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岩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7&A=2&rec=38&run=13

邹平地层出露的岩石为同一岩浆源形成的火山杂石,主要有火山岩、侵入岩两大类。

〔火山岩〕
火山岩主要是以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一套钙碱系列岩石组合,具有较明显的旋回性。早期以喷溢作用为主,形成大面积熔岩被,并夹有多层凝灰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中期爆发作用增强,出现较多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晚期则以强烈爆发为主,出现大量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区内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少量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第一旋回底部,第二旋回底部亦有少量存在。在火山碎屑岩中以角砾产出,以玉泉山地区为代表。岩石呈黑色、灰黑色、致密块状,局部有明显的气孔、杏仁构造,一般为斑状、似斑状结构。玄武岩中普遍含有自角砾,多形成玄武质角砾熔岩。在白云山南坡及大临池一带角砾熔岩发育,岩石普遍遭受程度不等的后期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
玄武安山岩 玄武安山岩是本区主要岩石类型。不同层位,岩性差别不大,一般为深灰、灰褐、浅灰色,风化后呈褐色,块状、气孔、杏仁构造较发育。局部有大型云朵状气孔构造,杏仁体多充填石英、阳起石、绿泥石等矿物集合体。有时可见黄铁矿、兰铜矿、孔雀石等组成的杏仁体。

〔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有辉长岩、二长岩、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多呈环状或放射状岩墙、岩脉,部分以岩株、岩盖、岩床产出。它们与火山岩关系极为密切,产出于相同的构造空间,时代相近或稍晚,化学成分相似。按其生成时代可分为三期。
早期(辉长岩) 中基性杂岩体主要分布在破火山口外环,围绕沫湖顶—白云山中基性火山岩产出,从西窝陀、十九郎庄、茶叶山到大临池,呈北西向半环状延伸,为一宽2-3公里、长30余公里的环状岩墙。面积约70平方公里,沿破火山口外环环状断裂侵入。据茶叶山辉长岩体苏长辉长岩钾一氩法全岩年龄推算,岩体形成在153百万年前。
中期(二长岩) 岩体多呈岩墙、岩枝、岩脉产出,主要分布在破火山口中环,以四尖山一伏虎山二长岩体规模最大,青阳店茶拉山、西董、大临池雪山也有出露。四尖山一伏虎山二长岩体规模较大,长约13公里,宽1-1.8公里,出露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两端被第四系覆盖。该岩体产于沫湖顶组火山角砾、集块岩段与熔结凝灰岩段之间,组成破火山口中环,为一大岩墙。以高角度向环内或环外倾斜,与两侧围岩多为断层接触,局部为侵入接触。岩体主体为角闪二长岩和黑云母二长岩。岩体南侧为较基性的玄武安山岩,北侧与熔结凝灰岩接触。岩体中发育有与岩墙大致平行的脉岩,有二长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纷岩,含铜、磁、铁矿脉等,是寻找火山岩型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岩体钾一氩法全岩年龄为117百万年。岩体形成年代可能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
晚期(正长闪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在破火山口喷发中心部位,县城西王家庄一带,主要有王家庄、张高、茶拉山、鲁家泉等岩体,王家庄岩体隐伏于几十米厚的第四纪沉积之下,为一复式岩体,平面形态近园形,面积约8平方公里。推测岩体为一等轴状岩株。岩体由二长岩、闪长岩、石英正长闪长岩和晚期脉岩组成的中偏酸碱性的复式岩体。岩体内部蚀变较强,主要是钾化和硅化,其次是碳酸盐化,铜矿化也较好,并伴生金、银、钼、硫。王家庄岩体,是与火山活动紧密相关的碱钙系列中酸性侵入体,是在破火山口活动晚期,沿破火山口原始主喷发管道被动侵位的岩株或岩钟状侵入体。钾—氩法全岩测得年龄为128±1.77百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