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革命战争年代上级机关的专业作家、艺术家在莒南的创作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58&run=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些文化机构长期驻在莒南,其中的文艺
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文艺作品。
小说那沙的中篇小说《骨肉亲》、短篇小说《一个空白村的变化》、《血案》等
。刘知侠的中篇小说《铁道队》(《铁道游击队》的前身)、短篇小说《罢免》。陶钝
的短篇小说《传家宝》、《庄户牛》、《麦黄杏》等。王希坚的长篇小说《地覆天翻
记》。洪林的短篇小说《李秀兰》、《莫忘本》、《瞎老妈》、《老许》和中篇小说
《一支运粮队》等。女作家牛玉华的短篇小说《新夫妇》、《韩秀贞》等。女作家张
伟强的短篇小说《尼姑庵的春天》等。
报告文学 于冠西的《南北岱崮保卫战》、《何万祥》、《临沂四千拒降伪军的歼
灭》等,影响很大。康矛召的《我们的司令员罗荣桓同志》、《草桥之阅兵》、《暂
且停工》等。白刃的《坚持沂蒙山区》、《十八勇士》等。尚力科的《民兵英雄臧西
山》、《烽火弥漫的日子》、《一切为了前线》。李后的《宋纪柳》、《葫芦沟民兵
追击战--莒南民兵模范战斗故事》等。宋英的《模范劳动者郑信》、《懒汉回头金不
换》、《徐永斋的改造》等。刘知侠的《渊子崖保卫战》、《韩邦礼苦学记》等。还
有怡然的《我们的母亲》等。
诗歌 沙虹的朗诵诗《毛泽东的旗帜》,燕遇明的叙事诗《杨清法》、《慰问》和
政治抒情诗《追悼》,王希坚的《民歌百首》等。贾霁、那沙、王久鸣、于冠西、刘
导生、牛玉华、王若望等人都写了不少诗歌作品。
戏剧 那沙的《圣战的恩惠》、《雾》、《屠刀下》等。贾霁根据刘家·山村动员
参军的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多幕话剧《过关》,根据大山前村劳动英雄郑信的模范事
迹创作的歌剧《郑信开荒》,此外还有话剧《丰收》、《神兵》、《装神弄鬼》、《
减租》等。傅超武、王汝俊、王化南、王杰、布加里、苏伟、李夏等也有不少剧作。
抗战胜利后,主力部队开赴东北,部队文艺团体和剧作家、艺术家随军离境。此后活
跃在莒南的剧作家、艺术家主要有山东省人民剧团的贾霁、林艺,滨海军分区政治部
宣传队的方平、王杰等人。主要作品有贾霁根据大店平鹰坟事件创作的七场话剧《地
震》(1946年5月),林艺创作的六场秧歌舞剧《生产支前》(又名《为前线》,牟英作
曲,1946年夏),方平创作的话剧《复仇》(1946年),歌剧《王二麻子参军》(1946年
)、《回家》(1947年)、《大家来立功》(1948年)等。
曲艺 创作了大量数来宝、快板、相声、武老二(山东快书)、鼓词、唱词等曲艺作
品,影响较大的作品有陶钝在马棚官庄创作的新编鼓词《杨桂香》(1946年),陶钝、
王力根据大店平鹰坟事件创作的唱词《晴天传》(1946年),王杰根据大山前懒汉王光
年的材料创作的武老二(山东快书)《懒汉回头金不换》等。
歌曲 影响较大的词、曲作者有燕遇明、贾霁、那沙、水金、蒙沙、方平、向民、
牟英、王杰、刘亮等。创作的歌曲内容主要是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歌颂共产党和领
袖、歌颂英雄模范人物及生产生活等方面。如《送郎参军》(燕遇明词)、《辞别老婆
去当兵》(刘亮词、了休曲)、《当兵把仇报》(克林克词曲)、《开荒号子》(燕遇明
词、艾力曲)、《平鹰坟》(袁成隆词、胡梦华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艾分词、
向民曲)、《模范护士何永福》(蒙沙词、水金曲)、《抗日烈士山纪念歌》(文仪词、
方平曲)、《自由的滨海》(方平词曲)等。那沙作词并作曲,创作了不少群众歌曲,
如《战斗到明天》、《毛泽东颂歌》、《七一颂歌》、《勇敢勇敢再勇敢》等,流行
最广的有《英雄万岁》、《我们吃的粮食哪里来》、《纺线曲》、《管叫你回老家》
、《我们的力量强无敌》、《生产号子》、《永远跟着你》等。另外,也有许多艺术
家利用当地的秧歌调、孟姜女调、寡妇上坟调、光棍哭妻调、五更调、绣花灯调、花
棍调等民间小调填写新词。比较流行的有《十二个月》、《官地大变工》(周旋填词
)、《新式结婚》(王若望填词)、《归队谣》、《劝郎当兵》、《卖包子》、《翻身
歌》、《民主选举》、《温水泉选模范》、《新五更》、《纺棉小调》、《郑信开荒
》(王杰填词)等。
美术 胡考、陈淑亮、那狄、阿老、阿龙、沈柔坚、涂克、黎冰鸿、吕蒙、李厚、
王文彬、任迁乔、师群、柳成行、鲁岩、宋大可、孙作堂等人的作品较多。绘画形式
有年画、木刻、连环画、宣传画等。1942年,任迁乔根据大店出鹰殡事件创作的连环
画《翻身》,是山东解放区第一本连环画,荣获省文协“五月征文”、“七月征文”
一等奖,中共滨海区党委宣传部长王众音亲自在《滨海农村》报一期头版撰文褒扬。
任迁乔还创作了连环画《一斤棉花发家》、《人间地狱》、《变工》、《连长何万祥
》等。
摄影 创作者有苏静、郝世保、康矛召、杨玲等。苏静拍摄过山东反“扫荡”和军
民合作大生产的照片。1943年《山东画报》创刊,郝世保任摄影记者,他参加了解放
莒县和临沂等战役,拍摄了很多照片,他还拍摄了反映军民关系、劳动生产、拥政爱
民、拥军优属等方面的摄影作品,如《抗日的号角》、《朱家洼子民兵埋地雷》、《
攻克赣榆战斗中的我军重机枪阵地》。郝世保还在周家坡子村举办两期摄影培训班。
杨玲于1945年秋调任《山东画报》摄影记者,他随军拍摄,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
头。康矛召时任《山东画报》主编,他负责组织采访摄影报道,拍下了许多具有历史
意义的瞬间。例如1944年山东实验剧团在十字路演出话剧《过关》剧照、山东画报社
的编辑在编《山东画报》的照片以及一些战斗场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