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其它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rec=53&run=13

雨淞俗称冻雨、冰凌、地丁,多出现在冬末春初时节,县内一般5至10年一遇。
1966年3月6日,全县遭受雨淞灾害,雨落地落树成冰,树木、房屋、大地一片晶
亮,成了一个冰冻世界,电线杆几乎全被折断,电讯广播中断,各种树木折断60%以
上。
1979年1月28日和2月22日两次雨淞,覆冰厚度5-7厘米,损坏广播、电话线杆4
200棵,损坏各种树木60余万棵。
雷殛县境内多山地、丘陵,因地势复杂,每年夏季常有雷殛发生,造成人畜伤亡
。1964-1993年,29年间共发生重大雷殛伤人事件13次,死亡13人,重伤19人。
1964年8月27日下午2时,坪上小学校舍被雷殛,重伤2人,死亡3人。
1965年6月21日下午3时,路镇七村一女青年和西赤石沟两男子遭雷殛。
1972年9月17日下午3时,路镇公社王家庄子被雷殛,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数
人。
1985年8月14日下午,大店镇老龙腰村北遭雷殛,伤7人,死1人。
1986年7月27日,筵宾乡沙汪头村遭雷殛,伤2人,死1人。
1988年5月16日上午8时30分,柳沟乡严家沟村一妇女,在院内遭雷殛死亡。
1992年7月23日5时至6日6时40分有雷雨大风,刘家庄乡有两户村民房屋遭雷殛起
火。
虫灾县内主要害虫有:蝗虫、蚜虫、粘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红蜘蛛、钻心
虫、棉铃虫等。1981年前,花生蛴螬危害很重。1981年后,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地下害虫地上治,扑杀成虫与防治幼虫结合”的措施,在成
虫盛发期采取人工捕捉与药剂喷洒树冠等方法,使田间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减轻

1943年,壮岗、坪上一带发生蝗灾,自西而来,遮天蔽日。多的地块1平方米有
百余只,1人1天能捉一二百斤。百余个村庄的屋草、树叶和十几万亩庄稼全被吃光。
1954年,全县有7万亩大豆发生豆虫,损失大豆约20万公斤。
1957年,40万亩作物遭蛴螬、地老虎等虫害,损失粮食218万公斤。大店、筵宾
、岭泉、板泉、石莲子、壮岗等地5万亩小麦发生粘虫,损失小麦15万公斤。
1958年,1.2万亩大豆发生造桥虫,损失大豆100万公斤。
1960年,沭河沿岸平原地区6万亩大豆发生造桥虫,损失大豆28.2万公斤。
1962年,39万亩作物遭受地老虎虫害,损失粮油97万公斤。
1966年,3.1万亩谷子发生钻心虫,损失谷子7.5万公斤。路镇、筵宾、大店、岭
泉、板泉、壮岗等公社的14万亩水稻发生稻苞虫,损失稻子9.5万公斤。
1968年,路镇、大店、板泉3个公社的2.5万亩棉花发生棉铃虫、棉蚜虫,损失皮
棉10万公斤。
1971年,14万亩水稻发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损失稻谷6.5万公斤。
1975年,棉花发生蚜虫和棉铃虫12.6万亩,水稻发生稻纵卷叶螟,10万亩小麦发
生红蜘蛛,造成棉花减产,稻子损失65万公斤,小麦损失40万公斤。
1976年,20万亩小麦发生蚜虫,损失小麦75万公斤。10万亩水稻发生稻纵卷叶螟
,损失稻子25万公斤。石莲子、板泉、相沟、路镇、洙边、团林、壮岗、坪上、坊前
、相邸等公社的40万亩作物发生地下害虫,损失粮油65万公斤。
1978年,有70万亩作物遭蛴螬、地老虎等虫害,损失粮食37.5万公斤。20万亩花
生发生蚜虫,损失花生40万公斤。
1984年,30万亩花生发生蚜虫,损失花生125万公斤。
1987年,三代粘虫大发生,受害作物8万亩,部分地块中的玉米、谷子、高粱叶
片被吃光,谷穗被咬断,全县损失粮食121万公斤。
1991年,6.5万亩水稻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损失稻谷22.5万公斤。
1993年,30万亩小麦发生蚜虫、红蜘蛛,损失小麦165万公斤。
鼠害境内鼠类有大仓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家鼠、小家鼠、鼯鼷鼠6种。
60年代后,由于普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和化学药剂捕鼠,导致家猫、黄鼠狼、猫
头鹰、蛇、刺猬等鼠类天敌逐渐减少,老鼠密度加大,危害加重。1983年田间和宅院
的老鼠密度分别达到16.4%和20.9%,鼠害作物80万亩,减产325万公斤。历年统计,
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达50%,平均年减产粮食68.2万公斤。
黑线姬鼠传染的“出血热”,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1974年冬发现首例“
出血热”病患者,1975年发展到21例,1985年上升到936例,1988年最多到1705例。
1989年发病人数开始下降,但每年仍在1000例左右,1993年536例。1975-1993年共
发病11222例,死亡161人,病死率为1.43%。
70年代后,灭鼠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全民动员,人人动手,以磷化锌等药物毒杀
,配合机械、人工捕捉等方法消灭害鼠,使鼠害得到控制。1993年田间和宅院的老鼠
密度分别达到5.13%和5.64%,粮食减产为7000公斤。但由于老鼠繁殖能力强,加之鼠
类天敌减少,并缺乏经常性大面积统一灭鼠行动,鼠害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震灾莒南县地处中国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带东侧,沂沭断裂带是郯庐大断裂在山东
部分的统称,它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由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白芬子-
-浮来山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和··--葛沟断裂。除上述四条断裂外,在昌邑--大
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尚有一条活动较强的安丘--莒县断裂。四条主干断
裂组成了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态,其中昌邑--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安丘
--莒县断裂,纵贯县境西部。东部有日照断裂和东西向延伸的十字路--坪上断裂。此
外,铁道部三院在兖石铁路地质勘查中发现,在临沂与莒南交界地区的庞疃村至朱崔
村一带存有全新世的新断陷。断陷沿沭河河床发育,走向北东,南北长约23公里,东
西宽0.5至8公里,呈不规则状,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受上述断裂带活动的影响,境
内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地震
,莒南处极震区。时,震声如雷,马山崩,沭河东岸板泉崖一带地裂缝,喷水扬沙
。刘家庄乡大白常村王·祖茔中的墓碑被震断,遗迹尚存。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
.3级地震,大店、板泉、岭泉、道口、石莲子等公社震感明显。震后发现多眼水井冒
气泡、变浑。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全县普遍感觉强烈,许多人在睡中惊醒
,跑出屋外,门窗、家具作响,墙上悬挂物摔掉的现象很多。该大震震前在莒南反应
不明显,震后效应强烈:在朱芦、坪上、大店、筵宾、道口等乡(镇)发现多处水井冒
气泡、发浑、变味;老鼠、鸡、鱼等动物异常反应明显。1975-1993年,全县共发生
3级以上有感地震6次;2-2.9级地震29次;1-1.9级地震55次。主要集中在岭泉、陡山
、大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