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医疗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2&rec=17&run=13

中医队伍 莒南县的中医事业源远流长,历代医家为给人民治病做出不懈努力。清
代影响较大的医家有李膺远、李廷祺、朱兰田、刘应选、侯继荣、庄荫、刘树本、赵
希珍、魏秀升等。1911年,莒南地域有中医人员62人,中药铺47处,多分布在较大集
镇和村庄,有的行医兼开药铺,有的聘请医生坐堂看病,以售药谋利。各药铺的规模
不一,资金一般数百银元,多者千元以上,经营的药品多在400~600种,人员多为1
—3人。各药铺的经营年限有长有短,有开业百余年的老药铺,也有开业几年因生意
萧条而关闭的。
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先后成立医药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医药合作社、医
药股、医药部等医药卫生机构,全县中医人员都参加了医救会,各医药卫生机构中都
有中医人员参加。1946年,全县有中药铺126处,分布在83个村庄。1949年,尚剩有
59处,中医人员129人。
50年代初,县卫生科把全县中西医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公私联合诊所,承担卫
生宣传、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任务。各区卫生所都设中西医综合门诊。1954年,县
卫生院增设中医诊断室和中药房,调刘锡三和张景森到县卫生院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药
调剂工作。
卫生科从1957年开始,相继举办4期中医进修班和1期针灸速成集训班。
1959年3月,县中医研究室成立,高树森、孙桂生二人负责验方、单方、秘方的
收集和整理工作,出版《中医验方集锦》一书。
县卫生科根据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祖国医学遗产的研究和继承工作的意见,196
2年举办第一期中医带徒学习班,学员20名,以解决中医后继乏人的问题。从1962年
开始,中医院校毕业生陆续分配到莒南各级医院,中医队伍逐渐壮大。1976年,县卫
生局举办第二期中医带徒学习班,学员12名。
县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关于在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人员中吸收1万名中医
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中医药机构的通知精神,1979年,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和
方剂学的考试及临床病历分析,录取了2名中医士和2名中药士。
1988年,全县中医人员88人,有中医病床80张,有15处乡(镇)医院设中医科。1
993年,中医人员有93人,中药人员47人。
西医队伍 1919年大店人庄云章赴山东医专学医,半年后转上海私人举办的南洋医
科大学学习西医知识,1922年毕业后回到大店道信药局(后称道胜医院)挂牌行医,并
招收学徒传授西医知识。良店村王伯华在本村设公德尔药局。30年代初,潍县人王德
一委托刘明皋在十字路设立东亚药房,大店人庄会文在本镇开设慧东医院。至1949年
,全县有西药房、西医诊所24处。1944年,路镇区卫生合作社成立。1945年根据黎玉
在滨海行政公署召开的劳模大会上提出的“提倡大家办卫生合作社”的要求,开始举
办村医药合作社。1948年,全县有区医药合作社3处,村医药合作社63处。从50年代
中期,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来莒南工作者逐年增多,壮大了西医队伍。
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1965年12月,莒南县人民医院和甲子山医院各办1处
半工半读卫生学校,各区卫生院也都办起卫生学校,为生产大队培训初级医务人员。
1981年,莒南县人民医院附设卫校(后改为莒南县卫生进修学校,隶属卫生局领
导),培养了大批医、药、护理人员。1993年全县有西医人员513人,西药人员87人,
护理人员310人,医技人员1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