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2&rec=1&run=13

莒南建县前,历代政府都未在当地设置卫生行政和医疗机构,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
于民间中医中药。1917年,西医西药始有传入,但诊金和药价昂贵,多数民众温饱尚
不可得,对于求医问药更是不敢奢求。疾病预防亦无人管理,人们只是靠着民间流传
的传统习俗和土方,如端午节佩带香药荷包,饮雄黄酒等避秽祛疫。
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之初,在人力、财力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采
取措施解决群众的防病治病问题。1942年开始组织医药卫生团体,兴办卫生合作社,
动员群众讲究卫生,防治疾病。每遇疫病流行,即组织医务人员奔赴疫区,防治疫病
,控制疫病蔓延。1945年,抗日民主政府设卫生科,负责全县医疗卫生工作。1946年
,莒南县成立第一处公立医疗机构--大众诊疗所。1948年,大众诊疗所撤销,建莒南
县立医院,为莒南县第一所公立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莒南县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卫生事业。从
1951年开始,将个体业医者组织起来,相继在全县建起40多处公私联合诊所。1952年
开始在各区建卫生所,是年全县开展以反细菌战为目的,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
生运动,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黑热病、麻风病等进行普查普治。1953年,县妇幼保
健站成立,在全县推广新法接生,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1956年,莒南县卫生防疫
站成立,承担起全县卫生防疫工作。至此,县、区、乡三级医疗防治网初具规模,全
县卫生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60年代初,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人民健康水平下降,疾病增多。各级医
疗卫生机构在中共莒南县委和莒南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为防病治病做了大量工作
,使发病率迅速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医院推行“医护不分”的做法,全
县99处卫生所撤销,卫生所人员回乡走“赤脚医生”(即乡村医生)道路。
从70年代初开始,公社卫生院相继配备显微镜、X光机等大批医疗设备,改变了
靠物理检查诊病的状况。
1984年,接受世界银行农村卫生项目贷款50万美元,购进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提高了疾病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并因之开展了一批新的医疗技术项目。
1980年,卫生系统通过考核考试,为广大医务人员评定了相应的技术职称。198
9年,乡村医生也参加技术职称的考试考核,获得乡村医师职称的712人,乡村医士职
称的567人,乡村卫生员58人。
1993年,全县有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32处,人员1480人,农村卫生室138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