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学校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35&run=13

校舍 民国初期,境内除几处县立学校的校舍由政府资助建造外,其它学校校舍由村民
自行解决或集资兴建,或用庙堂、祠堂,或借用民房。1947年,土地改革之后,许多
地方把没收的地主房屋作校舍,学校房屋短缺现象有所缓解。1949年,全县小学共有
校舍2255间,其中庙堂190间。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每年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修建学校。到1957年,全县2处
中学,100余处完全小学和中心小学校舍基本达到办学要求,各村小学校舍也得到修
缮。1958年,大量超龄少年涌进小学,致使校舍缺乏。之后,虽建了一批校舍,但多
为土墙草顶,透光度差。“文化大革命”期间,校舍失修,不少校舍还遭到人为破坏
。1978年后,各级政府重视校舍建设。到1983年,全县校舍共18006间,基本达到标
准的13913间,占总数的77.2%。1984年,按照省、地关于实现农村学校教室、桌凳、
院墙、大门、厕所、操场“六配套”的要求,全县掀起群众性建校热潮。到1985年1
1月,25个乡(镇)的870处学校基本完成校舍改造“六配套”任务,新建改建成符合标
准的教室17179间,新建大门450个,建院墙122581米,建厕所960间,新辟操场7236
亩,课桌凳达125908套,98.4%的学生有了课桌凳。自1987年春,各乡(镇)开始改建
、扩建中心初级中学,至1988年底,共新建校舍4687间,占地943.8亩,总投资1607
.6万元。1988年秋,山东省副省长、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志浩到坪上镇中心初中视察,
对该校建设给予高度评价。1989年至1993年,共投资3929.3万元用于校舍改造,其中
用于乡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经费2545.4万元,用于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经费1
383.9万元。
教具 仪器 图书 1950年前,学校教学设备都比较简陋,只有自制的教具和采集的动
、植物标本。从1953年起,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列出仪器专用费,购置教学设备。到1
956年,此项经费只发给中学和完全小学。1958年,由教育局购实物发给学校。从19
62年始,此项经费由地区教育局统一管理,每年拨给莒南县8万元左右。在资金短缺
的情况下,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到1988年,共搞过6次较大规模的制作教具活动,累
计制作教具(包括动、植物标本)4.5万件。1985年,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王建勋研制的
“三角函数演示器”被评为山东省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各校还利用勤工俭
学收入购置各种教学用品(包括电化教学器材)。1985年,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套
率均达到70%。1989年11月,全国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后,县、乡政府
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农村中心小学和城镇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增加教学仪
器配备。至1993年,全县25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和中心初级中学,先后建起实验室,
一中、二中和七中建起实验楼,全县共建实验室204口,仪器室512口,拥有理科仪器
价值155.5万元,电教器材78万元,音、体、美器材150余万元,图书97.5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