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7&A=2&rec=109&run=13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9月,山东省委先后派遣共产党员林一山、姚仲明、廖容标等人到长山中学去争取当地知名人士、“国大”代表、国民党员马耀南共同抗日。在马耀南的密切配合下,于1937年12月26日举行了黑铁山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团结抗日的旗帜
下,部队发展很快。原国民党长山县大队队长张殿臣、长山八区自卫队队长马函三,六区区队长韩子衡等人率队参加抗日。邹平县士绅张景南、高竹君等也纷纷拉起队伍,打起抗日旗号,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扩大抗日队伍,吸收他们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为组成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1938年2月,马耀南倡议和主持在西董召开了邹平、长山、章丘、淄川、桓台五县团结联合抗日会议,抗日队伍声威大震。经过邹平城整编,建立邹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民主选举当地知名人士张东甫担任县长。第五军又与孟昭进组织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在明集村建立“联合办事处”,在邹、长、齐地区第一次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1939年10月,邹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团结广大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共同抗日,在县委领导下,成立县参议会,多次召开绅士名流座谈会,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投降活动作坚决的斗争。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建立“两面”政权,一方面支应敌人,一方面为抗日部队筹集粮食、药品。为了瓦解敌人,统一战线工作作到了敌人内部,动员说服一些有正义感的伪军反正,或作抗日队伍的“内线”,为抗战出力。
1946年6月,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区。10月,邹、长两县分别召开临时参议会,号召全县人民动员起来,保卫解放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在解放区内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争取全国胜利。
建国后,中共邹平县县委继续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爱国人士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1950年,县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加强对各界爱国人士、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宗教人士及工商业者的统战工作,组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统一战线。1953年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和赎买政策,1956年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本着以正面教育为主,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很多爱国人士担任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协机构和政府部门领导职务。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统一战线工作受到影响。1959年后,县委及统战部门对各界爱国人士、知识分子进行和风细雨的正面教育,采取“贯”(贯彻中央文件)、“组”(组织参加短期劳动)、“坚”(坚持原则,注意方法)、“教”(政治教育为主的多种教育方式)、“排”(政治上排队,掌握思想状况)的“五字方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1963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全县有200多各界人士分三批参加了政治学习。1964年配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出“五不得”(修正主义尝不得,资本主义道路走不得,“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疑不得,封建主义温不得,自我改造松不得)和“六不忘”(不忘党的领导,不忘反帝反封,不忘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党的方针政策,不忘阶级斗争,不忘自我改造)的思想教育经验。
“文化大革命”中,统战部、县政协被视为“修正主义”、“投降主义”、“黑线专政”,统战政策遭到无情地践踏。1975年5月,恢复建立统战部,1981年,建立对台工作办公室,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走上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路线是非问题得到澄清。198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后,县委先后为225人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474人落实了原工商业者政策,2人落实了宗教政策,12人落实了侨务政策,63人落实了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164人落实了错划右派分子政策,并对所有右派分子进行摘帽,恢复政治权力。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全部得以平反昭雪,调动了各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1983年5月,建立县个体劳动者协会。1984年7月9日建立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小组,并制定了“爱国公约”。一些进步的非党人士被选拔到县领导岗位上去。至1985年,有1人被选为省人大代表,1人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人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8人被选为县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