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小学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10&run=13

学校设立辛亥革命后,大店、十字路、板泉、坪上、汀水等大村(镇)相继建立初
级小学和高级小学。1936年,境内有小学93处,在校学生4320人。1937—1939年,因
日本侵略军侵犯县境,多数小学被迫停办,少数村庄为了满足学龄儿童的文化需求,
因地制宜地创办了抗日小学。
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执行《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以“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为宗旨,创办各种适应战争形势的学校。
抗日小学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普遍建立的学校,有全日班、半日班、早班、午班、识字
班等。1943年,全县有抗日小学177处(其中抗日烈、军属子弟小学1处),在校学生7
745人。是年秋,山东省战工会和滨海专署在县内进行教育改革实验,青年教师张建
华在洙边区刘家莲子坡村创办“庄户学”,使刘家莲子坡村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2%
。1944年11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出通知,在全县推广“庄户学”。1945年6月
,全县95%的村办起“庄户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与此同时,“庄户学”
很快从儿童教育发展到成人教育。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形势一度趋于稳定,政府号召
民众自聘教师办学,村办、联村办小学发展较快。1947年夏,因全力支援前线战争,
加之受土改复查运动中左倾错误影响,教师队伍解体,学校被迫停课。1948年6月,
县内动员30多名教师和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赴青州参加山东省教育研究会
。是年秋,滨海专署在莒南县桑庄区莫家龙头村召开教师代表会议,决定恢复和发展
教育。此次会议之后,县长高凤林主持研究恢复教育工作。1949年,全县恢复和建立
小学209处,在校学生5307人。
50年代初,小学教育稳步发展。1957年,小学发展到498处,学生32306人。195
8年,盲目发展民办小学,全县小学达715处,学生增至58936人,分别比1957年增多
43%和82%。1960年,贯彻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撤销民办小学
175处,下放15周岁以上的超龄学生6447人。1964年至1966年,根据山东省第二教育
厅指示,发展半工(农)半读小学(简称工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1968年
,全县100余处小学附设初中班,继而规模较大的小学都改办初级中学,小学教学质
量受到影响。1978年,贯彻教育部修订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小学教育健
康发展。1984年,全县有学龄儿童90822人,已入学89046人,入学率98.1%。1985年
春,经山东省政府检查验收,颁发普及小学教育合格证书。1992年,在全县教育“三
制”改革中,对学点布局进行调整,通过合班并校,撤销小学245处。1993年,全县
有小学523处,教学班2742个,在校学生9160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毕业率1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