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机械变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rec=57&run=13

莒南地域由于历代战事频繁,明初已人口稀少。明洪武年间,迁山西洪洞县、南
直隶淮安府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民至莒南地域。今莒南县人口多是明代移民之后。
兵役1941年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中共莒南县委、县政府积极动员民众参
军参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参加人民军队的共18298人,牺牲军民18
99人。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军人退伍、转业安置到莒南县。国家几乎每年都要进行征
兵,年征兵300人左右,大部分人服役期满后都退伍、转业到地方。
移民莒南地域因战事或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常有人口外迁。外迁移民“闯
东北”(逃荒去东北三省)的最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组织地动员移民,支援边疆
建设。1954-1959年,县政府组织去黑龙江省移民5批,计6569人;去青海省移民4批
,计2260人;去福建省移民3批,计1100人。80年代后,莒南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部分“闯东北”的移民及其后代迁回故乡莒南。1980-199
3年,接收东北三省回迁移民数千人。
干部调动1947-1953年,莒南县大批干部南下北上,支援新解放区开展工作。1
960年前后,上级政府组织胶东的知识分子到莒南县支援革命老区的生产建设。这些
知识分子大多在莒南县安家落户。后,每年都有少量干部调出或调入莒南县,调出人
口数略大于调入数。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4年起,济南、青岛、淄博、临沂等地的“知识青年”
(简称“知青”,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
下中农再教育”。到1978年莒南县共接收外地“知青”2332人。1974年后,县革委每
年都为“知青”拨出部分参军、招工、升学指标。1979-1980年底,“知青”陆续迁
回原城市,也有少数人留居莒南县。
学生升学、分配新中国成立后,大、中专院校的招生及其毕业生分配引起县内人
口变动。1977-1993年全县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共11530人,1951-1993年共接
收大、中专毕业生7033人。
流动人口1980年后,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力增多,县劳动部
门组织劳务输出,1991-1993年全县经劳动部门输出的劳力共3307人。自主联系外出
工作的民工更多。同时外地也有来莒南县经商办企业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