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24&run=13

1939年前,国民政府曾倡导办民众教育,但未普遍组织实施。1940年冬,中共莒南县
委贯彻《大众日报》“普遍开展冬学”的社论精神,全县办起冬学151处,学员7180
人。1941年,县委提出“要坚持建立冬学,把冬学办成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阵地”
。各村的冬学学员边识字边接受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冬学成为党组织和政府联系农
民群众的纽带。1942年冬,洙边区、筵宾区、·山区超过“每个行政村建立1处冬学
”的要求。·山区龙头村办起5个冬学班,青年妇女、民兵和儿童全部入学。“识字
班”则是这一时期由冬学演变成的农村姑娘学习班。因姑娘们学习热情高,能坚持常
年学习,后来“识字班”一词便成为莒南一带姑娘的代称,延用至今。到1946年7月
,县内青年分校、识字班、妇女(已婚者)学习班等各种形式的“庄户学”共2705个,
学员达100700人,教师和小先生(聘请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共2557人,入学学员占全县
45万人口的25%。《大众日报》曾于1946年7月3日报道(莒南县)“全县858个村庄正
在走向文化大翻身的道路”。1947年土地改革后,乡村政权中缺乏文书和会计,县政
府决定开办区学。各区的区学用半年时间共培养了1000余名村文书、会计和冬学教师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历时10余年的农民教育,对团结教育群众,赢得战争胜利,
巩固乡村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0年,贯彻中央“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指示,各乡、村组织378
70名青壮年参加扫盲学习。1952年有5100人脱盲。1955年,全县参加扫盲学习的青壮
年达57770人,其中6000余人脱盲。十二区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
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1958年,81300名青壮年参加学文化、学政治、
学技术。同时,办起各种类型的农民红专学校335处,17805人参加学习。是年3月,
文疃乡石城村团支部书记滕宾堂出席了全国扫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座谈会。下
半年,因男女老幼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农民教育中止。1959年至1961年,由于自然灾
害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扫盲工作难以进行。1962年,执行《山东省农村业余教育暂
行办法》,农民业余教育开始稳步发展。1965年,全县业余扫盲班1338个,参加扫盲
学习的青壮年41500人,有8200人脱盲。同时办起业余小学班531个,13511人参加学
习。1966年至1969年,农民业余教育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处于停顿状态。1970年
,农民业余教育恢复后,逐步发展。1971年,高家柳沟村率先扫除青少年文盲。197
5年,推广高家柳沟村的扫盲经验,全县305200人参加扫盲学习。至年底,经地区、
省检查验收,全县扫除了青少年文盲。
1978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举办农机
、果林、茶叶、葡萄、缝纫、刺绣等技术培训班和不同类型的普及科学知识学习班。
1985年,全县有410个村举办各种学习班1173个,参加学习的青壮年58885人次。198
7年,进一步抓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办起乡(镇)农民技术学校22处,村办农民技术学
校569处,参加学习的学员8万余人。1988年,莒南县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成为全国
100个无文盲县之一。1990年,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发现县内文盲有所增加。
是年,按照国务院重新颁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扫盲对象由15岁至40岁改为1
5岁至45岁,青壮年非文盲率由85%提高到95%,全县再次掀起扫盲高潮,有万余人
参加扫盲学习,其中7318人取得脱盲证书。
1991年5月,莒南县被山东省教委、农业厅、科协、省团委、省妇联授予“七五
”期间科普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各乡(镇)均建立成人教育中心校。1992年,文疃镇成
人教育中心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学校”。1993年,朱芦乡、柳沟乡成人教育中心校
被评为“地级示范学校”。县、乡(镇)、村三级成人办学网络逐步完善,对推动农村
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累计扫除文盲40365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
97%,符合高标准扫盲县要求。
高家柳沟村的农民教育 高家柳沟村位于东北部山区,距县城21公里。50年代初,
依然地瘠人穷,文化落后,全村300户,1315口人。1954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因缺乏记帐员,影响着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入冬,该村青年团支部组织青、壮年
,举办记工学习班,参加学习的125人,聘请教师上课,以学习当地人名、地名、农
活名、工具名和实用珠算为主。经过两个半月学习,有25人能当记帐员,92人能记自
己的工帐。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经
验》一文写下按语:“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
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看了这种情况,令人十分高兴……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
普遍地仿办。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
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55页,1977年版)受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鼓舞,高家柳沟村办
起常年民校,选聘12名民师、24名小先生,利用晚上和阴雨天学习。1958年,发展到
12个扫盲班,脱盲435人。1962年,办起业余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班,结合生产,增
学乡土教材。到1971年,该村在全县率先扫除了青少年文盲,接着办起业余小学、业
余中学以及适应生产需要的农机维修班、农业技术班、医学班、老年班。业余小学主
要学习县教育局编写的《业余语文》、《业余数学》、《政治课本》。业余中学学习
内容同普通中学。专业技术班主要学习《农业常识》、《小麦》、《地瓜》、《花生
》、《苹果》、《化肥》、《农机修理》和《政治课本》。到1978年,业余教师35人
,学员1000余人。
1980年,高家柳沟村为适应山区建设需要,在全县率先由扫文盲转为扫“科盲”
,办起农技、果林、缝纫、饲养等6个技术班,学员200余人。农技班学员运用所学知
识,培育、推广农作物良种,化验土壤,测报病虫害,介绍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等,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9年以后,该村以学科学用科学为重点,开设农学、林果
、缝纫、家电、兽医、针织、农机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坚持“季节变,时间换,常年
办学不间断”。并投资20多万元建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室、标本室、实验室、图书
室,购买了2万多元的科技书籍,添置了恒温箱、催芽箱、光电比色计、土壤分析仪
等先进教学设备。1993年,全村400多名青年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其中58人获
得初、中级技术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
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推动了莒南县的扫盲工作,并被
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农村业余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2年至1977年,到这个村
参观学习的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共10818人次。国务院及教育部、山东省委负责人
多次到该村视察。1977年春,新西兰记者路易·艾黎到该村考察农民业余教育。198
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五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
日本)代表团到高家柳沟村考察农民学科学技术情况。1989年至1993年,《临沂日报
》、《山东青年报》、《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教育》、《联合
报》等10余家报刊先后25次报道该村继续办好农民教育的事迹。1993年7月1日,团中
央书记赵实带领调研组调查该村青年团支部学科学用科学的具体情况。同年12月26日
,团中央、团省委、省教委、临沂地委、莒南县委在高家柳沟村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
诞辰100周年和批示高家柳沟村38周年大会,举行毛泽东批示纪念碑揭碑仪式。共青
团山东省委以(1993)51号文件做出《关于授予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学文化学科
学红旗团支部”的决定》,并授予锦旗一面。
莒南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建于1976年5月,始称莒南县“五七”大学,校址在·
山南麓。1981年3月,改称莒南县农业技术学校。198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
为莒南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1988年5月,定名为莒南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
地102亩,校舍301间。有校办工厂1处,年产值10万余元。有实验基地400余亩,有仪
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各种教学设备价值40余万元。
学校设农学、果林、农机、农田水利、电力、医疗卫生6个专业。还举办棉花、
花生、小麦、水稻、地瓜、玉米、蚕桑、兽医、烤烟、养鸡、养兔、果树修剪、拖拉
机驾驶等18种专业培训班。1988年至1993年,又增设经济管理、农村经营管理专业。
在办学形式上,除全日制班外,还增设经营专业函授班。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文
疃和朱芦开设2个农村经营管理校外班。1993年,新建教学楼1座,增设机电、财会、
公关专业。同时,组织教师到乡(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与县财政局联合举办
会计短训班。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31014人,其中1984年至1988年为
济南军区后勤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47人。1989年至1993年,培养全日制毕业生776人
,函授毕业生270人。1993年,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9人,教职工69人。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莒南分校 创办于1981年5月,始称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莒南
县办公室。1984年6月,改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莒南分校。该校招收具有初中以
上文化程度的农民、乡村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学制3年,坚持就地培养、
就地使用、面向农村、服务生产的办学原则。1988年5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
报介绍了莒南分校《实行指标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7月,在《简报》第
五期上又登载了《莒南县农广校相邸教学班在蓬勃发展》的文章。1989年,首次与山
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开办了乡镇企业管理大专班,招收42名学员,41人按时毕
业。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系统成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至1
993年,共招收畜牧卫生检疫和财会专业在职学员348名,培训时间1年零6个月。199
1年至1992年6月,对全县村级干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
人员900人。1992年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至1993年,共招生5887人,
已取得中专毕业证书的33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