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音乐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65&run=13

一、音乐

乐器莒南县常用的管弦乐器有箫、笛、唢呐、二胡、京胡、板胡、坠琴、扬琴、小提
琴、三弦、琵琶、月琴、笙、大小铜号等;打击乐器有各种型号的锣、鼓、钹、木鱼
、渔鼓、木梆子等;键盘乐器有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钢琴等。
乐曲民间乐曲主要曲牌有小开门、放风筝、十样景、步步高、喜洋洋、寄生草、
大宫调等30余种。曲调明快、悠扬、刚健、深沉、优美,风格不一。“文化大革命”
时期曾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兴起,各个乡镇均有演奏艺人。1978年,团
林公社农民董家泽在山东省农村文艺会演中,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获演奏三等奖。
民间小调流行较广的有《光棍哭妻》、《寡妇上坟》、《孟姜女哭长城》、《姐
儿》、《小五更》、《十二个月》等,曲调大都低沉忧伤,唱词颓废庸俗。革命战争
年代,有的民间小调经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加工改造,填换新词。新中国成立后,
文化馆专业人员曾对民间小调进行挖掘整理。
歌曲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大店人庄映奔赴延安,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文艺团团长,他创作了大量的群众歌曲,其中
《说打就打》唱遍全军全国。新中国建立后,县文化馆经常举办音乐培训班,培养出
一批歌曲作者。1985年,徐恒俊创作的歌曲《母亲的心》在山东省首届青年歌手广播
电视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993年他创作的歌曲《自从您当兵走了后》在山东省文化馆
(站)专业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李维庆作词、徐恒俊作曲的《沂蒙精神赞》在山东省
《音乐小杂志》1991年第二期上发表。徐恒俊已出版创作歌曲集两部。

二、舞蹈

莒南县民间舞蹈主要有龙灯舞、狮子舞、秧歌舞、花棍舞、腰鼓舞、旱船、高跷等形
式,在春节、元宵或遇喜庆、拥军、庆祝活动时表演,以示庆贺。
革命战争年代,纯舞蹈创作演出比较少,不易流行,个别文艺团体演出过《黑人
舞》等。歌舞剧中的边歌边舞很受欢迎,尤其是秧歌舞、花棍舞一经演出,马上流行
开来。上级驻莒南的文艺团体将当地民间流行的龙灯舞、狮子舞、跑旱船、踩高跷等
加以改造更新,赋于新的表现内容,使这些民间舞蹈广泛流行。
新中国建立后,友谊舞、交际舞等传入县内,县文艺会演、调演活动中,有单人
舞、双人舞、集体舞、歌伴舞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进入90年代,县城酒家、厂矿等单位开设卡拉OK舞厅,交谊舞、迪斯科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