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卫生保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2&rec=15&run=13

妇幼保健 莒南县建县前,分娩靠旧法接生,母婴死亡率高。1945年春,滨海专署
平民医院对大店附近3个自然村作婴儿死亡原因调查,发现死于旧法接生而导致破伤
风的高达42.5%。平民医院随即在大店举办助产员训练班,参加训练的30余人,由王
德一大夫任教,编写《助产常识》一书作为教材,同时油印1000份,分发到各医疗单
位。
50年代初,莒南县开始执行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女职工产假56天。
同时开始宣传、推广新法接生,训练改造旧产婆,培养乡村接生员。
1953年,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依靠县、区、乡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开会、办训练
班、图片展览和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宣传旧法接生的危害和新法接生的好处。195
7年,全县有接生员904人,接生站160处,全年新法接生婴儿5062名,死亡40名,新
生儿死亡率仅为0.79%。是年,县驻地机关托儿所建立。1958年,产妇住妇产院接生
时,生产队给予细粮、红糖、食油等补助。是年,全县幼儿园1070个,教养员1817名
,入园儿童40077名。
1959年,全县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至1965年,全县共有接生站127处,
区中心产院2处,接生员1300名,基本上达到村村有接生员。
从70年代初开始,县妇幼保健站开展儿童健康检查。1984年开始,对孕妇实行程
序化管理,提高对孕妇的初检率,对三个月妊娠的孕妇实行全面检查。
1988年,全县乡(镇)医院共有专职妇幼医生41名,农村有接生员980名,各乡(镇
)在妇幼保健程序化管理单位中,对孕妇和学龄前儿童实行系统管理。
1993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69/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0.67‰。产妇住
院分娩率提高到63.13%,新法接生率达99.13%,孕产妇程序化管理率提高到83.41%,
学龄前儿童查体率70%。
干部保健 1958年,中共莒南县委决定在虎园水库西坝西侧成立干部疗养院(其前
身为莒南县合作社联合社干部疗养所),疗养院设诊断室、药房、治疗室、病房等,
有工作人员6名。疗养院收慢性病病人住院疗养,分肝炎、肺结核、慢性病3个病区。
1960年病员增加,全院收治肺结核病人20名,肝炎病人40名,其他慢性病人20名,是
年又调入2名医生和5名护理员。1961年派人到泰安黑龙潭疗养院学习气功疗法,回来
后教病员学习气功治病。1963年疗养院搬迁至路镇洪沟村南原钢铁厂院内。年底疗养
院撤销,药品与器械交县医院。
1962年,莒南县干部保健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17级以上干部和患
有慢性疾病干部的保健工作。由于当时物资供应紧张,保健委员会规定:享受干部保
健的人员,每月供应肉2斤、糖2斤、食油1斤、大豆2斤,购买细粮可占供应量的7
0—80%。1966年,保健委员会撤销,干部保健供应也随之停止。
1984年后,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人民政府组织对离休干部、在职局以上干部和
中级职称以上知识分子进行定期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对干部的保健工作实行科
学化、制度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