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支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0&rec=4&run=13

1942年为支援甲子山战役,莒南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委书记杨心培、县长王东
年亲自指挥,全县组织数千名民工给部队加工运送熟食和救护伤员,组织1000名民兵
参战,警戒13个山头,扰敌30余次,协助主力部队拆除围碉107个,打扫战场2次,俘
敌15人,缴获步枪15支、电台1部、子弹500发、其它军用物资一宗。薛庆区把140多
户个体作坊集中起来,为八路军日夜加工大饼和馍馍。
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指引下,迅速形成“要
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担架有担架”的支前热潮。部队打到哪里,莒南人
民就支援到哪里。全县出民工支前共30余万人次(包括常备民工、短备民工、子弟兵
团),先后参加著名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上海、福州等战役,足迹遍及山
东大地、长江南北。
1946年10月,莒南县子弟兵团17个中队2000余人,在县武装部干部带领下,开赴
陇海路东段,参加阿湖至运河一段的破路工作,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支援兄弟
县,受到上级表扬。1946年12月,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向苏北、鲁南解放区发动
进攻,莒南人民以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夺取战争胜利的精神,全力以赴支前参战,县成
立支前总指挥部,县委书记杨心培任政委,县长高凤林任指挥,亲临前方工作。县各
救会停止日常工作,全力以赴支前。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政府只留三五个人值班。
全县实行常备民工制,凡20—45岁的男子都有服常备役的任务,各村除留一二名主要
干部主持工作外,其他干部列入支前民工名册。在短短的1个星期内,莒南县组织起
常备民工12000人,担架2500副,小车2000辆,自12月23日开始,分6批开赴前线。1
947年1月,第一批担架800副,挑子1000副,小车500辆刚到前方,第二批民工队又集
中起来,计担架500副,小车1000辆,接着又准备第三批担架1000副,保证支前民工
源源不断,满足前方需要。为支援前线作战,至2月7日全县已动员民工2万人(后方临
时勤务均不在内)。民兵健儿争先开赴前方配合主力。已到达前方参战的民兵有6个中
队,尚有12个中队准备出发,另10个中队也奉命集合。在鲁南战役中,莒南县组织2
500副担架、9000辆手推车支前,10日内运送粮食200万公斤,大饼20万公斤。
1947年2月20日,在支援莱芜战役中,莒南县常备民工团完成任务后,华东野战
军某部组织盛大欢送会,奖给民工团“救国保家”锦旗2面、机枪3挺、步枪10支。1
947年3月6日,县委发布6条支前口号:(1)出民工不开小差,耕地不荒一亩;(2)前方
出民工立大功,后方加油把地耕;(3)壮年支前,老人耕地,男子支前,女子耕地;
(4)白天支前,黑夜耕地;(5)男人上前方,妇女儿童把家当;(6)前方后方一齐干,
打垮老蒋保家园。1947年4月27日,中共滨海地委发出通报,表扬中共莒南县委在支
前与参军工作中获得显著成绩,集体记大功一次。
1947年4月,莒南县组织6000人的随军担运队,在县委宣传部长王健英等百余名
县区干部的带领下,随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参战服务,在南麻和临朐战役中,担运队
连续10个昼夜没下火线,在枪林弹雨中抢运伤员。这批担运队在战场上辗转服务8个
月,转战于滨海、鲁中、胶东等地,经历孟良崮、南麻、临朐、昌南、诸城等战役,
于1947年11月17日,分批荣归。有700多名优秀队员在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300多名优秀青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有98%的干部、队员立功,其中荣立特
等功的15人,一等功的490人,二等功的1233人,三、四等功的4100人。返回时,纵
队司令部赠送给担运队机枪6挺、步枪120支,奖给“支前模范”锦旗一面,并授予“
钢铁担运队”光荣称号。
1947年8月上旬,县、区支前指挥部用8天的时间突击组织60个常备民工中队,有
小车9705辆、担架3128副,以备随时调用。1947年11月,一批由5000人组成的担架团
,开赴前线,历时3个月,历经高密、莱阳战役,转战千里,于次年1月荣归,荣获“
全钢担架团”称号。
1948年9月,抽调3640名民工组成莒南担架团,韩希盈任团长,葛仲昌任政委,
随军参加济南战役,在前线服务两个月,民工的情绪始终饱满昂扬,前线服务期满仍
坚持服务,不肯回家,继续要求任务。淮海战役开始后,全团随军急进,出山东,过
陇海,在连续行军运转中,无怨言,没有开小差的、掉队的,他们抱着坚定的信心,
部队打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时值天气严寒,全团有1200人没有穿上棉裤,半数民工
缺少棉鞋,但他们精神抖擞,忍饥耐寒,赤脚抬担架,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对
待伤员,他们照顾周到,烧菜、喂饭、盖衣服、接屎尿、问病情,想尽办法减少伤员
的痛苦,还集款买白糖给伤员吃。行军时把草苫子、蓑衣盖在伤员身上防空袭。过河
时,他们先下水测量深度,然后抬担架过河。五营接受转运伤员任务后,因医院被子
不够,民工便将自己的被子、棉衣给伤员盖上。当他们把伤员抬到医院时,回头再带
军粮上前方,一次转运粮食2100公斤。四连利用休息空隙,编织50双草鞋,解决了部
分战士缺鞋的困难。担架团历时5个月,转战四个省,被华东支前司令部授予“钢铁
担架团”光荣称号。全团有1428人在支前中立功,其中128人荣获“钢铁担架员”称
号。
济南战役至淮海战役结束期间,全县支前常备民工达55406人,同时出动短备民
工169037人次,临时民工6100余人,总共25.5万多人次。其中淮海战役期间,莒
南县党、政、民全力支援前线,先后出动小车42970辆,担架2915副,毛驴6348头。
后方支前工作也异常紧张,修路、修桥、转运军粮的临时民工达16.9万人次,运送军
粮950万公斤,加工小米550万公斤,赶制6.7万条装粮的口袋,许多群众还用自家的
油篓、柜子代替口袋装运粮食。全县人民捐给前线的慰问品有猪1352头,羊60只,鸡
1349只,花生米2900公斤,鸡蛋1922个,军鞋8万双,茶缸套2174个,毛巾1716条,
北海币792765元,还有烟、茶叶、牙刷、牙粉、肥皂等。
1949年2月,莒南县400余名民兵,编为华东子弟兵团1个营,在营长李克、副营
长曹建珠、教导员张秀坤带领下,随军南下,艰苦转战1年,先后参加渡江战役和解
放上海、福州等战役,长途跋涉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6个省及上海
市,出色地完成了运输物资和看押俘虏的任务,1950年2月荣归,被解放军第十一兵
团授予“跋沪六省支前模范营”光荣称号。子弟兵团中有105人立一、二等功,190人
立三、四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