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91&run=13

第七节 统战工作

一、党外人士政治协商
1988年起,县委统战部每季召开1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同时做好政协委员提案的征集办理工作,促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至2007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党外人士开展调查视察活动100余次,撰写调查报告120余篇,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协商会10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400余条。许多意见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培养选拔党外干部
1991年3月,县委统战部、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规划》,部署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建立起党外后备干部档案,对拟任领导职务的优秀后备干部放到一定的岗位上进行锻炼,把部分优秀党外干部安排为政协委员,为党外干部的成长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培训,推荐、选派优秀党外领导干部到省社科院和省委党校培训学习。
1996年4月,县委统战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建立党外后备干部推荐、培养、考察和管理制度。2005年,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部署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利用各种形式,从各行业、领域、层次中物色推荐优秀代表人物,经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考察了解,县委研究同意,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后备领导干部。同年9月,推荐6名党外副科级干部参加为期1个月的全市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2007年,非中共党员在职领导干部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县政府副县长1人,县政协副主席3人,副科级干部13人。至同年底,全县共重点培养党外干部132人;选举、提拔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48人,其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人,县政府副县长3人,县政协副主席12人。

三、服务经济建设
1988年起,县委统战部组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调研、视察活动。
1995年起,利用接待台胞和与台胞交流的机会,介绍县域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台胞投资办厂。同年10月,台湾木棋实业公司投资63万美元与富国镇崔家岭村合资成立清盛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精制木器家具,这是全县第一家台胞投资企业。
1996~1999年,县委统战部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为台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台属兴办经济实体,广开致富门路。在全县台属中开展“争十创先”(争创10个先进台属企业,10个双文明台属个体工商户,10个台属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专业户)活动和“台属小康工程”扶贫活动。
2003年起,县委统战部在全县统一战线成员中实施“智力富民”工程,在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开展“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活动。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广科技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至2007年底,共组织调研、视察活动53次,收到调查报告46篇;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协商会42次,参会600余人次;开展经济咨询68项;针对工业、农业、水产养殖、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等热点问题提出建议210条,许多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重视并采纳;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体中,有28人被授予“滨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称号。

四、民族宗教工作
民族工作 1990年,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少数民族7个,共43人,其中,蒙古族3人,回族23人,壮族1人,朝鲜族3人,满族10人,白族1人,达斡尔族2人。
1993年起,县委统战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2000年,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少数民族11个,共28人,其中,蒙古族2人,回族10人,满族3人,藏族1人,布依族1人,苗族3人,彝族1人,壮族2人,朝鲜族2人,土家族2人,畲族1人。至2007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9个,31人。
宗教工作 1988年,全县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3大宗教,共有信教群众293人。1993年,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94年9月,县委统战部全面调查摸底宗教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共有信教群众253人。同年起,每年调查登记1次。1995年8月20日,首次对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沾化县实际情况,对永丰乡杨家营村和齐瞿阝乡西李村基督教信徒临时活动场所进行登记,颁发宗教活动场所证书,宗教活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2005年,县委统战部对全县信教群众进行重新调查摸底登记,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实施信息报告制度。信教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2006年12月,经市民族宗教局批准,富国镇薛巴村确定为基督教正式聚会场所。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下洼镇杨营村和富国镇薛巴村2处宗教活动聚会场所;信教群众536人,其中天主教信徒239人,基督教信徒273人,伊斯兰教信徒8人,佛教16人。

五、对台工作
1988年起,县委对台工作以经贸交流和人员交往为重点,确定“宣传工作开路,接待工作搭桥,经贸工作唱戏,抓住重点搞突破”的工作思路,履行“组织、指导、管理、协调”的对台工作职能。同年12月23日,成立沾化县台胞台属联谊会,召开第一次台胞台属代表会议,共有51名台属参会,会议选举王荣让任会长,戚景恒、刘精一任副会长,另有委员3人。大会通过《台联会章程》。县委副书记曹兴宽到会讲话。
1991年10月,对去台人员及二、三代台胞台属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台胞台属档案。同年5月17日,全县统战、政协、对台工作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全地区统战、政协、对台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全县的统战、政协、对台工作。要求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高度,从挫败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维护祖国稳定的高度,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实现和平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大业的高度,去重新认识新时期统战、政协、对台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加强和支持这几方面工作,以多种有效形式来广泛深入地宣传统战工作的任务,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对台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宣传这几个部门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统战、政协、对台工作。
1993年,沾籍台胞47人,自发组织向县台胞台属联谊会捐款16.8万元,以示对县台胞台属联谊会工作的支持。台胞回乡探亲期间,捐款捐物计4万余元,支持家乡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1997年6月,据调查显示,全县共有一、二、三代台胞445人,县内台属771户,3084人。
至2007年,共接待台胞485人次,召开座谈会35次,组织台胞参观42起218人次,为台胞提供用车服务280余次、行程20万公里,办理台胞回乡定居手续17人,办理台属赴台手续16人次,为台胞、台属处理家庭纠纷40余起,帮助台属解决困难260件次,帮助台胞寻找亲人22起。

六、民主党派工作
1988年,境内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党员1人。同年9月,有1人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 盟),直属民盟滨州支部委员会领导。同年11月,有1人加入民盟,境内有民盟成员2人。有1人加入民革,境内有民革党员2人。1990年3月,有1人加入民盟,境内有民盟成员3人。1998年,有1人加入民盟,境内有民盟成员4人。1994年10月,1名民革党员去世。
2002年12月,自滨州市调入县境内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成员1人,成为全县唯一的民建成员。2006年2月,境内的民建成员调往阳信县工作。
2007年12月,自滨州市调入县境内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会员1人。至同年底,县境内共有民盟会员4人,民革成员1人,民进成员1人。其中担任副县长的1人,担任市人大代表的1人。