南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
988年,石场村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1989年,他被评为地区劳动模范。1990
年,全村粮食亩产830公斤,工农业总产值323万元,公共积累100万元,人均收入12
00元,比他上任时的人均收入80元提高15倍。是年,他被授予“省农民科技状元”称
号,受到省科委、省科协的隆重表彰,省长赵志浩颁发证书。赵志浩亲往石场村视察
工作。1991年,村党支部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他被中共临沂地
委授予“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同时,中共临沂地委发出通知,在全区开展向赵汝
绪同志学习的活动,推动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1991年5月16日,因患癌症,医治无
效去世,终年47岁。

吴希春(1911~1992)十字路镇官地村人。1946年任副村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8年任村长,动员青年参军支前。1952年组织成立农业初级社,任社长,带领
村民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1955年冬至1959年,任“灯塔”农
业合作社社长,带领社员整修田地1000多亩,同时在山东省农科院的指导下,种植高
产玉米,亩产达到400多公斤。1956年出席华东区劳模表彰大会,获华东区劳动模范
称号。196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推广大面积种植棉花。1963年,他大胆引进优良
水稻品种“桂花球”、“小站三号”等,种植水稻1600亩,获得成功。1983年,因年
迈多病退出村领导班子。1992年9月去世。

庄方轩(1924~1992)女,大店镇大店人。1940年3月参加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一
师学生队。1942年任一一一师宣传队宣传员,8月3日参加该师举义。1943年6月转地
方工作,任山东莒北县中至区妇女主任。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日本侵略军
、汉奸进行坚决的斗争。
1946年2月调东北工作,任辽宁省岫岩县小学教师训练班副指导员。10月任岫岩
县五区区委宣传委员。任职期间,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开展土改和土改纠偏工作
,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1947年10月任中共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区区委书记。
1948年3月任中共营口县大石桥镇党委书记,9月任中共营口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2月
任组织部长、县委委员。1949年8月任中共营口市纺织厂党委副书记。1950年6月任中
共营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任中共营口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1960年任辽
宁省人事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初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下放到辽宁省
辽源县四官营子农村劳动。1978年底她的冤案得到平反,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任辽宁
省气象局副局长兼党组成员。1980年3月任辽宁省总工会副主席兼党组副书记、省纪
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7年8月任辽宁省编制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和政协常委。她
始终坚持党的正确路线,积极为党工作,关心同志,维护团结,在患病期间,没向组
织提任何要求,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尊重。生前留言,死后丧事从简,体现了一
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高风亮节。1992年9月3日去世。

曾炳华(1912~1993)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乡秋溪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
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先锋队。1933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一军
二师五团。不久,便参加著名的反“围剿”战斗。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腿部
负伤。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警卫营战士,直接担负保卫毛泽东、朱德、周恩
来等中央首长的重任。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的保卫工作。是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他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几经磨难,于1937年到达延安。不久,中央警卫营改
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他任特务团机枪连一排排长。10月,参加山西雁北夜袭阳明堡
战斗,曾炳华排的任务是阻击岱县援敌,他带领全排战士英勇作战,出色地完成阻击
任务,保证了整个战役的最后胜利。战后,一排受到总部特务团的通令嘉奖,他被记
功1次。1940年3月,参加中央特务团组织的干部大队,随陈士榘支队到山东开辟根据
地,被分配到山东纵队二支队(后九、二支队合编为山纵二旅)四团,任四连连长。1
0月,四连在同赣榆县国民党军队董裕旅的一次战斗中,歼灭大部分敌人,击毙敌
旅长董裕,俘虏200多名敌人,缴获200余支枪和3万多发子弹,受到旅部的通令嘉
奖。是年,奉命抢运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搞到的一套军工设备,该设备成为当时山东革
命根据地的第一套军工设备。1941年3月,沂蒙山区抗日军民对日军的大“扫荡”奋
起反击。在攻打汤头白塔据点时,曾炳华要求担任主攻,他攀云梯,登城墙,堵楼道
,最后俘虏据点里面的全部敌人,被记大功1次。1942年夏,任四团二营营长,驻莒
南虎园村一带,负责驻十字路的山纵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的保卫工作。8月
,在甲子山战役中左腿负伤,在山东军区卫生部附属所(驻莒南县上峪子村)治疗。1
943年12月著名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为他做了手术。此后,他由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
肖华介绍,到滨海医院治疗,并在莒南供养。
1946年,组织安排他在十字路安家落户。1947年任十字路六村党支部书记。195
3年,带头响应国家统购统销的号召,卖了1000多公斤粮食,支援国家建设。1954年
负责镇搬运社工作。后搬运社改为运输合作社,他任主任。1970年1月23日,当选为
县革委委员。1971年12月28日,被选为中共莒南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是年,被选为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后任莒南县第一、二届政协委员。1981年4
月离职休养。
1984年10月27日,曾炳华在日照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接见。1993年6月
30日,在临沂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是年7月24日,在
十字路去世。

郭永泰(1922~1993)相沟乡后古城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39年加入民兵组织
,任班长。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参加八路军,被编入沭水县独立营
三连。1945年8月编入三三七团一营。1946年任副班长,10月,任团侦察排班长。19
47年3月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一三师侦察连,任副排长。1947年5月四平战斗时,出
外了解情况,活捉4名敌人,完成通讯任务,使部队得到联系,立大功1次。1948年参
加东北军大学学习。1949年8月,军大毕业后,被分派到一一三师侦察连任排长。12
月,进军广西时立艰苦功1次、小功2次。1950年3月,任一一三师二十二营一连副连
长。是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其间,因战斗勇敢受通令嘉奖1次,东北人民解放军授
予他“勇敢奖章”1枚。1952年10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2月参加中央军委英模报告团。是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速成学
校学习。1955年10月,调任三三七团三营参谋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
”和“解放奖章”各1枚。1956年参加总后勤部高级步校学习。1960年,被授予大尉
军衔,升为营长。
1964年2月1日转业,任洙边供销社主任。1979年离职休养。1993年10月18日去世

庄英甫(1887~1947)名果,以字行,大店镇大店人,世家堂号三余堂,出身于地
主官宦人家,庄瑶之孙,是其父庄锡镇在宜兴为官时娶妾鲍氏所生。赖其家中富有条
件,从小养成游手好闲、花钱无度的恶习,喜抽鸦片。他兄弟4人,排行老三,因是
庶出,在其成家时,只分得120亩地。他认为分家不公,手头一紧就到兄长家借粮借
钱,借后不还。他先后将其兄两个商号据为己有。对本家人如此,对平民百姓更是蛮
不讲理。凡是他看中的东西,总千方百计弄到手。平时到集市上买鱼割肉,提起来就
走,很少付钱。
1931年庄英甫当上国民党大店镇镇长兼民团团长,依仗权势,借催粮款抽壮丁之
机,大发横财。雇一名壮丁本需三百块银元,经庄英甫的手只付给丁户十块八块,其
余全被贪污。他还利用办乡农学校之机,贪污经费。他的做法不但引起百姓的不满,
就是本族人也都骂他是吸血鬼。
1940年,日寇在大店一带“扫荡”时,庄英甫甘当汉奸,亲自组织队伍,打着小
旗欢迎日本侵略军进村。并勾结国民党县长许树声在莒县城设“庄公馆”,许在大店
住进30余人“警备大队”,协助日本侵略军抢粮、抓人、修工事等。同时,为维护封
建地主的统治,要求各户地主出人、枪各一,组成大店地主武装“青年队”(时老百
姓称“少爷队”),设两个“公役”(实为私设的公堂),配有武器,用以“保护”庄
氏地主家族和欺压百姓。有一年,一农户欠五柳堂地主的债,因到期还不起,他便派
人将其抓到大店私设的监牢里,不但逼人还债,还让人交看押费和房租费,致使该户
倾家荡产。
他既是官僚,又是三番子头目。曾收警备队大队长和国民党五十七军的参谋、处
长、团副为徒,以此蒙蔽穷人的阶级认识,掩饰其剥削关系,达到统治人民之目的。
他生活糜烂,作风败坏,本有一妻两妾,又长期与一寡妇通奸,还霸占过一名侍候他
多年的丫环。
1944年5月28日,中共山东分局在大店召开“查减”反霸斗争万人大会。被群众
称为“庄阎王”的庄英甫,被押上审判台。1947年被人民政府公审后处决。

王乐天(1903~1951)壮岗镇小朱陈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读私塾,1919年在
莒县城读高级小学,1921年入济南正义中学读书。1925年入冯玉祥西北陆军干校学习
。1926年毕业后在冯玉祥部任职,曾任参谋、营长、副团长、旅上校参谋长等职。1
932年转靠韩复榘,任七十四师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处死后,王乐
天又投靠沈鸿烈,被委任高密县县长。为筹粮款,支撑其顽政府,他不择手段地盘剥
、残害百姓。曾逮捕4名卖鸡蛋的人,以“汉奸”罪枪杀2人,另2人索银元后放回。
3个月后,改任诸城县顽县长。年底,投奔吴化文,被委任为山东暂编第一师独立旅
旅长(只有8个兵)。其间,王乐天有恃无恐,打着“抗日”的旗号,多次窜回壮岗一
带,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大岭后村鲁从哲被王乐天派去到各村要粮草,因回来晚了
竟被活埋。王家道村峪王知、王俊海2人被诬为“土匪”无故遭枪杀。滕县朱善文到
壮岗访友,也被诬为“汉奸”,毒打后推到河中淹死。为逼壮岗西街鲁从楷交枪而将
其吊打致死。这期间直接被王乐天残杀的无辜百姓有9人,遭其毒打辱骂的有500人,
强迫群众买长枪200余支、匣子枪10余支、手枪20余支,勒索粮食5万余公斤,银元数
万块。王乐天还强占民宅土地,霸占民女,无恶不作。1939年,王乐天于壮岗一带纠
集反动武装数百人。冬,假意接受改编,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二旅第三独立营,其弟王
乐堂任营长,王乐天任参谋长。改编后,仍恶习不改,倒行逆施,曾企图杀害中共党
组织派去的政委,幸亏事先被发觉,其阴谋未得逞。1940年,王乐天纠集地方反动武
装700余人,与当地土匪相互勾结,横行乡里。年底,他率部袭击抗日民主政府的3个
乡公所,捕去数名工作人员,抢去10余支枪。他还破坏地方抗日武装,诬蔑丁原昌、
徐干卿在壮岗、团林一带组织的地方抗日武装是“假八路”,敌视抗日民主政府,将
向抗日民主政府献枪的农民王训奉抓去关押,以此威吓群众。
1940年底,王乐天潜伏济南,开设天兴杂货店,兼营鸦片。济南解放后,王乐天
因卖鸦片被政府查获过2次,先后被搜出短枪2支。1950年6月,混入到省建设公司卖
木头,仍继续与人民为敌,造谣惑众,破坏人民政府的威信。1951年4月被逮捕归案
,5月在桃花峪村被县人民政府依法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