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湖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7&A=2&rec=52&run=13

〔浒山泺〕
浒山泺在县城西15里,九龙山以西,原为故小清河滞洪区,自故清河淤塞,獭(漯)水流经其中,遂成汪洋。王士祯《长白山录》记载:“浒山泺在九龙山西。醴泉寺北,中多芙蕖、菱芡、茭芦、鱼蚌之属,渔舟虎落,交于山麓,周回三十里,盖獭(漯水之委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知县桂麟令民掘地北注新清河,自上口东至出境计长30余里。浒山泺积水顺清河沟(又名环河沟)排入小清河。1935年(民国24年)4月,梁漱溟倡导疏浚杏花沟,浒山泺积水减少,泺底常露。建国后,浒山泺面积约30平方公里。除汛期外,仅19平方公里有水。1950年在泺区西侧修筑芽庄湖围堤,漯河纳入湖区。泺区面积缩为15平方公里,滞洪量由1500万立方米减为1000万立方米,部分土地退水还耕。1976年后,马四干运河中穿浒山泺,泺区分为东西两滞洪区。西区蓄洪700万立方米,东区大部成良田,若遇特大洪水,可蓄洪300万立方米。

〔芽庄湖〕
原为浒山泺一部分洼地,1950年秋,在章丘县芽庄东浒山泺西隅筑堤围湖,以纳章丘漯河之水,遂成湖泊。1952年4月,省政府组织章丘、邹平两县民工加高湖堤,围堤周长9.9公里,顶宽3.5米,湖堤高程20.5米,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蓄水量为2200万立方米。湖区分属邹平、章丘两县,县境内湖区面积3.25平方公里。湖东北隅有浒山闸,泄洪量为100立方米/秒,与杏花河相接,可调节杏花河流量,为杏花河上游源头。1968年,在湖东堤建8孔分洪闸一座,过水流量64立方米/秒。当湖内蓄洪达1500万立方米时,可开闸放水入浒山泺分洪。1980年后,章丘客水渐少,湖水日减,湖底大部裸露,蒲苇丛生。

〔青沙湖〕
青沙湖又名青沙泊,位于县境东北21公里。汉时为济水之委溢,宋后济水涸,故清河沿济水故道东流汇而成湖。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河水涨,湖水泛滥,新城县十余村被淹。至乾隆四年(1739年),筑湖堤18里,后称桑公堤,并建军张闸分洪。现湖东起桓台县金家村拦河闸,西至邹平县韩套村西北,南至杏花河北堤,北至小清河岸,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湖内平时多为沼泽,蒲苇丛生,汛期一片汪洋。1966年,加修围堤。又几经疏导,胜利河中穿湖区入小清河。当小清河水顶托时,可为胜利河滞洪。围堤周长10公里,堤顶高程13.5米,湖底最高程为9米,蓄洪水位12米。滞洪库容2476万立方米。青沙湖属桓台、邹平两县管辖。县境内面积3.9乎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