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地震观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54&run=13

境内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清康熙七年(1668),郯城8.5级大地震,县境属极震区
。刘家庄乡大白常村西南300米处的王·祖茔中的石刻造像、碑林在震中遭受破坏,
一座龙首龟趺碑碎成6块,另一座的碑额被震出10余米,该碑至今保存。时人在一石
碑上记载了此次地震的具体情形。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时,大店、
石莲子、道口、岭泉、板泉等地有感,震前发现蛇等5种动物异常14例,震后发现多
处冒气泡、变浑浊的水井。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莒南县震感强烈,很多
人在睡梦中惊醒,跑出房外。震后,朱芦、坪上、大店、筵宾、道口等地多处水井冒
气泡、发浑、变味,老鼠、鸡、鱼等动物异常。从1975年建地震台至1993年,莒南县
共发生3级以上有感地震6次,2—3级地震29次,1—2级地震55次,主要集中在大店、
岭泉、板泉一带。
1990年,莒南县地震办公室被国家地震局授予全国地方地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1年,被山东省地震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县地震台 1975年3月,山东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在虎园设立的临时流动台移交给
莒南县,使用65型地震仪。1980年9月迁至赤眉山西麓,占地3224平方米,有工作人
员4人,140米深井1眼,建筑面积239平方米。主要任务是监测鲁东南地区地震活动情
况,向上级地震研究机构传报测试数据。1987年10月,山东省地震局为县地震台配D
D-1型微震仪1台,能记录到190公里范围内的(ML)2.5级以上地震。该台现为山东省测
震区域台网台站。
地震测报 莒南县地震测报始于1972年。是年,在陡山水库、板泉中学、县气象站
建立第一批群众观测点。1975年4月6日,成立县地震办公室。辽宁省海城地震和河北
省唐山大地震后,全县设宏观测报点650个,微观测报点42个。1979年,整顿原有测
报点,只保留处在断裂带附近的7处测报点。1993年,有地震观测台1处,群众观测点
3处(一中、三中、四中),震前动物习性异常观测点3处(县鱼种场、县畜禽良种繁育
场、大店镇彭家仕沟西村兔场),浅井观测点8处,深井观测点2处(小官庄鲁14#、县
地震台临沂78#)。自1972年以来,共发放各种宣传地震科学知识材料10余万份。
地震防御 1978年,《山东省地震烈度图》标明莒南县属8度区。是年,莒南县开
始抗震加固工作。到1983年,基本完成生命线工程(包括供水、供电、邮电、粮食、
交通等设施)的抗震加固任务。按照国务院对县城加固范围的指示和国家建委颁发的
《抗震加固工程的检查意见》及省建委《关于抗震加固工程的检查意见》,共加固1
5个单位,26个项目,加固建筑面积14570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1823平方米,民用建
筑12747平方米,占需加固建筑面积的32%。共耗用抗震加固经费26.86万元、钢
材48.6吨、木材70.19立方米、水泥224吨。抗震加固的建筑物基本达到抗御地震烈度
8度的要求。
1978年以后,莒南县兴建的建筑物(部分民房除外)均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